茶香作伴诗意人生东坡饮茶路线图

2018-07-26 07:39
看历史 2018年6期
关键词:东坡

从故乡眉州开始,东坡先生的路就与茶有关。那些在烹茶、饮茶、种茶、赠茶之间写就的诗与词,也同样与茶密不可分。或许,东坡先生本人,就是一株超越凡庸草木的仙茶。

眉山

眉山、乐山农村,种植水稻的历史很长,收割水稻是一件非常重要但麻烦的事情,因其时令正处于一年最炎热之际,所以消暑解渴最为当务。

那时当家的主妇会烧上一大锅开水,煮上早早准备的老鹰茶,放在敞亮的大铜盆里,红彤彤的一片,凉得也快,盆里飘着一把木瓢,渴了,舀上一大瓢,直灌下去,通泰至极。东坡先生在故乡眉山,受到的最早的茶文化教育,老鹰茶要算一种。

另外,眉山地区一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产区,从常璩的《华阳国志》可以读到,周灭商之后,其诸侯已经把“茶”作为贡品了。而西汉神爵三年蜀人的一个记载,更说明眉山一带不仅喝茶是一种普及的风气,茶的交易更是发达。

喝茶之风习一经传染,便会代代不绝,东坡家眉山纱觳行离武阳不过数十里之地,东坡先生的茶文化教育,可谓得风气之先。

杭州(一)

东坡先生最早的喝茶记录,大概是在熙宁期做杭州通判时,《宿临安净土寺》中东坡先生说“觉来烹石泉”句,似乎跟茶有关了。古代的茶也说煎炒,不过主要是说把水烧开,叫“煎水”,东坡先生专门就这个问题在他的《试院煎茶》中做过说明:“古语云煎水不煎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介绍他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午一个好觉醒来,就去煎石泉水泡茶喝。反过来,喝了茶再美美睡一觉,也不矛盾,反正那个时候东坡先生睡眠好,“平生睡不足”,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之一)云:“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不足心。”这茶老板荣长老是个心理学家,泡茶泡得不浓不淡刚刚好,禅榻上有清凉的夏风进来,东坡先生就觉得有千金之值了,他说:庭花摇落,清风摇扇,还有什么不知足?

喝茶的地点在寺庙或道观,那时寺庙、道观为了争取信众,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旅店、免费粥饭,还有就是这个,开茶馆,方丈道长们好多时候就一茶老板。

坐、请坐、请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这事大概也发生在东坡悴杭期间。那时东坡名声看来并未广为人知,所以那个佛门茶老板的前倨后恭的态度才显得那么有戏剧性。

东坡做杭州通判,可能应酬的酒局多了,喝茶的诗也就相应多起来。

茶是人生的救星,凡是酒、病捅了娄子,都由茶来拣底。茶仿佛成了一切耽于口舌之欲的种种不良后果酿成、种种无解之后的大救星。

苏轼作《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颔联用了李白似的比喻“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无锡这个地方是吴越王的地盘,姓钱者众,当然也包括这名道士。奇就奇在,东坡此行慕名而去,一个“谒”字显示出了这位道兄的分量。小龙团已经是世上罕有,这“惠山泉”早被茶圣陆羽夸为“天下第二”,让人感觉这好茶与好水仿佛是讲究门第阀阅才登对一样。

好茶与好水一碰面,好茶即刻就变得柔软起来,博尔赫斯说:好比水消失在水里。东坡先生诗歌中这种碰面,还有登峰造极的一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惊艳得空前绝后。

“试碾露芽烹白雪”,與两个佛门的高僧有关,一个是臻阁梨,一个是惠勤。诗题为《九日寻臻阇梨,遂泛小舟至勤师院二首》,诗中东坡先生说自己是“笙歌丛里抽身出,云影光中洗眼来”,他是为远离喧嚣,抽身自然而去的。诗作注云:“皎然有《九日与陆羽煎茶》诗,羽自号桑苎翁。余来年九日去此久矣。”显然,东坡先生此诗还有专门向茶圣陆羽致敬的意思。

这个时期,东坡先生还写了两首咏茶好诗,《试院煎茶》里他说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即使胸无点墨,也要茶喝饱。

另一首是《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说自己在南方做官很多年,尝遍了各种山茶和溪茶,这些茶就像一个个熟人,嘴里虽然说不出,但心里却很清楚。而福建建溪边产的茶,虽然产地略有不同,但是天然地赋予了君子一样的性格。比如自尊、可爱、骨清、肉腻、味隽永。其中“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一句似乎启发了后人,今日有一种饮料“和其正”兴许是受东坡先生此诗的创造力点化。

东坡先生三年杭州通判任满,新职位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他在北去的途中,经过镇江金山寺,宝觉、圆通二位长老留他喝茶休息,东坡先生说自己“睡余齿颊带茶香”,美好的感情使得他心生眷恋,对二长老说:“风流二老长还往,顾我归期尚渺茫。”

这镇江金山中泠泉,曾被唐代刘伯刍鉴定为“天下第一泉”,所谓“扬子江中水”,便是指这中泠泉水,天下第一等的煎茶好水。

东坡先生喝了好茶,清晨上路,豪气干云,填词道:“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觉得身上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密州

密州一带不产茶。可东坡先生现在似乎离不开茶了。于是他怀念在江南喝茶的妙趣:“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还是饭饱酒足,美美地睡上一觉之后,便烧水煮茶喝,乳白色茶沫泛过之后,一粒粒轻圆的茶粒就像珍珠一样浮在水上。这是老朋友蒋夔从江南寄来的茶,不亚于连城拱璧。但老婆孩子不知道茶之趣味,还是当地的风俗一样,拌上姜和盐。好吧,既然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可以,风俗习惯很难断定谁对谁错,且由他去吧:“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

可是东坡先生在密州,工作非常繁重,蝗灾和旱灾相互攻击这块贫瘠的土地,百姓四处逃荒,城里被丢弃的孩子不时被发现,东坡先生自己都“斋厨索然”“揽草以诳口”,这个“草”可不是茶,而是杞菊,不仅如此,还得满含热泪,循着城垣,捡拾被丢弃的孩子,把他们养起来,渡过难关。

于是便有那一首被笔者命名的“聊胜于无歌”《薄薄酒二章并序》:“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事忙。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都两忘。”

东坡先生检讨自己在密州的工作时说自己:“胸中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在特殊的条件、心理下,东坡先生很不情愿地把茶排在酒之后,艰难时刻,他身上的另类文化就发挥了作用,他做起了思想工作,主要是为自己。

他试图说服朝廷放弃对这个地区食盐的垄断,让百姓也可自己晒盐贩盐活命,但是朝廷否决了他的建议,他是带着“永愧此邦人”的心情离开密州去徐州赴任的。

徐州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朱、陈两村互为友善,世代相约婚姻,这种风气东坡先生是非常喜欢的。他是喜欢行走的,州郡百姓的生活和农事,他了如指掌。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茶入诗不稀奇,茶入词就稀奇了,东坡先生不小心又得了个第一,他去城东二十里外的徐门石潭谢雨,这个“谢”字很委婉,大概是:老天爷,下点雨吧,求求您了。

东坡以茶入词,有人说写了这两首之后,便停笔不写了。

不过据我的资料,好像还有三首。一首《西江月》(送建溪双井茶谷帘泉与胜之),一首《南歌子》(晚春),还有一首是《十拍子》(身外倘来都是梦)。发扬光大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写了12首之多。

求雨得雨。苏轼是个有趣的人,便在雨中去拜访州学的舒教授:“浓茗洗积昏,妙香净浮虑。”古语说,茶有“调神和内,倦解慵除”(魏晋南北朝《荈赋》)之效,东坡先生此诗,正所谓也。

东坡先生在徐州作茶诗的记录还有一首《赠惠山僧惠衷表》:“行遍天涯兴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愣严已不看。欹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來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显然,这一段时期僧侣与之过从的,明显少了,足见温柔富贵之地,是僧侣布法的所在。而此诗作于东坡先生从徐州赴湖州任中,这时离那个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已经不远。

黄州

元丰二年七月开始,东坡先生因“乌台诗案”被抓进监狱关了一百多天,放出来就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了。

一段人生最艰难的时期。

他说:“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他拼命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

元丰三年,他的创作进入到一个小高峰,标志是《陈公弼传》和《方山子传》以及一些诗歌。创作,使他对人生的态度没有堕入消极的泥淖之中。

我在《与苏东坡分享创造力》一书中专门研究过东坡先生的梦。我认为爱做梦是东坡先生的创造力强的表现。他在元丰四年连着做了两个梦,这两个梦与茶神奇地连在一起了。

一个月白风清的晚上,他梦见自己回到西湖之上。不料,第二天,就听到“快递”的敲门声一一是吴地的故人派人不远千里送来了西庵的好茶:“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西庵茶,看来又是佛门人士所炮制,东坡先生说这位仁兄一年两次派人问讯,真是义薄云天的行为啊,一感动,就说,我答应过我们将来会成立一个书会的,我也不怕别人查“诗帐”了(“乌台诗案”当局者四处追索与东坡先生的朋友圈,收缴唱酬诗歌,称为“供诗帐”)。会做茶的佛门人士很多,但这里辩才法师和参寥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一一前者据说是著名的西湖龙井的首创者,后者是东坡在佛门的死忠粉。

黄州太守徐君猷有妾名胜之,甚美慧。东坡先生得了好茶,便送好茶建溪双井茶和谷帘泉水给她,并作《西江月》词云:“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把好茶和好水送给美女喝,“从来佳茗似佳人”,就觉得很温暖。

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一场大雪过后,天气晴明。东坡梦见有人用雪水煮小团茶,还有美人唱歌佐饮。东坡心情大好,为美人作回文诗二首,其中,与茶有关的是第二首:“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睛窗。”好一个酒后斗茶!“红焙”即微火烘烤制成的茶。“新火”则是指换季时所取的柴火,唐宋时在清明日有赏赐百官新火的制度。想象中用有火焰的炭火煎雪水,煮龙团茶,精致的生活用精致的回文诗来描摹,再恰当不过了。

显然,梦中所构筑的华屋风流,经不起现实的“风刀霜剑严相逼”。

元丰五年五月,东坡的田畴里种了桑、麦等各种瓜果树苗,蔚为壮观。东坡先生向大冶长老讨要桃花寺茶种,栽种于东坡之上:“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东坡躬耕,不是行为艺术,是真付出,表现出劳动人民才有的勤劳本色。后两句尤其难得,不觉透露出一种乐观的亮色来。

元丰五年,东坡和家人游山,在山麓看到一片茶林,便叫上孩子一同采摘,然后制茶,并作诗送给远方一个叫周安孺的友人。这首诗凡六百言,讲述了茶的发展史,以及自己采茶、制茶、喝茶的种种快乐,在东坡咏茶的诗歌中,这一首含量丰富。

在黄州,东坡还与太守徐君猷同游安国寺,在竹亭间采茶,加上东坡种植的茶也很快有收成了,茶的来源就多起来,因此,还有余茶送朋友、亲戚。比如,东坡生日,晚辈王郎(子立)寄诗祝贺,东坡除了和韵之外,还寄去建溪茶叶21片。

汴京

东坡在黄州前后5年,正是大有为的盛年遭遇如此打击,这段时间对东坡来说显得特别漫长,他在写给一个妓女的赠诗中,把这段时间前后又挂了一年,谓:“东坡七年黄州住。”

元丰七年,量移汝州、准备起复委用的命令终于来了。他顺流东下,在离扬州去高邮的路上,看到梵行寺邵伯种植的山茶,随口吟道:“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烂红如火雪中开。”对种茶的人的赞美,实际上是对勤劳和创造力的赞美,这一种劳动美化了世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不管这山茶开放在哪里。

他继续前行,在泗州给龟山辩才法师写诗,称赞辩才法师的生活很惬意:“慕师游戏浮沤间,笑我荣枯弹指内。”

“尝茶看画两不厌,问法求诗了无碍。”这两句诗中,描述了辩才精于茶、画、佛法、诗,一个综合素养极高的佛门人士的形象跃然纸上。

元祜期,东坡大用,他过起了“上樽日日写黄封,赐茗时时开小凤”的安逸生活,也曾从驾游幸,君臣相与吃喝:“雍容已餍天庖赐,俯伏初尝贡茗新。”

这一段时间,“苏门四学士”先后也在京城为官,东坡先生总是喜欢跟这些弟子们唱酬交游,家中的好茶总是给这些弟子们准备的。而其他的不速之客,他总是“打发一些涂脂粉的虞侯前来支应”。

黄庭坚送老家洪州(江西分宁)双井茶给老师,并赋诗云:“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这是赞美老师下笔立就,倚马可待的文思。“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这是说,我送先生好茶,不为别的,是要提醒先生居安思危,不要太留恋眼前的富贵了。

东坡先生一边喝茶,一边读这首诗,觉得这个弟子真是解人。赶紧答应:“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元祐四年,东坡果然坚请离京,做起了杭州太守。

杭州(二)

东坡元祐四年年底到杭州,参寥就成了智果院的住持。僧俗两诗人,弹冠相庆贺。

东坡对智果院的环境非常满意。在他眼中,茶笋松杉,仿佛得道:“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东坡甚至请参寥给他弄一间小屋,供他修行休憩。

元祐五年,这一年东坡55岁。他自述了一个梦:“仆在黄州,参寥自吴中来访,馆之东坡。一日,梦见参寥作此诗,觉而记其两句云:‘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后七年,仆出守钱塘,而参寥始卜居智果院。院有泉出石缝间,甘冷宜茶。寒食之明日,仆与客泛湖,自孤山来谒参寥,汲泉钻火,烹黄蘖茶,忽悟所梦诗,兆于七年之前。众客皆惊叹,知传记所载,非虚语也。”(《苏轼文集》卷六十八《书参寥诗》)这一段喝茶故事,说明东坡与参寥的法缘,宋僧释惠洪由此生发出东坡先生的前世来,其《石门文字禅》云:“东坡守杭,参寥卜居智果,有泉出石罅间。寒食之明日,东坡来访参寥,汲泉煮茗,适符所梦。……谓参寥曰:‘某生平未尝至此,而眼界所视,皆若素所经历者。自此上忏堂前,当有九十三级。数之,果如其言。即谓参寥子曰:‘某前身,寺中僧也,今日寺僧,皆吾法属也耳。吾死后,当舍身为寺中伽蓝。”关键是东坡前身是五祖,戒禅师。这穿越故事的鼻祖,佛门人士一定是其中之一。

佛争一炉香。东坡是大家的东坡,不是一寺一庙的东坡,所以佛门的其他茶老板也来争。

宝严院僧怡然(即清顺)“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你送我茶,我也送你茶,我还送你诗,这一来一去之间,清顺就出名了。

这个清顺还有一个故事:“东坡游西湖僧舍,壁间见小诗云: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问谁所作,或告以钱塘僧清顺者,即日求得之,一见甚喜。而顺之名出矣。”(宋周紫芝《竹坡老人诗话》)

趋之若鹜之人前来,求出名者不胜枚举。东吴僧惠诠,佯狂垢污,而诗句绝清婉,尝书湖上一山寺壁……东坡一见,为和于后。诠竟以诗知名。(《冷斋夜话》卷六)

特别要说的是一个叫可遵的僧人。僧可遵者,诗本凡恶,偶以“直待众生亦无垢”之句为东坡所赏,书一绝于壁间。继之山中道俗随东坡者甚众,即日传至圆通,遵适在焉,大自矜诩,迫东坡至前途。而途中又传东坡《三峡桥诗》,遵即对东坡自言:“有一绝,却欲题《三峡》之后,旅次不及书。”遂朗吟日:“君能识我汤泉句,我却爱君《三峡》诗。道得可咽不可漱,几多诗将竖降旗。”东坡既悔赏拔之误,且恶其无礼,因促驾去。观者称快。遵方大言日:“子瞻护短,见我诗甚好,故妒而去。”径至栖贤,欲题所举绝句。寺僧方砻石刻东坡诗,大诟而逐之。山中传为笑(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可遵辈之举,不知进退,廉耻尽失,这与东坡敬重方外超然物我的志趣大相对立。(此可遵为庐山僧,今为叙述故,列后一笑。)

“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十二月二十七日闻轼游落星,远来设茶,作诗赠之”。诗中说:“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茶经》续集终未写成,那个爱吹牛皮的茶老板,被东坡看得通体透明。不过仁厚的东坡还是宽容了一一好吧,你远来辛苦,让你出名吧。

元祐五年,东坡作诗谢曹辅送来的壑原新茶:“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明代有人将东坡此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与“欲把西湖比西子”做成一联,不管开茶馆,还是开青楼,生意爆好。

先后在杭州工作的东坡,写下了两句登峰造极的名诗,人们从中读到的,是东坡爱女人、尊敬女人的四川好男人的情怀。

惠州

這次贬谪的地方虽然遥远,但能让东坡先生大快朵颐地吃荔枝。不过,东坡吃荔枝的时候却在思考社会问题:“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疳。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而苦心研制、督造贡茶,致使百姓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这是东坡先生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罪废远方的贬官东坡先生,还有这么大勇气来面对社会问题,这是东坡先生人性的大胜利,是他的政治对手的大失败。

夏秋,东坡送茶给一个叫包安静的先生,并赠诗二首,设想对方喝了自己送的茶之后,“今夜睡应休”。包安静看来是一名居士,不过在东坡落难的时候,那些以前纷至沓来的佛门人士,基本上就再没有给东坡先生泡茶了。

于是,在绍圣四年,当东坡在惠州的白鹤新居落成的时候,他下定了长久居住的决心,因为他又像在黄州一样,开始种茶了。

“移居白鹤岭,土软春雨后。”那些“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的好茶,哪能和我自家的园子里出产的茶相比呢?正所谓:“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儋州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椀,坐听荒城长短更。”这首诗写于元符三年(1100年),他在儋州的第三个年头。不知他此时是否接到了北归的诏令,反正这个夜晚,他一个人来到江边,汲水回家,舀水煮茶。汲水的时候月亮很大,他觉得好像把月亮也捎带上了,煮茶的时候,白色的浮沫翻滚,声音就像松风吹动。茶好喝,就喝了不止三碗,然后呢,睡不着,听荒城打更的声音传来。

孤独到了极处。

东坡告别这个他所热爱的世界之前的最美的诗歌呈现,留给了茶,还有孤独。第二年的七月二十八日,他就去了天国。天国一定有他爱喝的茶。“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东坡本人,就是一株超越凡庸草木的仙苗。

猜你喜欢
东坡
幸会,东坡先生
东坡与小妹
东坡砚、刀币
东坡与山谷:欲持一瓢酒 远慰风雨夕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坡仙”散论——以东坡词为中心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东坡画扇
谢东坡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