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校园生活的小学中段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8-07-26 10:39马一峰
关键词:校园生活兴趣

马一峰

【摘要】生活如歌,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作文应是因生活而写,因真情而发。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的生活体验,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倡导体验式作文教学,改变传统应试作文,让学生回归到生活,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生活的点滴,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达到有话可说,有情想抒,有感而发。校园生活是最贴近学生的,课文、校园活动、师生相处,都是学生习作的素材,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资源。

【关键词】校园生活 切身体验 真情习作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09-02

一、研究的背景

自身感悟:我在小学时不大会写作文,一想到作文就恐惧,直到读了师范,遇到恩师李晨初,改变了我对习作的恐惧和偏见。李晨初老师是我区著名作家,他就经常说,作文是对生活真实体验,是一种真情流露。在他的影响下,我的文章《继母》发表在《钱江晚报》。文中我把继母关心教育我的一些生活小片段写得感人至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亲身经历过,有了真切的体会,感情自然真挚。后来相继发表的几十篇文章,篇篇都是生活中的小片段,这些文章都是从生活体验中把最能触动心灵深处的感悟写出来的,这样的文章就能引起共鸣,就是一篇好文章。

小学三四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十几年的任教,我发现当前的作文教学主要有以下这些弊病:

1.阅读与习作脱节,浪费习作极好资源;

2.作文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抑制学生思维;

3.学生活动太少,缺乏活动体验,感到无话可说;

4.期待过高,要求过多,影响学生学生习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体验作文”倡导在生活体验中作文,在情境体验中作文,在观察体验中作文,写作的时空是开放的,写作的思维是独特的,写作的心灵是飞翔的。

二、體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策略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作文”这一命题的提出,就是要关注儿童写作的心理过程,就是想架设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触摸心灵的一瞬间,在心灵呼唤表达的一刹那,写作便成为一种需要。

策略一利用文本,仿写起步,让学生体验作文技巧

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主战场”,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文很多文质兼美,为阅读和习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记忆丰富的语言,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作文指导。仿写就是体验写作技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仿写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

学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第四自然段的结构方式进行总分总结构的仿写训练,并学会运用中心句的写法。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让学生根据课文按照一年四季的写作顺序进行总分总结构的仿写训练。

三年级课文《绝招》,通过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孩子们比绝招时的天真可爱。文章结尾是:下次咱们还要继续比绝招。于是我就让同学们发挥想象,下次他们会比什么绝招呢,怎么比绝招呢,仿照课文抓住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续写《绝招》。下面是三年级学生张子潇《绝招》的续写,更可以说是仿写。

村南头,葵花田里,几个小伙伴又在比绝招了。

二福一只胳膊往地上一撑,大家猜猜看,他在表演什么?噢!原来他在表演单臂俯卧撑呀!只见他胳膊不停地往下压,又往上顶,伙伴们禁不住叫起好来。

三胖也不甘示弱,怪不得他带一个呼拉圈呢!原来他要表演转呼拉圈呀!只见他把呼拉圈套在身上,腰不停地扭动着,呼拉圈也不停地转动着,像一条蛇在他腰边转动。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夸道:“太棒了!”

小柱子更不愿落后了,他取下一只葫芦瓶,从里面倒出一碗水,又把一枚中间有洞的钱放在瓶口上,再把水倒入瓶中,水如同直线般落入瓶中,而那枚钱却没沾上一滴水。大家赞叹道:“大厉害了!”而小柱子只是谦虚地说:“只不过练多了,熟练罢了。”

三年级正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开始,如果我们不给他们一个拐杖,他们就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就会对写作产生厌恶感。利用文本,仿写起步,这样,既体现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用二者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通过仿写训练,进一步复习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策略二开展活动,切身体验,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有计划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中,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获得生活情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儿童通过活动认识生活,通过活动学习交往。一次亲身的体验,一次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一个细致的描述,把学生引进一个广阔的空间来进行习作教学,往往事半功倍。

1.留意校内外典型的活动。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从活动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习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比如运动会、春游、我的六一节、第一次领奖、接力跑、跳绳比赛、24点口算比赛等,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活动过程,细心体验其中情趣,随时记下观察、体验结果,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实践、观察,所以写起文章来便有话可说了。

参加义卖活动,从挑选义卖物品,设计标语,如何吆喝,怎样讨价还价,每个环节孩子们都能参与进来,体悟就各有不同;运动会中,运动员有运动员的体悟,志愿者有志愿者的体悟,观众有观众的体悟,运动员有成功的体悟,也有失败的体悟。

多彩的活动,在体验生活中最容易倾述,让笔和心一下子缩短了距离。使作文的源泉变为一潭活水。“体验作文”,就是要关注儿童写作的心理过程,就是想架设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触摸心灵的一瞬间,在心灵呼唤表达的一刹那,写作便成为一种需要。

2.关注学科间巧妙的联系

学科间蕴含着丰富的习作资源,将写作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结合美术学科,可以创作连环画;一项体育活动,写写学会了什么动作技能;科学课上一个有趣的实验;地方课程的杭州小吃;音乐学科的拓展联系等都是习作的好材料。比如本学期我班的口琴合奏比赛曲目是《茉莉花开》,赛前的练习,老师的指导,生生之间的互帮互学等,由于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期间喜怒哀乐尽在不言中。于是引导学生自拟题目,《我学会了吹口琴》《徒弟,加油》《我为你骄傲》《我的“老师”生涯》《“老师”的烦恼》《美妙的琴声》《分享幸福》《美丽的茉莉花》《茉莉花在开放》等,在同一活动开展中,一篇篇文章犹如五彩的万花筒。学生把它们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三年级科学课上的养蚕活动,又能为学生的写作可提供多少素材啊。

生活是作文的矿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情感是作文的源泉,喷涌而出,择地而流。“经历即文章”让学生去开采生活这一矿藏,让学生去寻觅情感这一源泉,的确是激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办法。

3.提倡班级接力日记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素材的眼睛。鼓励学生去熟悉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让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这些小事、琐事、平凡寻常事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情。提倡写班级接力日记,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写出精彩。

本学期,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开展小组接力日记,每一组的各个同学为自己小组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充满童趣、富有个性。孩子们日记本上选用了名人名言来激励自己和同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是船,灵动的笔是风帆!”日记采用接力式,孩子们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书写。孩子们在日记中写出了烦恼、忧愁、快乐。孩子写完后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传给下一个。下一个同学先读一读前面的文章,再写日记,同一本日记本就这样在孩子们接力,相互传阅,让学生认识到时时是作文,处处是作文。

日记作为滋润心灵的方式,更是其它文体和方式所无法替代的。在写日记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做到了说心里话、说真话,这便起到了求真、求实的作用。日记体验作文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引发思考和联想,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这使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接力日记让孩子们拥有自由的空间、自主的权利,捕捉灵动的火花。

策略三降低要求,多样鼓励,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到了一定的阶段,一般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学生而言,它体现在学生在学习中对成功的需要。作文教学中以鼓励、表扬、评价、竞赛等教育手段和方法为刺激诱因,满足学生对竞争的需求。

1.体验作文评语更重视情感激励

在四年级学生实施体验作文的过程中,我们曾做过一次关于“你喜欢怎样的作文评语”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类似于“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或“你把第二段写具体些,重点就突出了”等评语喜欢的人数仅占14.9%,而类似于“读你的文章是一种享受,我也仿佛经历了这动人的一幕”等评语喜欢的人数占85.1%。”因此,对学生作文评语我们应既重视选材、构思、表达方面的指导,又重视采取激励的语言给予肯定和鼓励,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2.体验作文要拓宽投稿渠道

当稚嫩的笔触写就的文字变成铅字时,对学生来說是非常大的鼓舞。我们应有意识地读一些报刊上孩子们写的文章,明白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使他们克服畏难情结,大胆投稿。学校里有“快乐读写”长廊,《余杭晨报》的“芳草地”,还有《余杭文学》(少年版)。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浙江省课内作文大赛,浙江省“文学之星”征文评比。据统计,仅2015学年,我校发表、获奖的学生作文近百篇。最后,还出版了我校第一本校刊——《山果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间练达即文章。”只有亲身体验,感受,才能唤起写作的灵感。语句是可以模仿的,但生活的体验是无法用文字来复制的。关注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记录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作文犹如泉流,我们要把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李白坚.《新体验作文》[J].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7):29.

[2]叶圣陶.《叶圣陶讲作文》[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28-134.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159-161.

[4]肖复兴.《我教儿子学·作文》[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86-88.

[5]周一贯,叶松伟.《小学作文教学新概念研究》[J].2001,(8):15.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兴趣
校园生活里的尴尬事
缅桂花树下的校园生活
精彩的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欢乐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