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7-26 10:39陈丹珂刘俊丽
关键词:课题文本阅读教学

陈丹珂 刘俊丽

【摘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阅读占有很大的比重,阅读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通过文本细读,学生可以深入分析阅读的内容,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本文就文本细读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文本细读 中小学语文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文本细读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JYKT1743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06-01

在新形势,人们对中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更加重视,如何体会一篇文章的内涵和意义,也就成为人们探究的问题。文本细读适应了新形势的发展,可以使师生共同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体会到文本中的情景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接受启蒙教育,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积极的作用。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中很值得使用的方式,细读的过程才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意,才能抓住文章的灵魂,从阅读中有收获。而今,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状况却令人堪忧:教师不能很好领会课标精神,对教材编排、课程资源、训练目标等一系列文本的根本忘而却步,只是一贯地依赖教参,借鉴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的确定茫然而随意,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活动,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教师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或对人文内涵的深挖细找,或进行大量的“泛语文”活动等等。揣摩教材,已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一种累赘。为此,开展中小学语文文本细读策略研究势在必行。《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每一位语文教师提出的重要研究课题。此课题研究立足于新课改的时代背景,针对中小学语文一线教师教学中最基本的难点与困惑,在研究中逐步明晰文本细读的内容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材细读能力,把握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与体系,重点明确中高年段课程目标,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a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更新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b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应该是自主学习者。“在未来知识经济社会中,决定个体发展水平的,将取决于不断利用新信息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而非他固有的知识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更要关注学生细读学习能力的培养。

c以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理论依据。其中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這是完整意义上的学习。

d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文本细读: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一种研究作品的方法指的是运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研究范围指向于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内涵为:1.文本细读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言语,涵泳品味,才能领悟作家的情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主动建构。2.细读直接指向言语。只有细读文本言语,牢牢抓住言语进行品味、感悟和体验,才能使文本这株大树根深叶茂,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深度建构。3.教师细读先行。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实质是以教师的细读引领学生的细读,以教师的细读体验唤醒学生的细读体验。学生的文本细读不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而是有教师指导和引导的,学生沉入文本言语的细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对于中小学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已日趋深入,近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教学月刊》等杂志上时常能看到有关的信息,如窦桂梅老师的“细读词语”法,“细读结构”法,“细读背景”法,细读“细节”法等;再如周益民老师提出的“化身诵读”法,“脑海成像”法,“搜索大全”法等等,这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也给了我们一些启迪。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成员都是处在第一线的教师,同时他们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计划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教改实践交叉进行。

2.文献资料法

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同时也明确:“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也就决定了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的文本细读应指向言语性,在阅读中特别要学习言语表达。

a引领学生基于内容的了解,学习作者的表达:(1)学习作者的行文思路。(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3)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4)学习作者的选材组材。(5)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6)学习作者的语言应用。

b引领学生基于文本语境,学习细读的基本方法:(1)朗读法(2)批注法(3)联想法(4)提问法(5)比较法

c引领学生基于阅读情境,学以致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理解、积累语言,还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要把学习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学生说和写的训练中去,要发现并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语言增值点,设计基于文本语境的说、写训练,抓住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创设情境,训练学生说话写话,做到读中悟法,读写结合。

猜你喜欢
课题文本阅读教学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