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娃的名校样本

2018-07-26 09:28贾文佳
齐鲁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学校老师孩子

贾文佳

在济南市中区,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城市、乡村不再是学校发展的鴻沟。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市中区罗而教育集团旗下的邵而小学和经十一路教育集团旗下的陡沟小学,听两位校长讲述发展之路和教育梦想。

这两所小学是济南市中区农村学校的缩影,通过这两所学校,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公平,也看到了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执着与热爱。

邵而小学校长刘序平:

想象力成就最美自己

穿过曲曲折折的农村胡同,车辆在狭窄的路面勉强拐过一个弯后,记者的眼前豁然开朗:崭新的教学大楼,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国旗在湛蓝的天空中迎风飘扬,孩子们在操场上开心地奔跑,这就是济南市中区邵而小学,时尚大气、书香浓郁的校园与几百米外的农村大集相比,俨然两幅风格迥异的画卷。

“学校配齐了空调、安全饮水、空气净化及新风系统,虽然是乡村学校,但是硬件上完全可以比肩甚至超越部分市区学校。”校长刘序平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在他看来,“城市、乡村不是学校发展的鸿沟,人人都能成为最美的自己。”

顺着楼梯走上邵而小学的教学楼,记者发现每一层楼的墙上,甚至是楼梯拐弯处、楼梯口这样的细微之处都进行了布置,墙上是一幅幅书法作品,被装裱成了折扇等各种造型,楼梯口的小柜子上摆放了各种手工艺品。

“大部分书法作品都是学生写的,偶尔有几幅一看就好的,是我们书法老师王义超的作品。”刘序平停下脚步,向记者介绍。从教20多年的王义超以前做过语文、数学老师。可是,熟悉王义超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喜欢书法的人,写了一手好字。“学校现在也要求开设书法课程,我们放着这么好的教师资源不用,太可惜了。”在征得本人同意后,两年前,王义超正式成为学校的专职书法教师。

让刘序平感到惊讶的是,这些从来没上过特长班的农村学生能够在市中区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书法苗子涌现出来。据介绍,王义超借鉴了古时候的“双钩填墨”法,让这些从来没写过毛笔字的孩子一下子“陷”进书法里。“他现在恨不得每天都泡在学校专门设立的书法教室中,从教20多年来真正找到了教学的乐趣。”

“学校大门口的门匾也是王义超老师写的。”刘序平说:“我们学校讲‘成就自己,首先就得成就老师。一个有成就感的老师,才会真正热爱他的课堂。”

同样在邵而小学找到成就感的还有副校长、美术老师公东云。“公东云老师学的是国画专业。国画对农村孩子来讲,不但成本高,而且很难体会到韵味和深度。”刘序平表示,农村广阔的天地让学生们养成了喜欢跑动、不太热爱学习的习惯。我们希望通过美术课教会学生用眼睛去寻找美的存在,用双手去体现,用感情去渲染,用心灵去影响。

2013年公东云开始教孩子们在纸盘上用水彩作画。后来发现村子附近有沙场,还有一条玉符河,“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沙子”,便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打造用沙子作画的特色艺术教学。从简单的纸盘画,到平面的沙盘画、立体的沙瓶画,再到流动的沙瓶画,每一次创作,都是大脑想象力的一次旅行。

如今沙画已经成为该校的校本课程,孩子们每周有两节沙画课。在沙画教室内,记者看到沿墙整齐摆放在桌子上的100多件色彩斑斓的沙画作品,构思大胆的几何图形、美丽的自然风光、对家乡美好的祝福……都被孩子们做成了沙瓶画;普通的空酒瓶,经过孩子们的创意绘制,摇身一变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据了解,邵而小学接收周围六个自然村的适龄学生,在校生五百余人,生源全部来自农村。出身教育世家的刘序平认为,尽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好习惯的养成才是最重要的,而读书是养成学生人文意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在邵而小学的图书室里,记者看到,孩子们正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有的在写读书笔记,有的在静静地看书。据介绍,学校一年内新增五千多册新书,在遍布教学楼的七处开放式“智慧书吧”,师生随时随处可以浏览阅读。““智慧书吧”的名字是学生们起的。”刘序平说:“我们的图书室从来不锁门,孩子们也可以把书借回家读,书就是要看了才有价值。”

“一个人的伟大首先是思想的伟大。一个天生的盲人,他永远不会想象到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的世界只是黑暗的;一个天生的聋子,更不会想象到悦耳动听的音乐,他认为世界是一个无声寂寞的空间。”刘序平告诉记者:“一开始,我想到了创造教育的理念,不过,根据目前学生和整个社会的现状,实行创造教育有很大的难度,再说没有想象谈何创造?最终,我们学校形成了‘想象让每一个学生增长智慧的核心价值观。”

在刘序平看来,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异想天开有赖于想象力,它是医治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的一剂良药,因为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普遍失去了科学创新赖以生长的想象力。“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而想象力将陪伴孩子们一路前行、厚积薄发。”

陡沟小学执行校长刘震:

一年两万里的教育梦

“2013年之前,陡沟小学对于我来讲只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执行校长刘震如此回忆。

据介绍,济南市陡沟小学始建于1994年,2013年4月成为经十一路教育集团的分校。从那时起,刘震被分派到陡沟小学交流工作。

去学校之前,他从百度地图上查了一下。“我家在奥体中心往南8里地的一个小区。陡沟小学和西客站以经十路为轴南北基本对称,离经十路约十里路左右。地图显示从家到陡沟乘坐公交车需要2小时12分,乘车29.1公里,步行680米。也就是单程60里地,一天往返120里路。”

为了不迟到,刘震需要5点多起床,坐头班车赶到经十路上的班车点,再与另外几位老师乘坐学校班车前往陡沟。“很多老师都惊叹于我的上班之路。有个学生帮我算了一下,一年下来竟也走了2万多里路。”刘震告诉记者:“其实这样有很多好处,比如我可以早起,路上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一些问题等。”

刘震始终记得初到陡沟小学的场景:白底黑字的校名,需要人工开关的大门、永远也关不严的窗户,甚至供水也只能在早、中、晚三个固定时间。2014年5月,占地40亩、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的新校区投入使用。他仔细观察着新旧学校的变化:老校是只有篮球场大的水泥地面操场,新校是拥有3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在老校只能自己带水或喝自来水的孩子们,在新校随时可以品尝温开水的甘甜;老校是水泥黑板加粉笔,新校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现在陡沟小学的学生到了夏天最热和冬天最冷的季节都不愿意回家,因为学校比家里好。”刘震说。

硬件得到提升后,刘震和老师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利用经十一路小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传输给陡沟小学,让乡村娃也能享受到城里名校同样的教育。然而,陡沟小学的老师似乎都安于现状,按部就班地完成一天的工作,课堂上缺少变化,工作中缺乏激情。“老师们曾经认为教学是自己课堂上的事情,没有必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

如何解决教师们“不想”的问题呢?

经十一路教育集团领导开始有计划地组织老师外出学习。“通过学习,老师们都非常兴奋:原来老师可以这样教,学生可以这样学。当然也有老师在质疑:这样的课堂适合小学生吗?他们的教学模式适合我们学校吗?”刘震感受到老师们在思想上受到的強烈冲击是实实在在的,“大家开始‘想了。”

为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刘震带领陡沟小学的老师们利用研讨课进行了“253创新思维培养模式”的专题研究,即用20%的时间学生自主探究,50%的时间进行思维碰撞,30%的时间实践运用。每学期三轮的主题研讨切实解决了课堂改革中的难题,推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现在,课堂教学中讲坛式、辩论式、情景再现式、联班交流式教学精彩纷呈,创新思维不断涌现,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随着与陡沟师生的接触越来越多,刘震更加强烈地认识到,其实这里的学生并不比城市学生差,只是他们没有学习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

“2013年开学不久,集团准备开展庆‘十一红歌会活动,我特别做了一些安排:所有的班级必须参加,所有学生必须上场参赛。”比赛那天,有的学生上台时走顺了拐,却依然昂首挺胸、精神抖擞;有的学生在台上表情不够自然,却写满了认真与投入……让刘震感到遗憾的是:“全部11个班的演唱没有一个在调上的。”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你再看我们去年的比赛,不只是都在调上,而且从服装、伴奏到演出形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孩子们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是最漂亮的。”

2016年5月13日,40余辆大巴车浩浩荡荡开进陡沟小学,有2600人参与的经十一路教育集团2016年全员运动会在这里举行。这次运动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全员参与,打破原来以班级为主比赛,而是根据年龄特点、班级人数等实际情况,全校分为红、黄、蓝三支比赛队伍。这次全员运动会,让两个校区的孩子们真正感到一家人的快乐与温暖。

集团化办学还给陡沟学子们带来很多素质教育新变化:参加区、市、国家级各项活动的学生增加了,小院士、小发明家、故事大王也出现在陡沟小学,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新格局正在实施。

在陡沟小学会议室内,墙上刻印的一句话格外显眼——“让生命在绿色中绽放”。“这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它表示学校教育要在纯净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刘震说完陷入了沉思,他所考虑的,是如何在他的交流期内,把名校管理、名师上课的优质教育在陡沟小学实施得更加深入……

猜你喜欢
学校老师孩子
学校推介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