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趣” 到 “惯”——初探观察日记“养成记”

2018-07-26 07:45浙江省温岭市石桥头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8期
关键词:日记课文孩子

浙江省温岭市石桥头镇中心小学 陈 磊

2011版语文新课标提出:第一学段,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第二学段,学生要“观察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细心地、连续地观察,不拘形式、持之以恒地记录是中段写作教学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保持持续观察的热情,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并在习作中指导学生会写、乐写,笔者开展了三年级学生观察日记指导的初探。

一、激趣——情之所思、兴之所至

大千世界,缤纷多彩,但孩子们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所以,写好观察日记,首先要激发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如果学生对周围世界缺乏认识的兴趣,而要他们去表达是不可能的。学生一旦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视表达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写好作文。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

1.设置悬念,开启心灵窗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感受生活与自然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首先要帮助学生开启这一扇心灵的窗户,帮助他们从视而不见中解放出来。

在三上第四组课文单元教学前,笔者提问:“孩子们,我们在学校里两年多了,谁知道校园里哪棵树最高?现在都开了哪些花?……”一连串的问题把学生问住了。笔者又拿出一个汤勺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各抒己见后老师ppt出示英国小孩就汤勺写出79种作用的文字。接下来师生探讨:“我们合起来也没有说出这位小孩的一半,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明白了观察、动脑、发现的重要性。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单元导语:“你是否留意过鲜花的开放?你是否观察过星星的闪烁?……”

于是课间,学生纷纷下楼,他们兴奋地交流着:“旗杆左边的那棵树最高,但它的叶子却稀稀疏疏的”“老师,这是什么树啊?”“龙爪槐,这名字太有意思了!”……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着,观察、发现,慢慢成为孩子们课间活动的最爱,口头表达也丰富了。

如果教师经常启发点拨,把孩子们的视线引向大自然、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就会不断地增强他们的生活情趣,不断地激发他们去主动观察、探寻大自然的秘密。

2.每日一景,点燃观察热情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领学生爱上观察,教师也要热爱生活,学会捕捉生活的美。笔者常常徜徉于校园,流连于公园,穿梭于人群,或借爬山、旅游等机会用照片、视频记录下美丽的画面、美妙的生活。然后给这些照片、视频按各类主题分类:自然篇、亲情篇、活动篇、体验篇等等,并为这些照片写上几句话,每天3分钟左右,利用课堂零碎的时间与孩子们共享。当学生看到照片上竞相开放的山茶花、冰清玉洁的广玉兰、一枝独傲的腊梅,他们不禁赞叹:原来我们的校园这么美丽;当学生看到自己每天跑操、课间游戏都可以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不禁感叹:生活是如此多姿。笔者也鼓励孩子们双休日和家长亲近自然、融入生活,记录精彩瞬间,鼓励孩子们把照片带到课堂和大家分享,在家长的微信上为照片配上文字与亲朋好友共享,以此引领孩子们用慧眼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悟美,用妙笔去描绘美。

3.生物一角,开辟观察乐园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笔者带领孩子们在教室一角开辟了——小精灵生物角,孩子们积极动手,将自己亲手栽种的植物、饲养的小动物,你一盆、我一缸,纷纷带到班级里来,几盆青翠欲滴的绿色植物,几簇色彩斑斓的鲜花,几尾活泼可爱的小鱼,几只调皮的小乌龟,让你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观察的乐趣。课余时间,孩子们或观察、或欣赏、或陶醉。学生在日记上写道:“下课了,有时看看乌龟可爱的睡姿,有时看看杜鹃吐出的新芽,每一次都会给我带来无限的乐趣。”

总之,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当学生对观察产生了兴趣,就会视观察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把观察所得与感受记录下来,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厚的程度,习作的内容就能充分地展现个性。

二、持趣 ——得学之乐、耐学之恒

学生的观察记录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我们要帮助学生把这种兴趣持续下去,因为小学生虽然天生对周围事物具有好奇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奇心会逐渐减退,最终导致观察记录难以持久。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持续地观察和记录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借助课内素材,坚持观察记录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子一般起着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对学生来说,读得最多的就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如果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作文教学也就在潜移默化地进行中了。

(1)记录形式多样性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这是课标对中年级观察日记所提出的要求,教师可以借助例文学习用不同的形式来记录观察所得。

如三上《花钟》,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

①对比朗读、赏析写法

师: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生: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五点左右,蔷薇花开了。

生: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

师:孩子们,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老师读的句子,“什么花开了,什么花开了”,太枯燥乏味,而课文中的句子写很美。

师:那么课文是怎么介绍得这么美妙的?

生1:课文写出了花的形状,如“喇叭”:写出了花朵的色彩,“紫色、艳丽”。

生2:课文还写出了花的“神态”。如昙花“含笑一现”、万寿菊“欣然怒放”……

……

师:是的,作者根据花的色彩、大小、开放的样子,用不同的写法,把花朵陆续开放写得丰富而又变化,这是多么有趣啊!我们平时在记录观察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多用一些比喻,拟人,将句子写得既具体又生动……”。

②引导练笔

师:大家发现没有,还有两种花:午时、夜来香,课文还像没有写出它们开放的样子,咱们能不能看着大屏幕的图片选择一种,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写出它是怎么开放的。

上述教学片段,学生通过朗读、比较、赏析,体会到作者语言的丰富和精妙,感受到如此精妙的语言离不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东西可以观察,观察很有趣,把观察到的事物生动有趣地记录下来就更妙了。有了这样的领悟,学生的观察记录也就更加积极主动了。

此外,在学生学习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记录观察之外,教师还可告诉学生可以用表格、画图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更能吸引人。

(2)记录过程有序性

观察不仅要抓住事物特点,还要有一定的顺序。因为只有这样,观察的结果才会比较全面,表达时也容易做到条理清楚。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低段过渡到中段,习作还缺乏一个清晰的思路,观察时兴致勃勃,但拿起笔来却无从下手,学生感到困难、无趣,无疑将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观察才算是有序呢?在课文学习中和孩子们一边画观察顺序图一边总结出有序观察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按时间顺序:诸如事物四季、早晚的变化等。

例:三上《美丽的小兴安岭》

以此为例,可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观察记录:关于自然风光的有校园的四季、家乡的田野等,关于天气的有雷雨、大雾、风雪前后;关于活动的有运动会、观看文艺汇演等。

②按方位顺序:可以是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等。

例: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作者按照游览观察顺序记录所见所闻,这样的观察记录条理清楚,使文章层层推进,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深刻读者内心。诸如写景状物,参观记、游记,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③按观察事件发展的顺序

有时为了探究问题做实验,那样的观察总有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抓住观察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将事情描写得清楚明白。

例:三上《蜜蜂》

作者的观察活动非常科学、有序,观察的过程非常严谨仔细,因此观察研究的结果也非常有效、有价值。在做科学实验等小研究时可用此方法进行有序地观察与记录。

当然,观察的顺序还有很多种,老师可以教会学生在写日记之前画一画观察顺序图,那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写观察日记就不会言之无序、无从下手了。一次次的成功习作经历又将成为良性循环,激励孩子们在观察记录之旅上渐行渐远。

2.挖掘课外资源,持续观察日记

要想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还要充分挖掘课外资源,体验(兴趣启发——观察记录——持之以恒——收获发现)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并在活动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体会到轻松习作的愉快,这份愉悦又会推动他们持续地观察与习作。

(1)提前拟定计划,让观察活动有条不紊

未雨绸缪,计划先行。在指导写观察日记之前老师要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制定计划。比如:每周要进行哪些观察活动,要达成什么目标,观察周期是多少,需要做哪些准备,以把握适宜活动时机,获得最佳活动效果。

附:10月份观察计划

周次 观察内容 达成目标 时间 准备6 树叶比较不同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尝试用表格记录不同的叶子一周 采集各种不同的树叶7 小草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异同,用文字或画图记录下来;感受观察的乐趣一周 采集各种不同的小草8绿豆芽成长学习每天定时观察记录;学习用不同的形式记录绿豆芽的成长;初步体验合作观察研究的乐趣一周玻璃罐子、绿豆若干、学生分组,小组共养绿豆芽9 金鱼初步学会有序观察小动物,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一周 生物角准备几缸小金鱼

(2)精心组织过程,让观察活动情趣倍增

反思我们的观察日记教学过程,为什么在观察活动中能坚持下来的学生会越来越少?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老师缺乏悉心的引导。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课后自己观察,自己记录,然后听之任之,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师除了提前制定观察计划外,更要精心组织,带领学生体验观察的乐趣与有趣记录的成功感与愉悦感,如此,他们的热情才会始终是高涨的。

如:绿豆芽成长记

为了让学生体验合作观察的乐趣,把学生分组,在生物角把绿豆种在玻璃罐里,同时也相应调整课桌的排列,以便在观察记录中相互交流。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马上观察,然后分别记录,鼓励他们每个小组的组员要用不同的方式记录:文字表达、表格形式、画简笔画……然后组内交流,每天每组选一个代表在课前五分钟上台交流,分享观察的发现和乐趣。

附:学生观察记录

文字记录

表格记录

图文并茂

学生当天记录,老师当天批改,随时跟进作适当的观察指导,比如: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的角度,用不同的感官观察、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等等。学生的观察越来越仔细,记录形式多样,语言表达也越来越精彩,学生观察记录的热情也得以不断地持续。

(3)重视交流展示,让观察热情持久稳固

没有舞台,就没有演员的精彩,学生的成长,也需要我们提供展示的舞台。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呵护他们的写作热情,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分享交流的机会。每天中午固定为我们的日记分享时间,一篇优秀的习作,一段精彩的描写,或者一句特别的感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展示精彩。同时,每月进行一次观察随笔交流会,让孩子谈谈最近所记录的作品,分享一下观察记录的快乐,交流一下在观察中的发现。比如桂花飘香的季节,开展一次关于“桂花知多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现成果,促使持续观察向纵深发展。笔者还把教室后面黑板报的一角开辟为“小精灵展示台”,鼓励学生把平时观察活动的照片、观察记录中最满意的文字或图片等展示出来。一周一次,每个星期学生都会带来惊喜。

这样的交流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又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提倡引导,激励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学观察,用语言,不断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中,学生一次次的成功将不断激励他们持续观察的热情。

三、培惯 ——培根固本、习若自然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也好,精心指导学生观察记录也好,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的能力与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因此我们老师也不妨用心给予学生观察活动注入长期的保鲜剂。

1.竞赛激励

在观察记录中,定期开展竞赛活动,如观察了小金鱼后,开展了以“金鱼游到教室里了”为主题的观察日记擂台赛,老师评价、小组评价后,最高分为本次擂主。

习作中,学生给金鱼起的名字五花八门:黑锦、水洛、小Q、幻彩……孩子们的记录也很有意思:“小妖妖的眼睛整个凸出来,好像要把整个世界看个遍。它游动时腮帮一张一合的,好像在给自己喊口令。”“拉拉肤色最好,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她不停地舞动着身姿,就像一片枫叶慢慢飘落。”……

45位学生全部获得 一、二、三等奖,因为大家都是认真观察、用心记录,语言真实又不乏童趣。学生的作品全部上墙展示。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字被老师欣赏,被同学们阅读时,那高兴劲别提有多爽,同时也激励他们不断努力,把对的事做得更好,就会养成热爱观察、乐于表达的习惯。有了这份对生活的热情,还怕写不好文章吗?

2.多方沟通

我们的观察活动还要获取家长的支持,这是学生观察记录习惯养成的强大后盾。比如采集树叶、小草,比如到植物园采风,比如观赏石桥头荷花园、王氏大花灯等都要获得家长的支持。怎样获得家长们的支持呢?可以先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向家长们发一份倡议书,从中阐明观察的意义和记录方式,邀请家长每天提醒或和孩子一起观察!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站、博客等形式开设一个交流区,把学生的观察成果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挂在上面,鼓励学生有什么新的发现或疑问可以在交流区以留言的形式与大家共享。这样的交流方式既灵活又丰富,容易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成为和家长、孩子进行交流互动的第二课堂,有效地促进学生持续观察活动的开展和观察记录习惯的养成。

3.鼓励探究

培养习惯是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老师还要常常鼓励,对坚持观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深入探究,让观察记录活动具有持久的“保鲜度”。我们可以将“今天你观察了吗?今天你有什么新发现?”等提示语贴在教室里进行温馨提示,还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课文鼓励探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观察探究兴趣浓厚:“老师,都说向日葵跟着太阳转,我想亲自去观察观察。”“我想知道金鱼是不是真的睁着眼睛睡觉。”……学生的观察探究欲被激发了,习惯就一步步养成了。到了执教第八组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的前几天,课间无意中看到几个孩子在用小球做课本中的逃生实验,想通过这个实验证明课文中讲得有没有道理,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跟课文中的同学一样。学生竟然不用老师提醒,主动用观察探究这种方式预习课文,说明学生的观察意识与习惯已在静悄悄地滋长着。

实践证明,学生观察兴趣的培养与持续,观察记录习惯的养成,反过来又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激趣——持趣——培惯”是相互促进、相互循环、相互提升的,学生养成了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课外知识越来越丰富了,表达能力也渐渐提升了,日记肯定会越写越好,作文质量也会日益提高,一定能促进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学生会想:写日记可以提高语文水平,于是观察的兴趣就更加激昂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笔者运用以上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层次地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写观察日记的水平。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日记课文孩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