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比一只蜜蜂或一只蚂蚁更爱这个世界
我的劳作像一棵偏狭的桉树
渴水、喜阳
有时我和蜜蜂、蚂蚁一起,躲在阴影里休憩
我并不比一个农夫更适合做一个诗人
他赶马走过江边,抬头看云預感江水的体温
我向他询问五百里外山林的成色
他用一个寓言为我指点迷津
如何辨认一只斑鸠躲在鸽群里呢
不看羽毛也不用听它的叫声
他说,我们就是知道
——这是长年累月的劳作所得
(选自本刊2018年第2期“首推诗人”栏目)
邹汉明品读:
我很想把冯娜诗中的“刺猬”读成一个以赛亚·伯林“刺猬与狐狸”意义上的隐喻。如果是这样,那么,年轻的一代诗人愿意为一只刺猬写一首诗,这就更难得了。当我连读两遍之后,知道,诗人其实是满怀“培栽玫瑰的惯性”以及“对芒刺充满信心”而“唱”出一只刺猬的。这里的“玫瑰”,显然是另一个隐喻。
是“我想养一只刺猬”这段旋律构成了这首诗。既然是一段关于友情的旋律,那么,无需什么诗的技艺,痛快地唱出来就是。
它既是“唱”出来的,它就是一首任性的诗,就不会顾及形式上的经营和打磨。诗也根本没有必要描摹刺猬了。但,诗人显然知道刺猬的特征——它有芒刺,有尖锐的牙齿,有“一双拘谨又敏捷的眼睛”;它蜷缩,善于隐藏自己……好了,这些足以构成“刺猬”一词丰富的内涵了。
“我想养一只刺猬”,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能够完成这个心愿?对此,诗有非常畅快的叙述。这段小小的旋律在诗中连着出现了五次,这是我说它“任性”的理由。
事实上,这只“在我的想象中被饲养”的“刺猬”,有着“我”对它隐喻的一个人的某种性格上的祈求。年轻的一代人对爱情或广义的友情有着他们的理解。但最后,“为它种上一排排芸豆和蔷薇”的表达,乃出于人性千古不变的安居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