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东升 刘兰馨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龙生九子各不同。《圣经·旧约》里刻画了性格不同、“职业”有别、命运迥异的该隐、亚伯兄弟和双胞胎以扫、雅各兄弟;在《新约》福音故事中,则有马大和马利亚这对姐妹花,她俩身上表现出来的差异体现出灵魂追求与肉体需求的层次不同。圣经中耶稣向马大和马利亚两姐妹传道的故事(《路加福音》10章38—42节) 展现了这对姐妹截然不同的形象——关注神圣教诲的马利亚与投身世俗事务的马大,给予了艺术大师们创作的空间和灵感,他们用手中的画笔为这段圣经故事作了注解。让我们穿越时光,走进圣经人物画廊,通过一幅幅生动的主题画了解耶稣和两姐妹的故事。
迭戈·委拉斯开兹(全名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y Velazquez,1599—1660)在17世纪的西班牙绘画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他擅长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心灵的质朴与宁静,他的作品寓意深刻,蕴含着广阔的意境。他对构图、色彩、光线的控制和写实的静物描绘显示出其敏锐的目光和熟练的用笔。《基督在马大与马利亚家中》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将风俗题材和宗教题材相结合,日常生活场景与圣经背景相互映衬,近景与远景微妙和谐,质朴宁静。
故事发生在阴暗的厨房,画面前景中的人物特写以及饭桌上的静物是典型的委拉斯开兹的绘画风格。尽管年轻女子马大和年迈的老妇吸引了观者的大部分视线,观者仍可透过厨房的窗户看到福音书里描绘的耶稣在马大与马利亚家中的场景。画家采用了巧妙的手法扩大了马大与马利亚两姐妹的矛盾,使马大内心世俗的忧虑和马利亚神圣信仰的追求形成鲜明的对比。
委拉斯开兹在西班牙推广新的绘画构图样式,即“食品静物画”。画家通过对蔬菜和生活用具等静止不变的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勾勒,来表现它们感性的意境和内在的结构形态。《基督在马大与马利亚家中》这幅画中的近景就包含对厨房内静物的描绘。画中捣蒜的工具和鱼、蒜等厨房常见的物品,象征了马大家庭主妇的身份,暗示她挣扎在世俗的忙碌中,无法静下心来聆听真理。饭桌上几近白色的鸡蛋、蒜瓣和鱼同整个近景的色泽厚重、结构紧凑形成对比,使画面的色彩搭配更加和谐。
远景中的宗教场景却散发出柔和的光线,给人温暖却又缥缈之感。耶稣身着蓝色罩袍,端坐在高大的椅子上,棱角分明的面庞安静而又祥和。马利亚静静地依偎在耶稣脚边,全神贯注地汲取耶稣口中的真理。马大再次出现在画面中,她站在马利亚身后,一副家庭妇女的打扮,头戴头巾,外衣挽起,好似急匆匆地赶来向耶稣抱怨她做家务活的劳累。耶稣伸出的左手刚好与马大的右手相呼应,他拒绝了马大的请求,要她停下勞动,平静内心,和马利亚一道聆听真理。
画家并没有给近景中的人物特写设置明显的光源,马大和老妇背后黑暗的墙壁使这一世俗场景更加寒冷、阴暗。房间内的近景放大了马大的内心世界。从外表来看,她皮肤暗黄,双目无神,正在干活的手也非常粗糙。艺术作品中,人们内心的嫉妒经常被拟人化。马大身后的老妇人头发花白,皱纹布满前额,正是马大内心妒意的外化表现。马大闷闷不乐的表情,老妇犀利的眼神和青筋暴起的双手暗示了她正在挑拨马大和妹妹的关系,以引起马大的妒意,激起她心中的怒火。
委拉斯开兹把宗教场面和生活场景相结合,透过丰富多变的用笔描绘出微妙和谐的色彩变化。戏剧性用光的技法使明暗处理恰到好处,充满细节,达到了形式、质感、空间、光线和氛围的完美统一。画中的人物形象逼真,关系清晰,对圣经故事做了完美的注解,传达了精神追求高于物质追求的真理。
与委拉斯开兹精细巧妙、意味深长的绘画风格有所不同,比利时画家扬·费特(Jan Fyt,1611—1661)和伊拉兹马斯·奎林(Erasmus Quellinus II,1607—1678)笔下的《耶稣与马大和马利亚在一起》更具想象力和画面感。这幅画的背景和画中人物的服装取自17世纪中叶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丝绸衣物、大瓷盘、肥野兔、实木桌,这些细节点缀了整个圣经故事场景,使观者对画面内容并不感到陌生,基督教经典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呈现在观者眼前。
故事发生在马大与马利亚家的厨房里,房间升起了幕帘,强调这一时刻的庄严肃穆。耶稣身后,火烧得很旺,噼啪作响的火焰温暖了耶稣头上的光晕。画卷一打开,映入眼帘的便是充满整个画面的食物,显而易见,一场盛宴即将开始,这是招待贵客的前奏。把视线左移,立刻就能看到这位贵客——耶稣,红袍蓝衣,长发蓄须,面容英俊。他端坐在凌乱不堪的厨房一隅,眼神坚定,目光穿过杂乱的食物,望向远方,将他心中所想娓娓道来。马利亚身上的黑色衣裙逶迤于地,像是从地上衍生的植物。她跪在耶稣右手边,双手合握,谦恭温顺。她轻轻侧头,伸长脖子,凝神聆听耶稣,显然已陷入忘我的境界,厨房的无序影响不了她,食物的香气影响不了她,唯有耶稣的话语,深深吸引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