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行
语义信息冗余的“未来”
有这样一个病句:“近年来,龙口市各行政村以南山岗精神为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励精图治、辛勤耕作,描绘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
这是一个表示目的的复句,句子用介词“以”引出前提,用介词“在”引出环境,用两个并列谓语表示实现目标的条件,最后点出目的“描绘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句子的毛病就是最后一小句用了“未来”和“美好”修饰“远景”。所谓“远景”指“将来的景象”或“未来的景象”。
由于“远景”一词本身就包含着“将来”“未来”的意思,前面再用“未来”修饰,语义上就造成了冗余,结构上出现叠床架屋,所以句子删去“未来”即可。这种词语重叠、语义冗余的现象在多重修饰成分的句子中经常会出现,有的学生以为形容词用得越多,文采越高,其实并非如此。例如下面的短语,“年轻漂亮的美少女”“孔武有力而健壮的将士”等,都有这类毛病。
“来源来自……”
某省高考试卷中曾经出过这么一个句子,让考生判断是否有误:“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这个句子的语法錯误比较隐蔽,让我们逐句分析。
首先,第一小句的行为主体是“政府执法部门”,也是全句的隐性主语;句法上的显性主语是“罚没款”,但主语部分的短语“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却是一个歧义短语。
中心词是“罚没款”——由动词“罚没”限定“款”。这个短语有可能把“罚没”的对象理解为“政府执法部门”,也就是说,这笔款可能被误解成是罚没政府执法部门的款。为避免这种歧义造成的错误理解,应该改成:“政府执法部门所得的各种罚没款”。
其次,最后一个小句的主语是“其经费来源”,其中表领属关系的代词“其”由于离全句的隐性主语较远,缺乏明确的指代对象,使句义很模糊。因此应该直接引入主体成分,即把代词“其”改成它的具体指代对象“政府执法部门”。
再次,最后一句还出现了语义重复,“来源”跟“来自”是同一个意思。所以,应该作这样的修改,要么删除“来源”,要么把“来自”改成“是”。
整个句子我们整理如下:
“政府执法部门所得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政府执法部门的经费来源只能是国家财政拨款。”或“政府执法部门所得的各种罚没款
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
政府执法部门的经费只能来 自国家财政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