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娜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带一路”不仅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更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为促进战略思想实施和加强读者对“一带一路”的理解,我们开设《丝路人文》栏目,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风情,助力“一带一路”共赢人文发展。
“一带一路”近年来成为了国内外的一个热门词汇,当中“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穿过新疆进入中亚等国家,而出入最方便的边境口岸就是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的霍尔果斯,也称“中国的西大门”。作为新疆最繁忙的边贸通商口岸,邻近还有果子沟、赛里木湖等风景名胜……
走进美丽的霍尔果斯
霍爾果斯,在蒙古语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县级霍尔果斯市,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霍尔果斯口岸是位于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的一个陆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隔霍尔果斯河,霍尔果斯也因此得名。
霍尔果斯口岸,早在盛唐时期这里就是丝路北道的一个驿站。清代初年,这里还是中国境内的驻防之地,是伊犁索伦营驻防的6座卡伦之一。同治年间,中俄划界后,才成为边境哨卡,旧称尼堪卡。新中国建立后,尼堪卡正式改称霍尔果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苏贸易的西部最大口岸。在霍尔果斯口岸的国际商贸中心,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异国风情的服饰与异国的美酒,应有尽有,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异国的人文风情,与众不同。
连接通道是连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区域和哈方区域的信道,整个造型是中国传统的方鼎,在中国古文化当中,鼎一个是“发”的意思,也有四平八稳的含义,整个连接信道造型就是两个方鼎,预示着中哈之间的贸易,不但未来发展很好,而且非常稳定;整个造型也像是英文字母大写的“H”,寓意着和谐、合作、和平。方鼎顶上有个类似中国长城上烽火台造型的座子,底下是个穹顶,代表典型的伊斯兰文化、哈萨克文化,在穹顶的边上有传统的哈萨克纹饰,鼎上托着一个蓝色的方球,蓝色代表宝石,另外一方面蓝色是哈萨克图腾的颜色,哈萨克的国旗就是蓝色的。整个鼎的高度是18.81米,代表着中哈的贸易正式开始是在1881年。面向中国这边的外墙有中国国徽,面向哈萨克斯坦那边的有哈国国徽。门下就是中哈两国的边界线,人们可以方便的“穿越”两国。
果子沟印象
果子沟是伊犁地区的天然门户,是一条北上赛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峡谷孔道。果子沟因其沟谷、山坡长满野生苹果、山杏、核桃而得名。果子沟也叫塔勒奇沟,自古便为我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路北新道的咽喉,有“铁关”之称,同时也因为它宜人的风景被誉为“伊犁第一景”“奇绝仙境”。果子沟的特点就是山地延绵起伏,沟壑纵横,高低悬殊,其土壤、气候、植物资源分布随山势高低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和差异。不同的生态地理条件为各类野生药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药用植物种类较多。
由于果子沟山高路险,雪崩、洪水、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途经这里的车辆经常受阻滞留,因此果子沟大桥的建成开通,为伊犁开启了顺利便捷的走出河谷之门。果子沟大桥是国家高速G30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这座大桥跨径360米,主塔高度分别达209米和215.5米,主桥全部采用钢桁梁结构,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安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之内,大桥是新疆公路第一高桥、第一座斜拉桥,也是国内第一座公路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从远处观望果子沟大桥,如巨龙般腾空而起,穿山而过,秀美修长、壮观。果子沟“一桥飞架”穿越蓝天、白云,穿越崇山峻岭和大峡谷,为伊犁增添了一道旅游观光的美丽风景。
“天山蓝宝石”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是一个淡水湖,具有“天山蓝宝石”的美誉。赛里木湖是新疆最大的高山湖泊,海拔2073米,赛里木是哈萨克语,意为“祝愿”,湖的四周有山,山上长满了松树,被誉为“山脊梁上的湖”。碧水映着蓝天,微风轻拂,将这玉镜般的湖面掀起了微微涟漪,沉醉于其中的人们久久不愿挪动脚步,流连忘返于这美景之中,四面环山,雪峰连片,山顶朵朵白云低悬,构成一幅迷人的仙境画面。湖面上小憩的天鹅、岸边停落的飞鸟、湖边放养的羊儿们似乎也不想在这画卷之中离去,享受着自然带给它们的恩泽。
两则“耻辱碑”
界碑,是一个国家主权和领土的象征。可是,历史遗留在北疆伊犁边关的那两块石制“双头鹰”界碑,留给中华民族的却是无法抹去的耻辱印记。1881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的不平等《中俄伊犁条约》竖起的界碑,据说由清政府出资、由沙俄政府制作。但是,在埋设界碑时,清政府竟没有派官员到现场监督,俄方乘机将界碑向中国境内推移了20公里,立在伊犁河南岸察布查尔县境内的特奇勒干山上。对此,清政府一直未予承认,拒绝以石碑作为界碑,由此形成了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积极捍卫领土主权,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进行了不懈努力。1994年4月26日,中哈两国总理在阿拉木图签订了协定,对历史遗留的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在划分给中国的2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4块沙俄所立的石碑,分别为18号、20号、21号和22号。这4块石碑于2000年和2001年分两次运进了霍城县惠远镇前伊犁将军(清朝新疆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府内。其中,18号界碑于2002年6月由惠远将军府移至霍尔果斯口岸,就是碑亭内立着的一块老界碑。如今,这块曾经为沙皇宣示强权的界碑,却成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见证者。
如今的霍尔果斯,早已不再是简陋的边防哨卡。霍尔果斯一路走来,现已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成为我国西部、亚欧大陆桥上唯一拥有公路、铁路、航空、管道“四位一体”的国际综合大枢纽。(编辑 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