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琦
主人公的自述:
促使21岁的何非(化名)走进心理治疗室的原因是:对什么事情都缺乏兴趣,不感到愉快,甚至有悲观厌世的念头,可是有时又显得非常兴奋、话很多、而且动作表情或语言都很夸大,这两种奇怪的现象交替在他身上发作已有3年,每到发作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很差,容易发脾气。
在我小时候,对父母就没有太多的感情。童年时我跟弟弟是和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的,母亲偶尔回来几次,父亲几乎不回来,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对父爱母爱特别渴望,每次母亲从外地回来时,我就会异常地兴奋,会对周围的人炫耀说:‘这就是我的妈妈!我有妈妈!虽然她偶尔会对我和弟弟发脾气,并限制我们俩的活动,但我对拥有母亲的这种渴望,掩盖了我对母亲的不满。
记得有一次,母亲要去外地了,我和弟弟在床上哭了一个早晨。在我上初中时,母亲从外地回来,专心在家照顾我们上学,照理说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但三年后,我对母亲的感觉由渴望变为厌恶。开始的时候母亲还好,渐渐地她开始对我和弟弟就很霸道专制了,限制我们的活动,即使是我很着急去做的事情她也不让,不听就会打我们,逼着让我们做家务,不让我们有自己的自由,不让我们看喜欢的动画片。
在学习上也给我带来了无比的困扰,我觉得她就是个‘守财奴,不关心我的学习,因为母亲给的生活费不够,在学校经常吃不饱,我经常饿肚子学习,从此我发誓:要恨她一辈子,无论她做什么,我都不會原谅她。尽管这样,我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考取了重点高中。高中期间她说要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方便照顾我,但那时我已经很讨厌她了,我不能忍受她盯着我,我很反感!但这时,父亲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他很和蔼,很容易交流,我有心事都会和他说,我很感激他。
慢慢地,我在学校出现了一些不适的问题,我很痛苦!我开始要求母亲给我找心理医生,但她根本不理解。后来,我的问题更严重了,于是决定休学一年,但是在休学期间我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得到良好的恢复,于是我更加厌烦她了。她没有一点像其他慈祥的母亲一样来关心我,当我提出一些要求时,她会觉得我很麻烦,表现出来很厌烦我的样子,这让我心里很受伤。
于是,我们之间开始有了分歧,我和母亲经常发生争吵,我甚至还说她不配为人母,我们针锋相对。但每次事后我都会很内疚,主动向她道歉,我以为道歉就会换来她的理解与关心,没想到她根本无法理解我,我难受极了。复学时,她对我的态度好了一些,我在心理医生的治疗下可以继续我的学业了,我还是很开心的。
但就在去年,我彻底崩溃了,我直接退学了。我痛不欲生,我感到无依无靠,父亲也和我反目成仇,甚至动手打我,我觉得没有一个人理解我和支持我,一次次打击让我的心彻底死了,我看不到任何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无比的痛苦、无尽的折磨充斥着我,我感到那么的无助、那么的无奈,我有多少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我真的是热爱生命的,真的,我有自己的坚持和理解。但我又感到质疑,一个没有尊严和快乐的生命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无知、无能和愚蠢,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感受。
原因探究分析:
这是一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声,看起来像控诉书。尽管比较主观,也不尽符合事实,但这却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那么,为什么何非会有这些感受?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幸福是什么?这是哲学家思考的经典命题。心理学认为,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就是寻求快乐(获得强烈的快乐感受)和避免痛苦(消灭痛苦和不舒服)。人类的痛苦,产生于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越是长期、且严重缺乏和未满足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的痛苦感就越深刻。与之相对,人类的快乐,则产生于缺乏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越是长期严重压抑和未满足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快乐感就越深刻。
对于何非来说,因为童年时期,父母要外出打工,何非在精神上对父母的关爱是需求强烈但同时又是匮乏的,所以他才会有这种说辞:“就特别渴望父爱母爱,每次母亲从外地回来时,就会异常地兴奋,会对周围的人炫耀说:‘这就是我的妈妈!我有妈妈!”而上初中后母亲回家照顾他时,由于母亲深感之前对何非的照顾不够而过度补偿,给了何非更多的照顾与管束。但这个时候何非的心理需求已经产生了变化,何非一方面因母亲的管束而感到不自由、强烈需要自己的心理空间,另一方面,仍感觉自己所要的关爱母亲并没有满足他,故而非常痛苦。所以,他对父母之爱和自由的需要以及与现实本身的限制,给他带来了深层次的痛苦。
但是,要知道,不能满足而压抑的需要有多少,人就有多痛苦;而一旦获得满足后,之前有多痛苦,就能体验到有多幸福和快乐!体验情绪的这两个极端,这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心理学基础。没有压抑的痛苦,也就没有满足后的幸福感,所以在理论上,没有单纯的躁狂发作。人类有攻击和破坏的原始本能,如果有人阻挠了他对快乐和需要的满足,出于原始本能,他就会对那个阻挠者发起攻击。何非对父母亲密感的需要、对自由的需要都受到了挫折,他认为这是母亲的阻挠造成的,所以他对母亲有着强烈的愤怒与攻击情绪,才会说出“从此我发誓:要恨她一辈子,无论她做什么,我都不会原谅她!”这样的话。
但是,子女对父母有着天生的爱,他对母亲也是如此,所以,他的恨又让他产生罪恶感,也因此让他感到痛苦,所以才会有“我甚至说她不配为人母,但每次事后我都会很内疚,主动向她道歉。”他对母亲的攻击欲望受到来自他自己的阻碍,此时,他无意识地采用替代的方法,把对母亲的攻击转移到自己身上来,故而他出现了“我有多少次都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想法。这想法是典型的抑郁发作时的消极观念,愤怒则是导致他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的心理学原因之一。
药物、心理治疗双管齐下
何非患的是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中度抑郁。主要表现为:有时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即躁狂或轻躁狂的一面),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即抑郁的一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境,就在这两极之间来回波动。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重要的生理素质因素,如五羟色胺功能低下,容易使情感向两极化变化波动,故而需要配合一些药物进行系统的治疗,同时,需要心理治疗相配合,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让何非放下心理的不满和仇恨,学会控制和缓慢释放情绪。同时要让他的母亲在关爱孩子的同时,给予孩子所需要的生理心理独立空间,让何非能够独立的成长。双相障碍患者的情绪,就像掉了线的风筝,在空中剧烈漂浪,却不知飘向何处。这种脆弱和无望,深深压在他们心头。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配合,可以让他们重新把握自己的情绪,一点点去修复情绪的脆弱。
双相障碍患者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物节律的不稳定性。他们可以因为兴奋整夜不睡,也可以因為沮丧陷入嗜睡;他们在跷跷板两边震荡,始终无法保持真正的平衡;他们也身处糟糕的应对中,在情绪的风浪中越发无力。
正因为如此,更需要掌握情绪的平衡技术。需要自己识别情绪背后的不合理思维,学会恰当的认知重建和问题解决,让思维不要加剧情绪的波动;需要监控自己的情绪,去理解自己情绪的变化方向,在此基础上,写下具体的情绪监控日志,安排具体的情绪处理方案,增强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需要稳定的生物种,这反映在睡眠上,有规律的睡眠和活动,对于他们尤其重要,原有脆弱的生物节律,需要有计划的稳定修复,在坚持稳定作息计划的基础上,可以安排合理的人际交往;需要理解自己的脆弱感,找到呵护自己的方式,特别是很多双相障碍患者,有很强的成就动机,而成就动机造成压力,压力会加剧脆弱性,这就需要学会修正自我的成就目标,让它们变得现实并可以调节。
心理医生对何非进行的心理治疗,采用了很多具体的专业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心理剧团体治疗。这一治疗方法是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雅各布·列维·莫雷诺所创立的。心理剧治疗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团体中的成员通过在他们过去、现在或将来出现的生活场景中,演出他们的思想、感受、人际关系或者梦想。另外,患者也可以在心理剧场的安全氛围中(毕竟不是真实的现实),在旧环境(过去生活场景的剧中再现)中产生(与过去不同的)新的情绪或言行反应,或是在新情境(过去未出现但未来可能出现的生活场景)中出现适当的反应,并减少不当的行为渴望。
对何非的心理剧治疗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在角色扮演阶段:让他开启被尘封的痛苦回忆,释放痛苦,并铺设出一条新的可能性之路。如,让何非和“母亲”(心理剧团体中其他团员)演出母亲责备他没有洗好衣服等场景,帮助何非宣泄被压抑的情绪,也让他扮演母亲这一角色,让他从中体会到其实母亲是爱自己的、也是很痛苦的(对他来说)这一全新感受。其他的阶段中,让何非认知到他内心愤怒的原因与童年创伤的关系,并让他在面对旧情景时,能脱离过去经验的窠臼,创造出一种新的方式,来面对当前的情形。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脆弱迷惘的一刻。也许一点温柔和光亮,就能够让他们重新丰满起来。(编辑 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