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晗
“承德避暑山庄景区内有恐龙足迹化石。”著名古生物学者邢立达周一深夜的一条微博引起网友极大兴趣,也有网友质疑消息的真实性。邢立达23日向《环球时报》记者提供了该说法的依据。他还表示,他的团队本周三就会启程赶往承德进一步寻找踏勘。
邢立达发给《环球时报》记者一份多年前的记载:1992年4月5日,美国哈佛大学福尔曼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地理系的黄润华教授和高豫功讲师来到避暑山庄参观考察。正当他们兴致勃勃地在“热河泉”畔欣赏山庄的美丽景色时,脚下的石板路把福尔曼教授吸引住了。他指着一块石板上碗口大小的三指状印迹说:“这不是恐龙的足迹吗?”三位学者一起蹲下身来仔细观察。很显然,眼前这像一只大鸟脚印一样的印痕,是古老生物留下的足印。
《环球时报》记者随后致电承德避暑山庄文保科以及当地文物局,工作人员证实了26年前的这一发现。“那块石板上有大概30多个脚印,有鸟脚恐龙也有蜥脚恐龙的,”承德文物局的商女士告诉记者。
据商女士介绍,这些石头是后期修葺山庄时从承德县一个叫石板窝的山上搬运过来铺路用的沉积岩石板。“仔细看的话,承德县路面上现在还有很多(恐龙足迹),不过足迹明显、好看的现在已经少见了,”商女士告诉记者。“没人太关心保护这些足迹,”商女士补充道。
据《燕赵都市报》2011年报道,1993年在距离避暑山庄61公里同样隶属承德市的滦平县发现5行80余个恐龙足印。科学家已证实这些足迹来自1.3亿多年前。报道称,这些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化石,因缺少保护,如今正遭受着人为切割破坏和严重风化,更有人趁机将整块化石切割掉拿走。
“(承德地区)应该还有很多恐龙足迹。奇怪的是,从发现到现在都没有人做过系统研究。”邢立达略显惋惜地说。“这些遗迹对当地人来说可能很普通,但它们的科学意义是大是小,尚未揭露出来。有一天知道它们的重要性,会改变人们的认知。”邢立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