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东 □毛代勇 □余 婧 □张 林
1.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四川绵阳 621000
2.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四川绵阳 621000
降落伞作为减速系统广泛应用于战斗机、火星探测器和返回式航天器等各种高科技产品中,具有较大的阻力系数,能够起到减速的作用[1]。目前,对降落伞空气动力特性进行研究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是风洞试验[2-3],另一种是数值计算[4-5]。风洞试验是研究降落伞气动特性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6],研究试验支架优化方法,得到可靠、安全、质量轻的试验支架结构,对于风洞试验而言意义较大。
笔者针对某降落伞的2.4 m×2.4 m风洞试验问题,基于 MATLAB[7]和 ANSYS 软件[8],采用粒子群算法[9]建立了降落伞风洞试验支架优化模型,并对降落伞风洞试验支架进行优化设计[10]。通过研究可以减轻降落伞风洞试验支架质量,并为支架气动扰动与结构一体化设计奠定基础。
某降落伞风洞试验在2.4 m×2.4 m跨声速风洞进行,试验采用半模试验段。降落伞风洞试验支架结构如图1所示。支撑装置包括主底座、前支撑部件、后支撑部件、前天平连接部件和后天平连接部件。主底座为圆盘形结构,用于将整个支撑装置固定于半模试验段侧壁转窗上。前支撑部件包括前主杆底座、前主杆、前辅杆底座、前辅杆、前主杆法兰,通过锻造焊接制造而成。后支撑部件包括后主杆底座、后主杆、后辅杆底座、后辅杆、后主杆法兰,也通过锻造焊接制造而成。前天平连接部件包括前天平过渡段、前天平保护罩、前天平连接头和前天平转子。后天平连接部件包括后天平移动台和后天平连接头。前后主杆和前后辅杆均为空心圆管结构,笔者进行优化的支架部分为由主杆、辅杆和底座组成的杆件支架结构。
▲图1 降落伞风洞试验支架结构
为了与MATLAB进行联合优化,采用ANSYS的APDL程序语言,对降落伞风洞试验支架进行有限元计算和求解。在有限元建模中,支架圆管结构采用Beam188空间梁单元进行建模,如图2所示。点A1、B1、C1、D1、E1、F1、A2、B2、C2、D2、E2、F2为各杆件端点,位置固定,空间坐标值见表1。
▲图2 梁单元描述的支架
材料杨氏模量为211 GPa,泊松比为 0.279,密度为7 850 kg/m3,载荷包括:①重力;②支架前端沿气流方向载荷20 000 N;③支架后端沿气流方向载荷8 000 N。单元划分长度为10 mm。
表1 杆件端点空间坐标
Kennedy和Eberhart在1995年提出了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中,每个优化问题的可行解都是搜索空间中的一个粒子,所有粒子均对应一个适应值,每个粒子还有速度属性决定运动的方向和距离[11]。粒子跟随当前最优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最优解,在每一代迭代中,粒子通过两个极值——个体极值和全局极值进行更新。
粒子群算法的流程如下。
第一步,设置迭代代数M和粒子数目N,初始化粒子的位置 xi和速度 Vi,i=1,2,...,N。
第二步,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f(i)和个体极值 pbest(i),如果 f(i)>pbest(i),则将 f(i)赋值给 pbest(i),并更新个体极值粒子状态。
第三步,将 f(i)与全局极值 gbest比较,如果 f(i)>gbest,则将 f(i)赋值给 gbest,并更新全局极值粒子状态xgbest。
第四步,更新粒子的状态和速度,将xi+Vi赋值给xi,将 WVi+C1R1(pbest(i)-xi)+C2R2(gbest-xi)赋值给 Vi。其中W为惯性权重,描述粒子维持之前状态的能力;C1和 C2为学习因子,一般 C1+C2≤4;R1和 R2为[0,1]范围内的均匀随机数。
更新粒子速度赋值式中,第一部分为惯性影响项,第二部分为粒子向自身历史经验学习的影响项,第三部分为粒子向种群中最优个体学习的影响项。
第五步,如果达到最大迭代代数,则退出计算;否则返回第二步。迭代结束后得到的xgbest状态量即为粒子群算法优化得到的最优设计变量。
基于 MATLAB[12]和 ANSYS[13],以支架总质量 m 最小为目标,对降落伞风洞试验支架进行优化,优化设计变量为主杆外径Dout、主杆内径Din、辅杆外径dout和辅杆内径din。优化约束条件为设计变量尺寸约束、最大应力约束和最大位移约束。根据以上分析,得到优化数学模型为:
式中:σmax为支架产生的最大应力;dmax为支架产生的最大位移。
以MATLAB为主控程序,调用APDL语言编写的MAC文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约束条件和适应值。关于MATLAB与ANSYS之间的数据传递及调用方式已有大量文献进行了说明[14],此处不再赘述。
MATLAB和ANSYS联合优化支架的流程如图 3所示。
基于优化流程,考虑计算时间成本,仿真参数的取值见表2,优化迭代结果如图 4所示。经过100代的迭代,降落伞风洞试验支架质量从第一代的300.7 kg减轻到第100代的134.4 kg,质量减轻了55.3%。
优化得到的降落伞风洞试验支架结构参数如下:Dout=100 mm,Din=98.822 5 mm,dout=40 mm,din=27.09 mm。考虑到实际加工要求和限制,取Dout=100 mm,Din=95 mm,dout=40 mm,din=25 mm。将参数代入ANSYS进行重新建模计算,计算得到的最大位移为2.34 mm,最大应力为59.41 MPa,质量为197 kg,位移云图如图 5所示,应力云图如图 6所示。由图 4~图 6可知,通过MATLAB和ANSYS联合优化,降落伞风洞试验支架质量大大减轻,且最大应力远远小于大部分金属材料的许用应力,最大位移仅为2.34 mm,为降落伞风洞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试验的准确性。
▲图3 MATLAB和ANSYS联合优化流程
表2 仿真参数
针对某降落伞2.4 m×2.4 m跨声速风洞试验支撑问题,基于MATLAB和ANSYS对试验支架进行结构联合优化。以MATLAB作为主控程序,采用ANSYS的APDL程序语言进行有限元建模与计算,并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联合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降落伞风洞试验支架质量从300.7 kg减轻到134.4 kg,减轻了55.3%。考虑实际加工的限制条件,得到优化后的质量为197 kg,结构强度和刚度满足大部分金属材料的要求。
笔者的研究为降落伞风洞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具有一定的工程现实意义。
▲图4 优化迭代结果
▲图5 位移云图
▲图6 应力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