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扬
水稻倒伏是多方面、综合性因素造成的,是阻断营养运输、产生空瘪粒、影响米质的重要原因,是增加劳动成本、制约产量提高的重要瓶颈。
水稻倒伏按成因可分:内因和外因。内因导致的倒伏主要是基部倒伏和茎杆倒伏两种:基部倒伏主要是由于水稻根系入土较浅、下层根系发育差引起;茎秆倒伏主要是由于茎基部第一、第二伸长节较细、机械组织不发达引起。外因导致的倒伏主要有栽培措施不当、水肥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引起的倒伏,以及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倒伏。
选用抗倒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基础。水稻基部1、2伸长节间粗、植株秆矮、根系发达、叶片短直的耐肥品种,抗倒伏能力强。
通过培育壮秧,做到秧苗敦实稳健,有弹性,叶色绿而不浓,叶片不披不垂,茎基部扁圆,须根多,根毛多,充实度高,从而保证植株健壮,增强茎秆的抗折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强抗倒能力。壮秧标准: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厘米左右。
利用大型机械间隔2年进行深耕整地,使耕层达到20 cm,水整地时做到整平粗耙,为水稻根系发育创造良好条件,使肥料缓慢释放,既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又不易引起水稻疯长,有利于防止倒伏。
水稻群体过大容易引起倒伏,适当稀植、降低基本苗数,改善田间群体密度,增强通风透光条件,提供植株个体广阔的生长空间,减轻穴间、株间生长竞争,避免生长繁茂而提早封行,有助于预防倒伏的发生。加大插秧行距(30cm)和株距(16~17cm),减少插秧基本苗数(2~3株/穴),使水稻通风透光良好,个体发育健壮,增强抗倒伏能力。
根据土壤测试值以及水稻的需肥规律,平衡土壤养分供应,创造理想株型,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底肥在耙地前,亩施用配方肥20~23㎏,硅钙肥25㎏(二者不能混用,须间隔一天分二次施用)。分蘖肥在水稻插秧后5~7天,亩施硫铵2.7㎏加上尿素4.7㎏混用。增穗肥在水稻拔期(即倒数第二片刚伸出时),根据田间长势,亩施尿素3.3~4.7~6㎏,加上(k20≥60%)的氯化钾4~4.7㎏混用。整体上,要控氮、增磷、补钾、添微,切实解决氮肥用量过多的问题,达到养分的平衡供应。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取浅、湿、干交替灌溉,即有效分蘖终止期前以浅水灌溉为主,实行间歇灌溉增加有效分蘖,有效分蘖末期排水晒田5~7d控制无效分蘖,之后采取湿润灌溉,蜡熟期停水,黄熟期排水晒田。以花达水泡田整地移栽,以寸水促进分蘖,以晒田来控蘖、发根、调温、调肥,在孕穗期灌护苗水,防障碍性冷害,以间歇来促穗灌浆,以干湿灌促早熟,保证根壮、杆强、基节间短粗,增加抗倒伏能力。晒田标准,晒至田面能站住人而不陷脚,叶片自立,叶色褪淡为准。要求前期浅湿交替促早发,中期及早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后期硬板湿润灌溉提高根系活力,这种灌溉模式有利于群体协调发展,从而奠定壮秆防倒基础。
在水稻二化螟蛀茎前对其进行控制,以确保水稻茎秆不受危害或少受危害。防治时期应确定在二化螟蛾始盛期,水稻拔节前2~3d(7月初期)。可用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本田施10ml/667m2,兑水3000倍,进行茎叶均匀喷雾。
防治水稻纹枯病,可在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时用5%井冈霉素水剂 100 ml/667m2,兑水 30~45 L/667m2进行茎叶均匀喷雾。
水稻倒伏后如不采取挽救措施,减产幅度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倒伏时期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措施:刚齐穗就倒伏的水稻,宜采取棒挑处理,不宜用捆扎的方法。因为此时的水稻上节间靠地面的一侧的居间分生组织还能进行细胞分裂和伸长,使茎秆上弯生长,穗和上部1~2片功能叶能直立生长,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为籽粒提供养分。捆扎不利于叶片光合作用,同时会造成较重的机械损伤,产量损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