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叫“不贵”的书店

2018-07-24 22:04陆洋
齐鲁周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卖书济南书店

陆洋

从上午十点到凌晨,一整天,王树增都待在他那个45平米的小天地中。这中间,午饭和晚饭各花了十分钟时间,胡乱吃了些母亲带来的便当。其他时间,王树增坐在不贵书店的进门处,迎来送往,频繁处理手中的网络订单,几乎一点空闲都挤不出来。

一出门,炙热的阳光下不贵书店的招牌上刻了两行字:“真。不贵。价比当当,但比不了淘宝。”这是他从摆地摊儿到开独立书店一直以来都坚持的两个原则:正版以及廉价。

“书贩子”的书缘与人缘

6月10日下午一点,王树增发了一条朋友圈。“在我生日这天,我决定稍微休息一下。正常卖书,正常营业,正常接单,正常关门。但今天不发快递了,今日的快递明日发出。”

这一天,王树增29岁了,在而立之年的前一年,与大多数在这个城市打拼的外地青年相比,他的生活还算牢固。找到了心爱的女朋友,拥有一家粉丝众多的书店,把母亲从老家接到了济南生活,在这个城市贷款买了房子。这一切,都是围绕着他的卖书生意而建立的。

王树增成长于淄博沂源,从小爱书,爱读书,也爱书的质感。2012年大学毕业后,王树增来到济南参加工作,开始在业余时间练摊儿卖书。第一次认识他,是在济南市颇为繁华的泉城路,他独自摆出一地的新书,身后靠着一个电瓶车。有人来挑书,他就给人一一介绍,购书者临走都会被要求:与手中新书合一个影。一部分人购书后拒绝合影,匆匆离去。但也有一大部分人,欣然与书合影,这些人随后就会出现在王树增的朋友圈。

在济南最热闹的几条街道上,都曾留下王树增卖书的身影,芙蓉街、泉城路、县西巷、宽厚里……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买书的行列,王树增摆出的书越来越多,电瓶车也变成了电动三轮车,从一个人卖书到身边多了条金毛。在练摊儿的日子里,每天傍晚五点多,他准时出现在街道上,把书摆满在面前的地摊儿上。往往图书一铺开,摊子前面就开始聚集了人气,其中不乏一些多次回购的老顾客。王树增跟他们热络地打招呼,开玩笑,同时,他也很清楚他们各自的诉求,为他们荐书、找书,忙得不可开交。

练摊儿的日子虽然辛苦,但王树增乐在其中。他喜欢这种能与顾客面对面打交道做生意的原始交易方式。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归结于“省钱”,省下实体店的房租,卖书的成本大大降低。但是摆摊儿也存在另外的风险,他常去的那几条街的城管全认识他了。“书大概被没收了四五次。”

彼时,王树增开始建立他的书友群,积累了很多固定客户,也开始使用微信卖书。他在朋友圈向大家推荐好书,也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很多人都被这个外地小伙子的真诚和幽默所打动。最重要的是,他们渐渐习惯了一种方式,从王树增的摊上寻找自己喜欢的书,带走之前留个影,在王树增的朋友圈中寻找有相同阅读品位的书友。

实体书店有永远存在的理由

虽然摆摊卖书的生意很红火,但王树增并没赚到很多钱。他卖的所有书,都按五到六折的价格出售。但事实上,每本书的成本不一,许多书是“赔钱卖的”。为了折扣统一和便于算账,王树增将所有书的利润空间压缩到最低。价格低廉,但保证都是正版。

曾经有顾客买了某畅销书作家的新书,在微博上@作家,畅销书作家呼吁“打击盗版,不要到地摊儿上买书。”有顾客截了图给王树增看,王树增丝毫不在意,以后照样还是卖此作家的书。误解的源头并不少,直到现在他还是耐心地给别人说明自己的书皆为正版。对他来说,买书的意义源于自己爱书,爱书的人怎会看盗版书。别人有误解对他不重要,自己心安理得最重要。

2015年4月份,王树增做了一个全家都不支持的决定,辞职,专心卖书。他辞掉在医院的稳定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他的图书生意。与此同时,济南迎来了众多独立书店的回潮。以品聚书吧、阡陌書店为代表的本土书店和逐渐增多的外来书店,一起分食济南书店市场。不久后,王树增萌生了开书店的想法,加入了这个潮流当中。

台湾诚品书店创始人之一廖美立说:“每个城市中,除了大型平台的书店外,所有小型独立的书店,都应该存在。所以这些东西的存在,才有办法造成很精彩的城市。”在很多读者的心中,不贵书店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2017年五一过后,王树增的不贵书店正式开业,这家开在县西巷北头的新坊巷128号,店面只有小小的45平方米的书店自带与店主相同的独特风格。不贵书店,秉持着“纯粹书店”的经营理念,“从这里,你只能买到书,毫无其他附加产品。”

王树增不太像一位独立书店的老板,传统意义上独立书店老板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资人,把书店当作一个品牌来经营;还有一类人靠“情怀”支撑,是一帮怀揣着“开一家书店”的“梦想”的爱书人,他们试图用一己之力或众筹的方式开一家店。在济南,部分独立书店的关张都体现出“情怀”的脆弱,显然,光靠情怀是不足以维持一家书店的,作为商业业态之一种,书店要长久维持,需要专业的经营团队。

王树增的经营团队就是他自己,或者说,是他与他的整个读者群。如今,王树增和他的不贵书店已经拥有一万五千多的粉丝量。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忠实顾客支撑着书店的线上生意。

“希望这是家合格的书店”

《大染坊》的作者陈杰说:“买书要花钱,读又搭上一些时间,如果枯燥无味,那么这本书是不合格的……如果不能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会把它扔出很远。”

电子书与电商的兴起,人们的阅读习惯被改变,独立书店在历经多重劫难后终于获得喘息,重现复苏的迹象。但对于个体成立的独立书店,电商的阴影依然笼罩,未来也不会是坦途一片。从摆摊儿卖书到开一家书店,王树增说“阅读的快乐是我支撑下去的动力。” 在这个快速阅读的时代,是什么让王树增的顾客们保持了读纸质书的习惯?

王树增从不担心自己的书店没有读者。看书对他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他相信对别人也是如此。阅读从来不应该是一件被束之高阁的事情,一家书店,读者进来,带两本书走,从而完成与这个空间的物质交换。在不贵书店,这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也是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卖书人,王树增最乐于看到的事情。

在不贵书店狭小的空间里,从人物传纪到专业书籍,在这方寸小天地中一一陈列。即使你无法把它们都带回家中,仅是待在这里,就已经给人精神世界的满足。但同时,王树增也面临经济上的压力,实体书店的经营状况 “每天如履薄冰”。要坚持下去需要勇气和魄力,王树增认为这种坚持是“必须的”。阅读需要形式感,实体书店是提供给人们这种形式感的来源之一,没有了实体书店,纸质书籍又何处寄托呢?

直到现在,王树增仍然保持着了解所进每一本书的习惯。“书店的本质是书,帮助读者选择好书、适合的书,是书店存在的意义”。在对他影响深远的《大染坊》中,翻开第一页的序,简短的几行字的最后一句:希望本书合格。这与王树增的想法如出一辙,他也“希望本书店合格”罢了。

这一天,王树增凌晨之后才回到家,身体上的疲劳已是家常便饭。但明日静谧的清晨,不贵书店的书已陈列的整整齐齐,所有的压力将不复存在,因为他知道,他的精神世界将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激活、蔓延。接踵而至的顾客,成箱的书,满屋的油墨香气,以及他理想中的一切随之开启。

猜你喜欢
卖书济南书店
刘勰“卖书”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最美书店
在书店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