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作为传承文化的专业人员,教师不仅需要积累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还要通过学习不断拓展通识性知识,而理科教师更需要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艺术欣赏和表现知识上多投入、多积淀,使教师工作更有内涵和表现力,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通识性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艺术欣赏 艺术表现
教育部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构建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于2012年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为专业标准)。其中指出教师应具备四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前三项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实践、更新。通识性知识则涉及到更广泛的学科领域,也往往被忙于日常工作的教师所忽视。[1]
专业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具备的通识性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和表现知识;具有适应教育内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其中理科教师通常比较缺乏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艺术欣赏和表现知识,这里重点讨论一下这二者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及培养策略。[2]
一、掌握通识性知识可以让教育工作锦上添花
1.理科教师应具有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体现,主要包括语言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等。人文社会知识通过教师的理解与内化,构筑成教师的人文精神。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教师形象是:知识渊博,语言幽默,课堂上经典语句的呈现与引入常常令学生佩服至极,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门学科。教师具备优良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生时尊重学生的自身价值,同时借助文学的语言与魅力感染学生,对其影响和触动才能深入心灵,使其心悦诚服。
中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充满诱惑的社会环境与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加上每日繁杂的学习内容,时常使他们陷入成长的烦恼中,迷茫中的他们经常以身边的教师为榜样,观察教师的言行与为人处事,做出一番评判后,逐渐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因此教师首先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并成为行为典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2.理科教师还应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和表现知识
艺术是艺术家表现自己内心和思想的手段和形式,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多个门类。艺术欣赏是指以艺术作品为审美对象,通过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艺术表现是指用艺术手段来反映和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表现形式多样,有绘画、唱歌、朗诵等等。
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是陶冶学生人格的需要。教师健康的心态和充满艺术的生活情趣,会对学生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浸润作用。教育过程中可以用音乐、书法、绘画、电影等艺术手段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从侧面对学生进行道德、礼仪等教育,还可以调节学生的心境,缓解学习压力。
教师的工作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要触动学生的心灵,有时候只用语言还不够,可以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启发、感染学生。去年4月我校举行体育节,在广播操比赛和运动会之前,我准备开个动员会,让同学们意识到比赛是每一位同学的事情,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荣誉。为了加强动力度,我写了一篇慷慨激昂的动员稿,再配上适宜的背景音乐,用上自己以前的朗诵功底,有感情地朗诵了一遍,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之后又播放了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冠、五星红旗升起等几个感人的视频,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纷纷表示在体育节上一定要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光。最终我们班夺得了广播操比赛一等奖,运动会中尽管缺乏专业运动员,但赛场上同学们的努力和啦啦队的呐喊声也让我们着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力量。如果没有那次充满艺术魅力的动员班会,这样的场面一定难以看到,艺术的影响力是无穷的,更能唤起人的感动与激情,同学们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教师通识性知识的培养策略
怎样培养理科教师的文学和艺术细胞呢?丰富通识性知识的策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广泛阅读各类书籍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象一汪泉水一样,能不断地从地下更遠、更深处摄取水分。读书是教师增强和丰富通识性知识的主要途径。理科教师平时可以看一些国学经典、人物传记、教育心理、历史故事、优美散文等书籍,适当做一些读书笔记或是评论,既能拓宽知识面,又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和语言能力,在和学生谈话、评阅班级日志、准备班会时都能用得上,会使教师的语言更加生动并具有说服力。
2.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李政道曾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文学和艺术欣赏有多种活动形式,不一定非要坐在高雅的音乐厅,比如听一段古典音乐,品读几句经典文学,体会一首唐诗的意境,聆听一段京腔古韵等等,不仅能够愉悦教师自己的身心,若是在课堂引入几句,甚或是表演上一段,定会成为整个课堂的点睛之笔,令所有学生聚精会神,对教师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3.多与同事或他人交流
与同事,特别是跨学科的同事经常交流,可以获得教师自身学科以外的常识性知识,是获得通识性知识的一种捷径。通过共同评论一则新闻、一本书或某个特定话题,不同学科的教师理解和感悟不同,文科老师理解人物或事件更细腻,经常交流,这种通识性知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积淀。
结语
为适应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教师应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通过有意识地学习通识性知识,并与教学实践、经验相融合,使我们的教学精益求精,走向更宽、更广、更优的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编.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