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琛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法;教学环节;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65—01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旨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了解信息技术的用途,掌握基本操作,培养使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为将来工作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把信息技术的知识由老师传授进而转换为学生的灵活应用呢?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一、应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向学生演示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及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漂亮的图片、动听的声音和精美的动画的吸引下,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我们从展示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入手,使学生的恐惧感逐步消除,学习兴趣逐步提升,教学气氛开始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利用演示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操作步骤
示范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信息技术上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操作演示非常重要,学生从教师的演示操作中很直观地看到操作的全过程,如果在多媒体教室教师边演示边讲解,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理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通过演示教学法,使学生很容易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步骤。演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三、紧抓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本节需要掌握的内容很简明地提出来,演示完后,重点强调可能有问题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体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多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的应用问题,并安排充分的学生上机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对很多概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信息技术的抽象性和实践性使得学生们对很多知识与概念的理解很困难,只要依靠具体的实践,才能有更为全面和透彻的学习和应用。我们通过学生上机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这对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四、加强分组教学法,培养协作學习能力
采用分组教学法,培养协作学习能力。引入学生对知识的研究与探索,适当地拓展教材内容范围。充分发挥小组在课堂上的作用,授课时针对重、难点,要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逐步分层次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小组学习,同学们之间利用传、帮、带的形式,共同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对所学内容了解得更丰富、更全面;还可以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点的认知能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促进课堂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协作精神。
五、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们应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结合专业知识、就能较好地做到专业知识在基础知识中的应用,进而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既有利于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是思维能力的移植。
六、项目教学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模拟工作实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取得扎实的实践技能,争取实现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零距离”上岗。主要通过探究式、任务式、体验式、团队合作式和技能培训式等方式展开。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大力试用推广。
七、信息技术课的评价
通常学校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主要通过出勤,作业和学期中、学期末考试等几方面综合评定。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形式不要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那些考核方式,可以将期末评价和平时学习的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平时每一个章、每一单元都有评价,把平时的评价和学期总评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不再对最终的考试担心害怕,而注重平常学习环节的学习,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积累。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