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良说画

2018-07-24 08:19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画法徐悲鸿幅画

春节刚过,我要给大家送上一份视觉盛宴、一份藝术美餐:由中国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主办的“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这是国内外第一次围绕徐悲鸿大型美术主题创作进行的全方位策展,也是徐悲鸿美术精品近十年来首次大规模的集中展示,集中体现了徐悲鸿各个时期不同题材、不同风格和不同表现手法的创作。这个展会让大家领略到一个引领时代美术、表现历史、歌颂民族的艺术大师的人民情怀和锐意创新的艺术担当。

本期嘉宾:徐悲鸿纪念馆馆长、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先生;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负责人邵晓峰先生。

徐悲鸿,中国现代画坛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1895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幼学习诗文书画,二十四岁赴法国学习美术,回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三件国家一级文物

本次展出了三件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我们平时很难见到的原作,那就是徐悲鸿先生三件最大的油画作品《傒我后》《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这三件作品的同时展出,不仅使很多艺术家实现了童年时候的梦想,也为很多观众领略大师的风范创造了机会。

今天我主要给大家讲讲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典籍《列子》中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描述了一位年近九十的老者愚公,带领家族坚韧不拔地搬山开路与自然抗争的故事。这幅巨作是徐悲鸿在印度期间创作的,画中的形象多是选取印度模特完成的,徐悲鸿认为虽然是印度人,但都是勤劳的劳动者,形象不同于中国人,意义却是一样的。当时国内正处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他看到中华儿女夜以继日用血肉筑成的中国与外界的唯一运输线滇缅公路而深受鼓舞与感动,想借愚公移山的精神激励国人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他坚信中华民族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油画《愚公移山》的创作突破了那个时代中国的传统理念,首次以人体为主要描写对象,充分展示了劳动中的裸体人物大角度的屈伸,肌肉运动之美,是中国近代人物画的一座里程碑。

咱们中国以前的人物画,在人体方面是回避的,徐先生在这方面是打开了一扇门,就是把西方的一些人体素描、焦点透视、造型等手法引进了中国,跟中国的毛笔、墨做了一种结合,所以才产生了这种画法。这张画的中心是要表现排山倒海的人民的力量,表现中国人这种勤劳的伟大精神,为此徐悲鸿先生选择了人体,让这些人体和旁边已经衰老了的愚公以及几个小孩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造成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画面中这些人体的画法,尤其是蹲着的那个人的胳膊,朝前面,缩短的这部分,还有前边大腿,马步蹲,缩短大腿的这部分,那个朝着我们的膝盖,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实际上人体膝盖这个部位一般是很难画的,因为从不同角度看的时候,长短不一样,能把这种不一样表现出来,本身就需要技巧,这个技巧包括素描功夫、对造型的理解、解剖透视等的训练功底。

我们学素描的时候都是学三个面,正面、侧面、背面,当人换个角度的时候,身体各部位的缩短拉长就会不同,如果再变成一种运动的姿势就难画了。所以画家研究人体,要把它吃透,使这一套变化的肢体和肌肉在你心里生了根,应用起来才能方便,同时还要跟技法结合起来才能表现到位。所以我觉得徐先生在这方面,尤其是在那个年代是空前的。另外这幅画使用了中国画的许多经典画法,比如线的使用,他把线和西方印象派的蓝色的边结合起来,来表现空气感,后面的云朵、村落也画的非常精细,可以看出都是有具体的很精细的画前准备。比如后面的那个水井,水井上面的那几个瓦罐,也都画的很具体,素描和水墨的这种准备,我们在展览的这些准备草稿中可以看到,不难想象画家为画好这幅画发挥了很大的想象力,把审美上的一些重要原则,比如大角度透视、加强力度等手法都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今天看这幅画仍然觉得挺震撼,让人有一种能走进去的感觉,这不光是创作主题的作用,也是中国画法和技巧发挥的功效。

在徐悲鸿先生的一封信里对他画这幅《愚公移山》的构思这样说,在二十年前也就是说他留学法国的时候,看到很多西方大师史诗一样的巨构,当时他就觉得中国人也应该画这样一幅历史题材的重大主题创作,所以他一直心里怀着这个梦想。所以徐悲鸿先生画这幅作品不是一种什么创作灵感,而是他的一种民族信念和对国家兴旺的关切之用心。画完《愚公移山》以后,徐悲鸿把此画带到新加坡去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抗战赈灾画展,正值日本进攻新加坡,就在他乘坐最后两艘轮船中的一艘离开新加坡港口的时候,另一艘被日本人炸沉了,如果他坐了另一艘轮船,那他和这幅画也就都没了。所以现在想起来,这幅画留下来能被今天的观众欣赏,真的是一个传奇!

猜你喜欢
画法徐悲鸿幅画
鳄鱼的画法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瓜里绘客厅
买画
《墨猪图》
遇见大师
猜画
徐悲鸿的底线
多变的形象
天空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