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对剖宫产术中MAP的影响和仰卧综合征的预防

2018-07-24 05:45孙志龙刘晓庆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下腔体位剖宫产

段 娜,孙志龙,李 婵,刘晓庆

仰卧综合征多发生于妊娠后期,由于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心排出量骤减,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出汗、呕吐等症状[1]。腰硬联合麻醉常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其起效迅速、操作简单、麻醉效果确切。但麻醉后,产妇子宫附着韧带及腹肌松弛,会加重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同时麻醉后血液在周围血管系统淤积,二者同时作用,可导致心回血量减少,加重产妇的低血压症状,增加仰卧综合征的风险。临床常通过改变体位、容量补充、向左推移子宫、预防性使用血管收缩药物等进行预防,但快速补液、使用血管收缩药物对于产妇均存在一定风险[2]。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以往研究中多用术中左侧倾斜体位来降低仰卧综合征的发生,但效果不理想[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不同干预方法对剖宫产术中MAP和仰卧综合征的影响,为临床上剖宫产术中产妇体位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通过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4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产前检查资料、记录分娩孕周、术中血压、体重指数(BMI)、麻醉记录单、仰卧位综合征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等。纳入标准:急诊或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基础血压正常。排除合并严重感染、妊娠期高血压或微血管病变者,合并严重心血管、肾脏、肝脏功能障碍者;有麻醉禁忌者。产妇年龄21~42(29.1±4.5)岁;孕周 36~40(38.5±1.3)w;BMI 23~26(25.1±2.5)kg/m2;初产妇 212例,经产妇 37例;剖宫产原因:高龄产妇25例,产程停滞31例,臀位35例,骨盆狭窄32例,羊水过少34例,胎膜早破21例,巨大儿35例,瘢痕子宫23例,前置胎盘5例,其他8例。根据麻醉中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麻醉成功后取左侧位(86例),B组在A组基础上用软垫垫高产妇臀部(84例),C组在B组基础上使用沙垫托起产妇子宫(79例),3组的年龄、孕周、产次、剖宫产原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产妇入手术室后取平卧位,行心电监护,包括脉搏、血压、心率、呼吸,向产妇做好环境、医护人员介绍,减少产妇陌生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使产妇了解手术目的、术中注意事项,使产妇顺利配合完成手术。麻醉前,建立静脉通路,协助产妇取左侧卧位,双手抱膝,头向胸部屈曲,利于腰骶椎间隙扩大,行腰硬联合麻醉。

麻醉成功后,A组将手术床向左倾斜15~30°;B组在A组基础上,用软垫将产妇臀部垫高4~5 cm;C组在B组基础上,用沙垫(为长10 cm,直径5 cm的圆柱体,内部填充细沙颗粒,内包装用保险袋,外包装用手术室包单)将产妇子宫向左上托起3~4 cm,之后行剖宫产手术。产妇术中出现仰卧综合征时,立即给予麻黄碱升高血压、静脉快速滴注500~1000 ml乳酸格林液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收集3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左侧卧位时、麻醉成功固定体位后即刻、5 min、10 min、胎儿娩出后30 min的舒张压、收缩压,计算MAP。(2)统计3组术中仰卧综合征的发生率。(3)统计3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使用Apgar评分评价新生儿窒息程度,包括心搏速率、皮肤颜色、呼吸、肌张力及运动5项,每项根据程度不同计0、1、2分,满分为 10 分。 正常:8~10 分,轻度窒息:4~7 分,重度窒息:0~3 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或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不同时间点MAP比较 与行腰硬联合麻醉左侧卧位时相比,3组麻醉成功固定体位后即刻和胎儿娩出后30 min的MAP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麻醉成功固定体位后5 min及10 min时,3组MAP均显著低于行腰硬联合麻醉左侧卧位时,且C组>B组>A组(P<0.05)。 见表1。

2.2 3组术中仰卧综合征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 3组术中仰卧综合征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 C组<B组<A 组(P<0.05)。 见表 2。

表1 3组不同时间点MAP比较(mmHg)

表2 3组术中仰卧综合征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产妇麻醉后仰卧综合征与妊娠晚期产妇子宫存在不同程度右旋,下腔静脉受到巨大子宫压迫,阻碍回心血流相关。在非麻醉状态下,多数产妇通过心率加快、增加外周循环阻力、从固有侧支循环获得血流量的代偿来缓解该症状。而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时,麻醉剂阻断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扩张麻醉平面内血管,使得血液淤积,减少了回心血量及心搏出量,且妊娠巨大子宫压迫,妊娠晚期硬膜外腔间隙缩小,增大了麻醉扩散程度,加大了麻醉范围,从而使得麻醉后仰卧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升高[4]。

本研究结果表明,3组在麻醉成功固定体位后5 min与10 min时的MAP均显著降低,而在行腰硬联合麻醉左侧卧位、麻醉成功固定体位后即刻与胎儿娩出后30 min时,3组MAP对比却无统计学意义,说明3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麻醉后5~10 min,与麻醉后短时间产妇循环系统变化规律一致[5]。本研究C组麻醉成功固定体位后5 min与10 min的MAP显著高于A组、B组,B组显著高于A组,表明多途径体位干预有助于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致MAP的降低。

体位干预是仰卧位综合征的主要预防手段,麻醉成功后,将手术床向左倾斜15~30°,会使产妇子宫重心左移,从而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机械性压迫,从而改善减少的回心血量及心输出量。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向左倾斜1~30°,术中仍有38.3%的产妇发生仰卧综合征。可能是由于子宫过重、过大,下腔静脉壁薄且腔大,小幅度体位改变仅仅只能解除部分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而回心血量并不足以缓解低血压状态。本研究中B组在产妇右侧臀部放置软垫,使得产妇臀部垫高4~5 cm,进一步将子宫推向左侧,使得仰卧综合征降低为23.8%,显著低于A组。以往产科医生用双手将子宫从底部托起,从而有效缓解子宫体压迫大血管,但术者容易疲劳,会影响手术。本院根据临床经验,用沙垫代替双手将子宫体从底部顶起,从而迅速缓解子宫体对大血管、内脏的压迫。研究结果表明,C组的仰卧综合征发生率进一步降低为10.1%,显著低于A、B组,且细砂容易塑型,产妇舒适,对手术无影响,适合临床应用。

C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B组明显低于A组,主要是由于严重的仰卧综合征会导致胎盘出血、早剥,胎盘的灌注量减少,胎儿摄氧不足,使得胎儿心率逐渐减慢,最终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严重后果。本研究C组采用多途径体位干预后,仰卧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使得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在左侧垫高臀部的基础上,采用沙垫托起产妇子宫的体位,有助于降低剖宫产术中仰卧综合征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猜你喜欢
下腔体位剖宫产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