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头墙是指高于山墙屋面的墙壁,装饰部分形状似“马头”,称为马头墙。马头墙又称封火山墙,不仅防火,同时也有防风、遮阳的作用,也称为风火墙。马头墙本身古朴、典雅的造型,具有装饰审美寓意,同时也反映了徽州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对马头墙的艺术造型进行研究,阐述马头墙的形式美感,以及背后蕴含的美学寓意。
关键词:徽州;马头墙;造型;美学特征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元素之一,造型别致,具有韵味,有防火、防风、遮阳以及分割空间的功能。徽州地区多为山地,可用耕地面积少,为节省空间,房屋分布较为密集,且房屋多为木结构,极易发生火灾。《徽郡太守何君德政碑记》记载了有关徽州建筑马头墙的来历,明朝弘治十六年(1503年)何歆出任徽州知府,经常访察、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他认为降灾在天,防患在人,修筑高墙用于防火,故又称马头墙为“封火墙”。徽州马头墙建筑,将精湛的徽州工艺与防火性相结合,体现了古代徽州先民的高超智慧。
1 马头墙的形式
1.1 马头墙梯级样式
马头墙墙头高出屋顶,呈阶梯状,屋脊的长短随着房屋的高低而变化,造型高低错落有致,体现出动态的美感。从梯级形态上看,屋檐通常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其中三阶、四阶比较常见,有的建筑墙面比较大,甚至可以达到五阶,称之为“五岳朝天”。在《易经》中,奇数为阳,一般在日常生活之中也采用阳数字,如一、三、五、七、九,“五”在单数的正中间,有吉祥幸福的寓意。
1.2 马头墙座头样式
马头的屋檐上会装饰各式各样的“马头”,也称为“座头”,如“鹊尾式”“坐吻式”“印斗式”“朝笏式”等。“鹊尾式”马头墙座头用喜鹊尾巴似的砖块作为装饰,喜鹊象征福气好运,屋檐上装饰“鹊尾式”座头有“抬头报喜”“喜上眉梢”等吉祥寓意;“坐吻式”一般由窑烧制成的吻兽装饰在座头之上,常见的吻兽有哺鸡、天狗、鳌鱼等,有辟邪的功效,常用于公共建筑或宫廷建筑上;“印斗式”是由窑烧制成的方斗一样的砖,上面雕着“万字纹”的图案,印斗下的墙面绘有吉祥如意的图案,整体形制寓意万事如意,“印斗式”又分为“坐斗式”和“挑斗式”;“朝笏式”是用根据古代君臣上朝所用的长板的形制做成的座头进行装饰,表达屋主人对于读书做官的向往之情,以及主人高远的志向。
2 马头墙的美学意义
2.1 马头墙的形式美
马头墙的屋顶排列错落有致,极具形式感,正如英国艺术家克莱夫·贝尔强调的“有意味的形式”。马头墙的线条稳定富有秩序,并且动静结合,从远方看马头墙的造型,形状酷似“马头”,犹如万马奔腾,安静朴素的村庄给人一种微妙的动感,恰恰是这种“动”打破了徽州的静。马头墙的美感给徽州民居增添了活力,象征着徽州宗族的兴旺与发达。马头墙造型呈“一字形”,自古以来马被视为吉祥物,带有美好的寓意,关于马的吉祥成语也不胜枚举,如马到成功、一马平川、万马奔腾等。
马头墙的结构讲究对称和谐,以墙面的中点为中心,两边对齐,呈现出对称的结构,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这种对称形式同时增加了房屋的稳定性,给人以沉稳、庄重之感,如《礼记》所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1]体现徽州人民对儒家思想的崇尚。徽州马头墙还讲究秩序,在整体上强调形式的统一,注重墙面屋顶排列的规范化,体现徽州人民注重儒家中的“礼”制,讲究“规矩”。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乡是古徽州地区,因此古徽州也深受理學思想的影响,因为人的活动是按“礼制规定”生活的,人们遵循“礼”的精神,按礼制的要求进行布局,所以封建等级的礼制也是决定方案的根据。[2]马头墙的秩序感映射徽州文化中的长幼尊卑有序,古时的人们认为这种秩序感会给家族带来繁荣与兴旺。
马头墙不仅是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而且是实用与美感的统一。形式因素不能脱离一定的充实内容而单独具有美,用中国古典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文”不能离开“质”,[3]马头墙反映出徽州人民不仅对基本物质功能有强烈需求,而且对社会文化也有认知渴望。马头墙是形式、功能与美感的高度统一,它不单可以起到防火、防风、遮阳、分隔空间等作用,同时还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满足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需求,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
马头墙在建筑布局上灵活多变,运用空间巧妙。古代先民对于建筑布局的掌控,犹如乐师对乐曲节奏感与韵律感的娴熟把握,徽州马头墙的屋檐与白墙犹如钢琴的黑键与白键,共同演奏了一曲优美的旋律。建筑宛若流动的音符,徽州建筑马头墙通过高低起伏、疏密、虚实、间隔等有序的变化,体现出建筑旋律的抑扬顿挫之感,这就像音乐中的“起、承、转、合”,能够起到振奋心灵的作用。
徽州建筑所处地理环境多为山地,徽州建筑基本是群居建筑,连成一片,十分有气势。“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3]马头墙把阴与阳、柔与刚统一起来,房屋的山墙上修筑高高的马头墙,可以使得山墙与山体之间的联系加强,两者交相辉映,更能凸显气势之美,同时山地的凹凸与洼地上房屋的平整形成对比,显得山体更加崇高,也更加衬托出徽派建筑的和谐与优美。
2.2 马头墙的色彩美
马头墙的色彩基调较为朴素,以白墙黑瓦为主,黑与白的色彩组合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如道家思想中太极的颜色。马头墙色彩的设计运用包含了古代哲学思想,体现出阴与阳的概念,蕴含着万事万物是一个统一体,并且相互生成,相互转换的含义。太极图中阴与阳画在一个圆中,代表阴阳合一,而马头墙的造型恰好是一个“一”字,映射了道家思想。
马头墙的色彩基本是黑色与白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影响,表达一种朴素、宁静不争的处事观。因为生活的需要,徽州人民常将房屋建在河边或湖泊处,徽州建筑倒映在水中,房屋的高大挺拔与水的轻柔形成鲜明的对比,景色格外优美。由于战争的缘故,大量的人在此躲避战争,选择山中宁静平淡的生活,体现了道家思想“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徽州建筑讲究自然之美,追求平淡天真的意境,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马头墙色彩的黑与白,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水和金。马头墙黑色的屋顶代表的五行元素是水,水克火,因古代建筑多为木结构,所以屋顶采用黑色,具有避免火灾的吉祥寓意。
白色的墙面对应五行中的金,金能够销熔生水。阴阳五行学说更多体现在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道家的宇宙本体的“道”的观念上,同时也渗透和深化在建筑之中。[2]这种色彩对应五行,蕴含象征寓意的建筑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美学价值,体现了古代先民对于传统文化哲学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精神。
3 结语
徽州马头墙作为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元素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马头墙也是功能与形式美感的高度统一,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徽州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文化中一道亮丽的彩虹。本文对于徽州马头墙的造型样式以及美学意义的研究,更有助于人们保护徽州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242.
[2] 张家骥.简明中国建筑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355,362.
[3]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557,560.
作者简介:陈晓亮(1992—),男,湖北武汉人,设计透视与建筑理论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