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龙兴寺传统佛造像之风格考证

2018-07-23 06:50王建文
艺术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材料选择工艺

王建文

摘 要:青州龙兴寺发展于北魏时期,在隋唐时期有过二次发展,龙兴寺造像在南北朝佛教造像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青州龙兴寺的佛造像在造型风格上受到域外笈多风格的影响,在这基础上又充分结合了青州的本地地域特色,形成“青州风格”。在形成“青州风格”的同时,又深深地影响到了周围地区的佛教造像。青州龙兴寺的佛造像是中国美术历史和佛教文化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关键词:青州龙兴寺;造像风格;工艺;材料选择

1 龍兴寺的渊源及现状

1.1 龙兴寺的修建

佛教文化自汉代末期传入中国以后,逐渐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中国便开始有了帝王使用佛教的文化意识形态治理国家的现象。在北魏时期,这种把宗教与政治联系起来加强统治的现象尤为严重,因此在这个时期造寺观、佛像之风也盛极一时。中国的雕塑艺术史在此期间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美术史上遗存下来的诸多寺观造像、石窟造像也大多出现在这一时期,如龙门石窟、洛阳石窟等。青州龙兴寺也于这时期修建而成。因青州在当时经济比较繁荣,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因此佛教文化在青州的底蕴十分深厚,龙兴寺也因此在北朝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

1.2 龙兴寺的消亡与重现及佛造像的现状

青州龙兴寺历经磨难,几次破坏又几次建设,但终究还是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龙兴寺的佛造像也被掩埋在深深的地底之下。在等待了千年以后,20世纪末才得以重现其光芒。

(1)龙兴寺的消亡。关于龙兴寺的消亡及其佛造像的窖藏、被毁的原因众说纷纭,存在许多分歧。目前存在的几种主流说法:

第一,是受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稳固统治而采取的灭佛运动,如“三武一宗”灭佛运动。

第二,是在宋朝时期,当时的统治者极其推崇道教,如宋徽宗赵佶。

第三,是宋朝时期长期的不稳定,战乱比较频繁的原因。

归根到底,中国封建时代宗教的兴盛与衰微与政治脱不了关系,都是统治者巩固政治统治的组成部分。龙兴寺也不例外。

(2)龙兴寺传统佛造像的发现。1996年在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了大批窖藏佛造像,“各种造像残身(包括立像、坐像,能看出大部分身躯的残件)400多件。背屏式造像70余件。各种头像(包括与身躯连接或与背屏、头光相接的残件)200多件,计有佛头像153件,菩萨头像51件,带残身躯的头像(佛和菩萨都有)36件,其他头像(包括铁质、陶质的罗汉、供养人、飞天等)10件。”[1]许多出土的佛像上面还有背席子盖过的痕迹。通过窖藏所显示的这些线索上看,龙兴寺的这批窖藏佛像只是当时的僧人们为了让佛像逃过战争的破坏而选择了窖藏这个途径,保持下来这批艺术珍品,让后人也有一个瞻仰的机会。这批佛造像现珍藏于青州市博物馆,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了残片的拼贴及修复工作。这批艺术珍品恢复光芒以后,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展出,向人们展示了东方神韵。

2 青州龙兴寺传统佛造像的风格

青州龙兴寺的传统佛造像在出土以后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人们日渐深入的研究,逐渐被更多的人熟知,并享有极高的声誉。青州龙兴寺出土这批佛造像的造型特征与北方其他地区的佛造像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例如有的佛像背屏图式语言中龙与莲花的结合,龙出现的样式还多为“倒龙”等等。正是凭借这些特点,青州龙兴寺的佛造像的风格被称为“青州风格”。青州风格是龙兴寺窖藏佛像引来最受学者关注的地方,涉及的主要就是风格形成的时间及来源。这就要从青州的地理位置上说起,古青州地域范围虽说在每个朝代具体不一样,主要包括今青州市及其周围的淄博、章丘、诸城、寿光、青岛、烟台、威海等地。

2.1 龙兴寺佛造像风格的形成

青州龙兴寺所出土的这批佛造像,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跨度,但是从其主要的特点上划分,主要集中与北魏时期、东魏时期以及北齐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自身的特色。

(1)北魏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州龙兴寺佛造像以背屏式造像为主,且多为浮雕。这一时期的风格主要受到印度犍陀罗风格的影响,从发型上可以看出,佛头像的肉髻高凸。面相主要为中原汉人的特征,面貌清隽,丹凤眼微睁,有“秀骨清像”之风,衣着为中原士族的褒衣博带,广袖高履。此时与南北朝造像的特点基本相同,又有一点点区别,具有青州地域风格。

(2)东魏时期,这个时间仍然以背屏式造像为主,风格是在继承前期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些自己的特点,突出了自己风格的形成,为青州风格的形成期。这个时期的特征为造像体积大,注重人体形态的表现,表现为“面相开始变圆,但都有稚气,前胸开始向前凸起,双肩开始变平,衣纹和衣折逐渐变少等等。这些特征正孕育出青州地区东魏风格的形成”。[2]龙与莲的图式特征确定,与飞天形象成为造像的背景,这也形成了龙兴寺佛教造像最具艺术气息的表现形式。

(3)北齐时期,这个时期的背屏式佛造像不再受到青睐,多的是单体圆雕。这个时期的造像风格与前面的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在佛像的面相和衣纹的处理上。面相变得圆润并且略长,服饰上展示出了“曹衣出水”的效果;形体上也变得比较结实;发型上佛头像的肉髻微凸,菩萨多束巾戴冠。北齐时期是青州龙兴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青州风格”的巅峰时期,风格特征鲜明。在出土的佛造像里面,北齐时期的造像占据了足足有六成之多。专家学者们也一致认为北齐时期的青州龙兴寺佛造像最能代表青州地区的人文、地域等特征,也最能代表“青州风格”。

2.2 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关于“青州风格”的出现存在许多说法。杨泓先生认为“北朝规制、南朝影响和地方特点杂错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青州地区南北朝时期地方文化丰富多彩的内涵”。其实就传统地域风格来说,大家的观点较为相似,多认为受到南朝的影响和本地地域特色相融合。还有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的理论,宿白先生引证大量史料,提出了影响青州佛像风格的3条重要线索,宿白先生认为“一是南朝梁武帝奉请天竺佛像的影响;二是葱岭东西诸胡的影响;三是高齐(北齐)反对北魏的汉化政策”。还有人提出龙门石窟延续说、河北风格影响说等等。笔者认为正是因为青州的地理位置才导致了文化的南北交融,青州本地的宗教信仰加上中原、河北、西北等诸多地方风格的影响,两者相融合,形成了青州自己的地域特色。

域外影响主要是印度笈多艺术的一再东传。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宿白先生提出的滞留在高齐的东西诸胡的影响。宿白先生强调,6世纪中,薄衣佛像的再现,并非此前以犍陀罗样式为主流加以中亚栗特诸种造型因素,而是以笈多样式为主流兼有南海诸国的因素,主要是柬埔寨国造像的影响。域外特征的传播还有陆路和海路传播两种方式,在学者对青州的历史交通情况研究成果上,个人倾向于水路,文献记载曾经有僧人学法归来于青州登陆,后也有记载相关的事件,说明古青州在当时不仅仅是陆上交通要道,還是重要的港口。

“青州风格”能够自然地区别于历史上其他传统佛教造像,独具一格。金维诺先生说“青州造像既与中原不完全相同,也与南方有所差异,这应与青州历史上的政治变革和文化的传承交流有密切关系”。[3]金维诺先生的观点也恰如其分地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问题。

青州,古九州之一。古青州地域范围虽说在每个朝代具体不一样,主要包括今青州市及其周围的淄博、诸城、寿光、青岛、烟台、威海、济南部分地区。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书籍《禹贡》有记载,“海岱为青州”,海岱惟青州,海指的是渤海,岱指的是泰山,古青州范围东北至渤海,西南至泰山,占据了今山东省的大部分区域。自两汉时期到明朝初年,青州便一直都是山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同时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也正是因为青州地理上的特殊性,才成就了青州龙兴寺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建造出了许多青州佛教造像经典,也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这一批宝贵的历史遗产。

龙与莲的图像的确立是青州风格的特征之一。龙的形式还多为头下尾上的形态,古青州人多称为倒龙。倒龙名称的由来也是望像生名,根据它的形态得出的名称。青州龙兴寺大量倒龙形象的出现除了梁武帝崇龙思想以外,应该还有以下原因:青州民众具有强烈的青龙崇拜意识,因为东方之州青州与象征东方的青龙有着特殊的内在关系,青州地处东方,是古九州之一,所谓“正东曰青州”,按青州的得名,依照阴阳五行学说理论,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所以东方之州称为青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天文中的东南西北四宫,与天对照,地面分四方,因此青龙实为东方的象征,也就可以说为青州的祥瑞之兽了。并且,倒龙形象的出现范围基本在古青州的范围以内,这估计是青州与青龙非比寻常关系最好的证明了。

3 青州龙兴寺传统佛造像工艺和材料的运用

3.1 工艺的运用

青州龙兴寺的传统佛像能够赢得如此多的荣誉并不仅仅是其风格的独特性,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工艺。在出土的大量的佛像上面保留有彩绘和贴金,这是之其他地区的许多传统佛造像所不具备的。

(1)彩绘:顾名思义就是在佛像上描绘色彩,彩绘所用的原料大致有金、银、珍珠、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矿石磨制而成,在描绘的时候配以一定的添加剂。因为颜料多是由矿物质磨制而成,所以这些颜色存在的时间非常长,这也是龙兴寺佛造像能够在埋藏千年以后出土依然光彩夺目的原因。彩绘一般都是出现在壁画上,如敦煌莫高窟、新疆克孜尔石窟等南北朝的壁画,彩绘出现在佛像上面是雕刻艺术与彩绘艺术的完美融合。“在背屏式造像中,彩绘除了突出尊像主体以外,还鲜明地传达了教义所要求传达的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不加彩绘,线浮雕及阴刻部分将无法产生同样的效果。在大量的单体佛、菩萨造像中,雕刻的体量与衣服容表的彩绘相得益彰,更有益于宗教精神的传达。”[4]从这里来看,也有了一个为什么会出现彩绘的源流。

(2)贴金:这是一项很古老的手工艺,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就是将金箔贴到雕像或器物上面。中国很早的时候便有应用,在一些遗址中有出现。佛像的贴金应该更进一步地应用和发展了此项技术,正所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佛像在贴金后会更加的庄严肃穆。青州龙兴寺的传统佛造像恰恰体现了这一特点。

佛像的贴金是要贴在皮肤裸露的地方,袈裟上也会有贴金,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少。青州龙兴寺的佛造像中有几尊的贴金保留得十分完整,无论对于佛造像来说还是对于贴金工艺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袈裟上面的贴金很少,多用在装饰上面,但是十分精致。菩萨造像的皮肤为彩绘,贴金出现得比较少,但是与皮肤的彩绘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十分精彩。

3.2 材质的选择

从材质语言运用上来看,青州龙兴寺的这批佛像多是以石材为主,而就当时整个北朝时期佛造像的材质而言,材料还是比较丰富的。

从青州龙兴寺出土的造像上就可以发现有石材、陶、铁、泥、木等多种材料,但是龙兴寺的佛造像明显大部分都用石灰岩质的青石。究其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石材容易保存,容易获取;二是青石雕刻出来的效果比较迎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笔者认为第一个观点的可能性大,因为青州当地就盛产这种青石,方便就地取材,省去了用别的材料所需要的步骤,因此在当时青州地区青石这种材质受到了寺院以及雕刻家们的青睐。

4 结语

青州龙兴寺传统佛造像在风格上能够熔南北朝为一炉,独树一帜,而形成“青州风格”。其独特的风格使得青州龙兴寺佛造像能够屹立于东方艺术之林,也为中国的传统佛教造像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青州龙兴寺的这批佛教造像本身也是重要的历史研究资料,弥补了人们对于东魏时期研究资料的不足,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和考古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名采.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104.

[2] 夏名采.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艺术特色[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0(1):99.

[3] 金维诺.青州佛教造像的艺术成就[J].美术,2002(12):50.

[4] 董立军.青州出土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研究[J].美术观察,2002(11):61.

[5] 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M].文物出版社,2014.

[6] 宿白.青州龙兴寺窖藏所出佛像的几个问题——青州城与龙兴寺之三[J].文物,1999(10):47

[7] 叶子.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探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6).

[8] 李森.青州龙兴寺造像中龙的名称、造型来源及流行原因[J].敦煌学辑刊,2008(6).

[9] 李森.青州龙兴寺造像北齐大盛原因考[J].敦煌学辑刊,2013(6).

[10] 金申.北齐白石佛造像赏析[J].文物,2015(4).

[11] 胡阳.青州龙兴寺北齐背屏式佛三尊造像“倒龙——莲花”图像来源初探[J].美与时代,2016(6).

猜你喜欢
材料选择工艺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基于观察区域游戏中材料选择适宜性的研究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FINEX工艺与高炉工艺的比较
沥青纤维薄层罩面技术组成材料及配合比设计研究
络合铁脱硫工艺在CK1井的应用
W ELDOX900钢焊接工艺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