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辉 张世阳
摘 要:《卢布林的魔术师》是犹太文学中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这部作品的英译本使辛格荣获诺贝尔奖。作者毕生都在从事一项重要工作,重建17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东欧犹太世界。该作品主人公雅夏经历了严重的身份认同精神危机,本文将从身份认同理论出发对此进行解读。
关键词:《卢布林的魔术师》;身份危机;身份认同理论
Abstract:The Magician of Lublin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novels in Jewish literature,and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work has won Singer the Nobel Prize. The author spent his life working on an important task of rebuilding the Eastern European Jewish world from the 17th century to the first half of 20th century. The protagonist Yasha in The Magician of Lublin experienced a serious identity crisis. Based on Identity theory,this article will interpret this identity crisis of Yasha.
Keywords:The Magician of Lublin;Identity crisis;Identity theory
一、引言
《卢布林的魔术师》生动地讲述了过去几十年中,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犹太人在异己文化边缘生存下来的故事。主人公雅夏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他成长于传统的犹太社区。当他长大后,他开始以表演魔术谋生,他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希望能够以此改善生活。经过多年努力,他成为华沙一带著名的魔术师。然而,雅夏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总是被困在无法解决的矛盾中。科学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对自己的民族信仰、宗教道德以及民族性格产生了怀疑。后来,他逐渐偏离了他的犹太身份,传统信念被充满诱惑的社会所击败,最终他屈服了,失去了自我,成为爱和欲望的奴隶。
《卢布林的魔术师》英译本出版后,得到了很多关于犹太人身份认同的评论。在辛格的影响下,身份危机成为辩论和文学评论的主题。国内学术界有许多关于辛格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研究的文献综述。这些文学评论主要基于三个方面:遗弃与回归、写作特色和宗教思想。首先,以遗弃和回归为研究主题。刘怡然在对《卢布林的魔术师》的“遗弃”主题的评论中,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四个方面揭示了主人公雅夏背叛民族根源的原因。陈振华重视研究雅夏的朝圣之旅,在主人公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发现《卢布林的魔术师》的主题。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明显看出,这部作品的主题是犹太传统的回归,以及犹太宗教和犹太身份的回归。赵雨发现了作品中犹太传统价值的回归和荒诞,以及面对身份危机、生存困境,犹太人在双重文化桎梏下的探索。程爱民讨论了辛格小说的主题模式,主要阐述了辛格小说的主题模式:“抛离——回归”。本文旨在通过混合身份认同理论(Hybrid Identity Theory)来分析主人公雅夏的身份认同危机。基于混合身份认同理论,本文旨在分析雅夏的身份認同危机具体表现。并且借助混合身份认同理论,从社会、宗教和个人角度对其身份危机的成因进行研究。
二、身份认同危机
身份认同是一种个体身份认同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具有整合情感体验和行为模式的特定群体认知。身份问题是持久和新鲜的。文学批评中的身份认同,将文学、文化、历史、语言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然后将古典与流行、高雅与通俗结合起来,在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将运用身份认同理论,分析近代以来犹太人面临的自我身份困境和身份危机。因此,我们必须把握身份理论的内容和批判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动态揭示犹太人身份的危机。身份认同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受到新左派、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的特别青睐。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这个词总爱追问:我(现代人)是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
在追求精神自由的过程中,长期的漂泊、人生价值的混乱、生存环境的压迫,雅夏的精神世界注定会充满怀疑和担忧。首先,他是一个敏感、充满激情的人,除了忠实的妻子外,他还和其他女人发生非 正当关系。雅夏的选择性放纵表明他对自由的渴望。另一方面,他出生在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深受宗教影响,但多年的魔术师生涯开阔了他的视野。与此同时,他还阅读了大量的科学文献。虽然他对自然有浓厚的兴趣,但科学知识动摇了他对犹太教的信仰,这常常使他产生矛盾。雅夏,面对现实世界的沮丧和无助,注定要在精神世界里遨游,享受短暂的幸福和自由。
生活偏离犹太正统
犹太教在维持犹太民族的民族性方面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界定犹太人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准。正统的犹太人,比如卢布林的犹太人都信仰犹太教。除了对犹太上帝的强烈信仰之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规约。正统的犹太人注意他们的着装、食物、仪式和祷告等等。他们把对“摩西五经”(Torah)和犹太法典的研究视为犹太男人最高尚的任务。虔诚的犹太男人不允许直视女人。
然而,雅夏却背叛了他的妻子,和玛格达、泽福特尔、爱米利娅发生了婚外情,完全违反了犹太道德和宗教教义。
雅夏对现有的生活状况不满意,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他离开妻子去了华沙,开始了探险之旅。在去华沙的路上,他与三位情妇建立了关系,他最喜欢的是第三个爱米利娅,因为她不但是三位情妇中最美丽的,而且是一位教授的遗孀。雅夏打算改变他的地位,希望能进入波兰的主流社会。然而,天主教徒爱米利娅想要雅夏抚养她的孩子,并一起离开波兰到西方国家去。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并且改变自己的犹太信仰。最终他决定冒险,利用他的开锁技能去偷。慌乱中,他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摔断了脚踝。更不幸的是,他再也无法进行魔术表演了,失去了赚钱的能力,也失去了与天主教情妇爱米利娅结婚的机会。故事结束时,雅夏在花园里建了一座石屋,并在将自己囚禁其中。他似乎在危难之中得到了上帝的拯救。善良战胜了邪恶。他把自己囚禁在一座石头房子里,从而承认和维护自己的犹太身份。他坚持犹太身份,这背后隐藏着无助和混乱,反映了他对于身份认同的困惑、犹豫和不解,对理性与欲望、善与恶、科学与宗教的求索。
主人公雅夏的身份冲突
雅夏被邪恶的欲望所诱惑,最终迷失了自我,背叛了犹太教。他偷窃失败,而且还伤了腿,失去了赚钱的能力。雅夏想从他的情人爱米利娅那里得到安慰,但相反,却受到冷嘲热讽。爱米利娅残忍地告诉他,他们的关系已经结束了。雅夏感到震惊和受伤,去寻找另一个情人玛格达,却看到了她自杀的场景。雅夏已临近崩溃的边缘,然后看到了泽弗特尔和赫尔曼发生关系的画面。在过去的二十四小时里,雅夏似乎经历了几个世纪。由于无法理解的恐惧,他感到自己被黑暗包围,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当看到死亡,重新面对亲身经历的欲望时,他明白了现在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他仿佛看到了上帝的手。
尽管雅夏获得了大量的现代知识,但他从未打破与犹太上帝的内在联系。他对上帝的态度是非常复杂的,这使得他不同于其他虔诚的犹太人。与绝对相信上帝的犹太人相反,雅夏试图找出上帝存在的真实证据。他是个魔术师,需要做很多危险的事情,比如走钢丝。雅夏认为,对上帝的信仰会保佑自己在表演中的安全。总之,上帝确实在雅夏的内心深处。
三、结语
主人公雅夏有自己的民族性格。他是一位具有特殊才能和优秀技能的魔术师,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他拥有犹太民族血统,但他生活的复杂环境和异域文化使他超越了犹太民族。一般而言,他只是一个受过教育的魔术师,一个普通的人,但他看到了这个荒谬而混乱的世界。为了过上平静、快乐、有意义的生活,他尝试了所有的方法。经历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和身份认同危机之后,辛格通过使主人公雅夏回归犹太正统,表达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犹太民族精神危機、身份危机和民族危机解决方案的设想和呼吁。
参考文献
[1]Guerin,Wilfred.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M]. Oxford:University Press,2004
[2] Singer,Isaac Bashevis. The Magician of Lublin. England:Clays Ltd,St Ives plc.2012
[3]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教程》(第二版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马岢原.“新历史主义解读《卢布林的魔术师》”[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01
[5]王玉玲.“论辛格及其作品的悖论情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赵知韬.“艾﹒巴﹒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的创伤研究”[M].沈阳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张庆辉,河北沧州人,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比较文学。张世阳,河南兰考人,就读于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英语翻译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研究、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 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