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摘 要:结合兰州石化公司工程建设中反“三违” 的做法,剖析了工程建设中“三违”产生的成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提出了减少“三违”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建设;三违;成因;对策
引言
反“三违”是安全管理中永恒的话题,据统计80%以上的事故都是“三违”行为造成的,尤其在工程建设中,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工种较多、安全素质参差不齐,“三违”现象随处可见,伴随着一些重大恶性事故的不断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目前,在工程建设中反“三违”的手段大都采用经济处罚的形式,方法比较单一,虽然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收效甚微。
一、“三违”行为的成因
要减少“三违”行為的发生,必须找到其根源,“治标先治本”。“三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领导重视不够,违章指挥
有些领导干部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在安全与进度、安全与质量、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往往舍弃的是安全。尤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旦安全与进度发生冲突时,有些领导就舍弃安全,违章指挥。这些领导心里也知道安全的重要性,知道万一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但仍抱有侥幸心理,给自己找借口,寻求心理上的安慰。
1. 安全监督不到位,纵容施工人员违章作业
大多数施工单位按要求配备了安全监督人员,但有些人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督职责,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对“三违”行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有的安全监督人员发现“三违”行为只进行经济处罚,没有进一步采取措施,从本质上减少“三违”行为的产生。
1. 安全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素质
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有技术工人和普通作业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差距很大。虽经过一人讲众人听,形式单一的安全教育,但对其安全素质的提高帮助不大。甚至个别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让施工人员抄一份试卷就算完成了安全培训,其结果是施工人员根本没有学到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分析
从“三违”产生的原因分析看,人因占主导位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根源。通过对典型事故违章行为分析,探求当时违章人员的心理变化,发现违章者会存在以下心理:
2. 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
这种心理在大多数施工人员中较为普遍,都认为事故都是发生在别人身上,不会发生在我头上。往往存在这种心理时,就已埋下了事故的隐患。2005年,在某施工现场发生了一起高空坠落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在高空移动时,将安全带的双钩全部从脚手架杆上摘下,当行走到6米高的一块脚手板上时,脚手架的固定卡扣突然断裂,人员随着脚手板一同坠落到地面,造成轻伤。这就是一起典型的侥幸心理造成的事故。
2. 图省时、省力,怕麻烦,存在省能心理
多数施工人员都有省时、省力,怕麻烦心理。在这种心理因素驱使下,就会省去一些必要的操作步骤,不使用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从而引发事故。2006年3月,某施工现场发生了一起高空坠落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一名油漆工在钢结构上完成防腐工作后,解下安全带,没有走单位专门为作业人员拉有生命线的走道,抄近道穿过12米高的压缩机基础时,不慎从压缩机基础的孔洞处坠落至地面,造成重伤。
2. 有章不循、明知故犯,存在习惯心理
习惯性违章者往往既熟知安全规程,又懂得其做法的危害性,但在实际行动中,不顾规程和危害,按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办事,严重地削弱了安全规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的作业人员认为,戴不戴安全帽,扎不扎安全带,只是小事一桩,不必小题大做,因而对安全监督管理明显表现出反感情绪。
三、减少“三违”行为的对策
通过对“三违”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剖析,兰州石化安全管理人员不断总结和吸取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工程建设中所发生的各类事故教训,结合自身工程建设的特点,采取了以下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领导重视是关键
兰州石化公司领导在工程筹备初期,就定下了工程建设必须树立“安全比进度更重要”的工程安全管理理念。要求所有参建单位的领导必须把安全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首位来抓,让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努力提高领导干部整体安全素质,促使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管施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并且对一些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领导干部“管施工不管安全”、违章指挥等现象都及时予以制止,曝光、通报批评,直至建议施工单位更换安全负责人。
3. 强化对施工人员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
对于第一次进入施工现场的员工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即业主级、监理单位级和施工单位级,并经严格考试,成绩合格后颁发安全作业上岗证和入厂证方可上岗。对于一人讲众人听这种单一的教育形式进行创新,安全教育人员制作成幻灯片,插入一些典型事故的图片资料,图文并茂进行讲解,易于受教育人员接受。不能只凭一次入厂前的安全教育就想收到长久的效果,安全教育必须持之以恒,不能间断。
3.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强化现场安全监督
安全工作不是一成不变、一蹴而就的,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新,特别是在对“三违”行为的管理上,不能一直遵循单一的管理模式,要广开思路,制订多方面、多途径的管理方法。
一是推出了违章温馨提示的做法和实行“零容忍”制度。安全管理人员针对现场一些轻微违章行为,给违章人员发出违章温馨提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少数严重违章现象实行“零容忍”制度,将严重违章者永远清除出施工现场,并通报全体施工单位,有力地震慑了少数存有侥幸心理的违章人员。
二是抓住某些人好面子,怕出丑的心理,在醒目位置设立违章曝光台,对发现的一些违章现象,进行拍照录像,并利用每周一次由指挥部组织,各参建单位项目经理及领导参加的早调会上,播放“现场安全图片展”,经常性地督促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形成一个违章违纪可耻、遵章守纪光荣的良好氛围。
四、结论
尽管工程建设中存在工期紧、任务重、点多面广、不易监督管理的特点,“三违”行为在短时间内不能够完全杜绝,但只要找出其根源所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增强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可靠、管理的可靠和技术装备的可靠,就能很大程度减少“三违”行为,遏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实现工程建设“零事故”目标。
(作者单位:兰州石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