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玮
一、PDCA循环法简介
PDCA循环法是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后经戴明博士在日本推广应用。日本在60年代首创QC小组活动时,将验证PDCA循环的有效性这一试点工作的任务纳入其中。经历几十年在全球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证明了PDCA循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显著的。因此,在2000版ISO 9000族标准中已纳入了PDCA循环这一科学工作程序,称其为改进环,也就是明确了在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特别是质量改进工作中应遵循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
PDCA循环把工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总结阶段。下面我将结合项目施工加以说明:
1、计划——P:根据项目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实现最终目标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为此,施工企业在施工开工之前为了完成施工目标可编制一个详细的可操作的运转程序和作业计划:
①明确施工目标,包括施工质量目标、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成本计划、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环保施工管理目标等。
②明确施工方案的具体操作过程,即各施工层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
③明确必须保证的资源和信息,以有效支持过程运行。
2、实施——D:施工过程是整个过程管理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是施工管理的实施过程,而且也是创造施工产品的过程。因此,在施工企业在施工中,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各项计划目标的要求展开工作,对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和组织界面进行管理确认等记录。
3、检查——C: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只有对施工进展情况进行不断的监督和分析,才能判断出工程是否在按照预定的目标发展,预防费用超支、确保目标的实现。
4、处置——A: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在施工中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处理办法也是过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成本管理方面,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出在管理方面的疏漏,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及时进行改进,从而保证了整个管理过程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综合PDCA循环法的一般成本控制流程
施工成本的控制应坚持增收节支、全面控制、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用目标管理和动态控制的方法对施工企业所发生的全部成本进行有效管理。
1、施工计划目标成本的制定(P)
项目经理是该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施工成本过程控制负全面责任。结合公司经营管理部门下达的计划成本,项目经理主持制定施工的计划目标成本,落实施工成本责任制。
2、施工成本的控制(D)
在施工时应根据提供的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分别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材料预算,并以此结合施工部制定的计划目标成本,编制施工计划目标成本预算,结合施工进度计划按月进行分解,并报分公司相关部门审核备案。在控制过程中,若合同内容发生变更,造成施工成本发生变化时,施工部应及时将信息反馈至分公司相关部门,对施工成本进行重新测算。经营管理部门根据测算的结果重新下达施工计划成本。
3、成本控制的監督(C)
项目部应做好施工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按月如实填写施工实际发生的成本,并于每月规定日前上交分公司管理部门,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并将意见反馈至项目部。如未认真履行职责导致施工成本失控造成较大损失的,将追究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的责任。
①分公司管理部门对施工部每月提交的实际发生所有费用进行审核,重点对施工实际发生的上述费用与下达的计划成本进行分析比较。
②分公司经营部门按照工程、材料设备、人力资源等管理部门审核后的施工实际发生成本,并结合分公司的相关财务制度支付当月费用。
③项目部接到分公司部门的反馈意见后,若施工实际成本超出计划成本的,项目经理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发生的实际成本与完成的工作量进行比较,通过总结与分析找出原因,制定纠偏措施。
4、工程结算(A)
工程完工后,按照《经营工作管理办法》中一定格式和要求进行编制,做好工程结算工作。全面反映交工施工从筹建到交付使用总造价及其工程量、费用构成、概算执行情况的汇总文件。
三、综合PDCA循环法的安全成本控制流程
综合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成本管理的特点,在PDCA循环法的基础上,探讨改进施工企业安全成本控制的流程,
1、计划(P)阶段的改进
①制定施工安全成本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的结果、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识别结果、施工所选择的技术方案等。
②现场控制策划。该项工作是整个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开端、基础、主线和核心,对危险源的识别要充分涉及到3个方面:正常的、周期性和临时性的、紧急情况下的活动。
③编制施工现场安全成本控制计划。编制时间为施工前,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质量保证计划同步策划,形式上宜单独编制,工程规模较小时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体现。做到简练、明确、易懂、可操作。当施工现场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安全生产保证计划应及时进行补充修订,以保持其持续的适宜性。
2、实施(D)阶段的改进
①组织机构及职责权限。在施工企业安全成本控制中要高度关注责任和权限的统一,切勿出现高级别管理人员“有权无责”而低级别管理人员和验证人员“有责无权”的现象。
②安全物资采购和进场验证。要确保施工现场进场后的钢管、扣件、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等安全设施所需材料、设备及防护用品符合安全规定的要求。
③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过程控制是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实际运作过程,是有效控制安全风险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施工过程控制的思路是:针对已识别的危险源,根据施工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的要求和安排,编制成安全程序、规章制度、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专项安全措施、作业指导书、应急救援预案等控制文件和措施,并在施工中有效执行以上控制文件和措施,确保与危险源有关的过程和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3、检查(C)阶段的改进
①安全检查。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测包括:定期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
②内部审核。施工现场内部审核与常规安全检查相比,体现在它是一种全面正式的自我评价和验证活动,主要目的是系统验证施工安全生产保证计划是否得到实施,以及施工的安全目标是否得到满足
③安全评估。安全评估的内容包括: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与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不利环境因素的控制状况,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的运行情况。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和安全意识的提高情况;建立实施和改进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经验和做法;为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需要对安全目标以及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进行改进的要求和措施。
4、处理(A)阶段的改进
施工部在组织内部审核并有效实施纠正措施后,应及时组织阶段性安全评估。同时,可考虑利用安全评价方法中的事故发生预测模型,在传统定性分析改进工作的基础上,引入定量分析改进手段,预先发现和识别可能导致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消除、控制这些因素,防止事故发生,避免因安全施工发生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并为有关改进措施,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施工安全成本控制应采取合适的施工流程管理模式,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施工企业安全成本控制,必须结合施工企业和安全生产的特点进行改进和深化,改进后的PDCA循环更具体,针对性更强。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上海青年报.国家经贸委.2002.6.24.
[2]叶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成本核算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3]席红正,《关于建立建筑安全度指标体系的构想》.中外建筑2004.6
(作者单位:天津陈塘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