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代水墨人物画家一直致力于在绘画媒材承受的范围内,通过精心组织和设计,创造新的语言符号来呈现被感知的世界,揭示物象本质和现代人的精神及生存状态。对水墨人物画形式语言的探索更清晰的反映在色彩表现的当代转型中。本文以围绕墨与色的现代表现,来研究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用色表达意趣的方式及呈现的文化隐喻。
关键词:表现性色彩;色彩象征性;墨彩价值
一、色彩的表现性
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中,不满足于现实美,而孜孜以求地塑造艺术美。以颜色来表达艺术美,是很重要的绘画手段。
色彩最能引起人们奇妙的想象和拨动观赏者的深层感情。马蒂斯说:“色彩因自身而存在,色彩具有它自身的美”,尤其对于情感表现而言,色彩的独立价值更不容怀疑。西方印象派到点彩派再到野兽派就是一个色彩大显神威,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时代,画家内在情感的强烈欲望淡化了古典绘画再现外物的传统观念,印象主义以来对于传统造型观念的叛离,极大加强了色彩的表现力,影响到中国水墨画家更是无所约束的演绎着色彩表现的自由性。
在表现性绘画中,无论何种色彩方式的表现都需要较复杂的实践过程,其间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如表现主义艺术家卡尔·施密特-罗特卢亦受到后印象主义和凡高的影响,对色彩的运用可以说到了自由随性的地步。其不用油画笔和调色刀建立起来的简略的结构去覆盖画布,而是用经过汽油稀释的、面积愈来愈大的颜料区域充填画布,作品更加远离自然,画面结构从并置的诸平面的交界线上显露出来。而康定斯基《黑弧线》中体现了多个色彩平面的系统性安排,色彩的互相重叠和穿插,创造出一个将色彩戏剧性的塞挤在一起的绘画空间。西方诸表现性色彩观念与现象都影响着水墨人物画在色彩表现上的当代转型及提供了可参考的程式。
二、水墨人物画色彩的当代表现
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中对色彩的表现是重要的,但色彩非唯一研究的内容。虽然每一位水墨人物畫家都在实践中以高度的独创性和灵活性运用着色彩的丰富原则,但他们的运用和把握不是一种理性的方式,而是更多的靠自己的心理意识和感官直觉,人们往往会根据习惯与偏好进行评价和选择。每个画家都有对色彩的不同感受和喜好,这也将势必成为其作品描绘的出发点和中心,也是画家作品个性化视觉语言符号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
色彩与人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种色彩不仅能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反应,同时它也被赋予了性格和象征意义。表现性水墨人物画强调笔墨体现色的表现力,随类赋彩、以色貌色是其色彩表现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作品整体上也显示出对色彩的偏好与最大程度上的利用。如田黎明水墨人物画中多倾向于粉质的色彩表现,色彩经过加胶的特殊调和而充分让色与墨在宣纸上相互生发。作品在形象刻画和整体设色上一改传统高染、低染的方式,而吸收平面构成的视觉结构,使看似单一的色彩显现出强烈的张力和趣味性。刘庆和水墨人物画运用渍染的色彩表现,使形象衍化为一个平面化的影像而具有了图式化与符号性。而王彦萍作品色彩常经过反复皴擦处理,或强烈、或柔和,色彩表现不以再现物象本身及意趣为主,而求取个性的内在表现,都是依生活经历和情绪的变化来描绘。
三、色与墨的价值体现
“天下之物不外形色而已,既以笔取形,自当以墨取色,故画之色非丹铅青绿之谓,乃在浓淡明晦之间,能得其道,则情态于此见,远近以此分,精神以此发越,景物以此鲜妍所谓气韵生动者,实赖用墨得法,令光彩哗然也”(引自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国画中墨与色相通,重墨轻色的观念历来被中国画家所默认。这并非是中国画家不注重色彩的使用,而是以墨为色彩之终极的观念受中国文化及道家阴阳相生观念的影响,所谓“计白当黑”、“黑白相生”体现了白与黑之间无穷尽的变化和不可预测。这也成为自王维创水墨山水以来,历代画家所持有的一种色彩意识和色彩感受。
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色彩的运用在水墨为上的精神指导下,借水的稀释作用而使墨色分出浓淡去表现万千的色,只要精神完足便是上品,即所谓以墨取色。绘画表现中即有墨的浓淡层次,又有色的联想感受。达到虽是无色似有色、像似无色胜有色,墨与色相调用创构了绝妙的艺术境界,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墨法是精神的表现,是表现意境的需要,在笔的运作下起到了丰富色彩的作用,变幻构成了艺术妙境,由墨的变化生发出的墨韵能得天地自然之意。
水墨的黑白不只是一种同类色的润化渲染,而是一种能表达意象境界丰富的心理感受的特殊视觉语言。如周京新笔墨语言的价值在于当它附着于具体的人物时,墨色的丰富性映射出了人物个性的形象,甚至是色彩的丰富性。浓淡变化和水分充盈的墨色尽显细微变化,恣肆而铺张,水墨在造型和情感上表现出的潜能丝毫不逊色于西画中璀璨的色彩。在自称为水墨雕塑的作品中墨色的运用已经取代了色彩的表现,当墨的表现处于相对抽象的状态时,它们本身就具有了一种形式意味和审美价值,而这与传统的水墨意味在形式和精神上有着深藏不露的暗合。在周京新看来对水墨人物的表现重要的不是画出人物的清楚轮廓,而是不同质感和墨色所形成的节奏韵律。而曹宝泉水墨人物放纵率真的笔线和浑然厚重的墨韵就是对传统笔墨方式的颠覆,画中多处弥漫着水墨冲动,笔线与墨韵在画中旋转、分裂和搅拌的状态中分崩离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水墨语言图式,在观念上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视觉革命。以水墨表现见长的乡土表现性画家晁海,其作品具有的浑厚感,溢于形象的表现中。观者在其画中能看到由积墨带来的墨迹之美,看到晕化之美,看到墨色层层叠叠的积淀之美。那些看似腻味的斑块(墨块或色墨混用)和看似沉闷的面目不清的形象,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浑厚感和雕塑般的坚实与牢固。
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中通过色彩的相互交融和映衬,来实践和创造着色彩的审美特性,这也是色彩表现的惯用手段和构建方式。而水墨人物画中将黑白两色推向各自的极端,给人感官带来强烈的感受。可以说,色彩间的对比和映衬关系是掌握色彩规律并获得色彩美的重要方式。邵戈在水墨语言中重视黑白灰的效果,使形象在灰的背景中生发和运动,促使黑和白在对比中更加明显的形成尖锐的视觉要素。建构在水墨黑白基础上的灰,常多用水作出透明的渲染,黑色的肌理呈现强烈的表现性,其《城市垃圾》系列作品多不用色或少用色,但却有色彩的氛围,呈现出水墨的现代感觉。
结语
当代新的视觉资源和人文素材的出现,为水墨人物画色彩表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营养和更为广阔的空间,相信在不断的水墨实验中会有更多精彩的表现性水墨作品映照内心的情感和个人意志。
参考文献
[1](德)沃尔夫-迪特尔.杜贝.表现主义艺术家【M】.张言梦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2005.57.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72.
[3]冯东.美术创作中的艺术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70.
[4]《美术文献》编辑部.当代水墨画专辑【J】.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总第17辑1999(12):23.
[5] 范淳奇.香港书画报增刊【N】(晁海现代水墨展—香港专刊).书艺出版社.2003-04-23(1).
[6]郭廉夫,张继华.色彩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117.
作者简介
魏全升,1980.3-,男,汉族,籍贯:陕西甘泉县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6级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人物画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