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中医复杂证候群研究进展

2018-07-23 12:02杨爱迪孙喜灵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胃癌

杨爱迪 孙喜灵

【摘要】胃癌存在中医复杂证候群。本文从当前国家胃癌中医证候诊疗方案、國内相关学者研究、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概述了胃癌中医复杂证候群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本文也阐述了“四态五阶段”辨证理论体系在胃癌中医复杂证候群研究中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胃癌;复杂证候群;四态五阶段

【中图分类号】R735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97-01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的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1],预后较差;随着病情的发展,胃癌患者还可出现癌细胞转移和扩散,治疗前景不容乐观。西医对胃癌治疗无根治性药物,放化疗对机体毒副作用大。中医在治疗本病中疗效显著,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其中,辨证论治的准确性是提高中医治疗胃癌的基础和前提,但中医有关胃癌的证候诊断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着一证多名,证名不相统一的问题[2]。因此开展胃癌的中医证候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临床研究发现胃癌证候并不是单一存在于脾胃这一特定系统中,而是一个复杂的证候群[3],而对胃癌的中医复杂证候群的相关研究却很少见,因此胃癌中医复杂证候群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现对国内胃癌中医复杂证候群的研究归纳总结如下。

1国家胃癌中医证候诊疗方案及不足

胃癌无明确的中医病名与之相对应,国家对胃癌的证型分类也无统一的标准,且对胃癌复杂证候的诊断也较为模糊。就目前推行范围最广,由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综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医诊断学》[6]、胃癌协作分组共十家单位提供的胃癌(晚期胃癌为主)辨证分型,综合形成8类基本证型和复合证型。8类基本证型分别为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血虚证、脾肾阳虚证、热毒证、痰湿证、血瘀证、肝胃不和证;复合证型则是以基本证型为组合,如脾虚痰湿、气血两虚、热毒阴虚等。

通过分析,发现上述诊疗方案仍旧存在不足之处:方案中提到的证候特征与临床患者的证候特征并未完全符合,且未对胃癌中医复杂证候群作出明确阐述,因而仍需要各医家的研究探讨。

2国内对胃癌中医证候群及证型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胃癌的中医证候群及证型的研究形式多种多样,部分医家以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对胃癌进行辨证分型,分型数目多少不一,其辨证方法包括脏腑辨证、气血阴阳辨证等各不相同。例如:王晞星认为胃癌主要发病原因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7]。邵梦扬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肝脾气机的调理,注意情绪因素对胃癌患者症状的影响,强调增强患者抗癌的信心[8]。通过阅读医家治疗胃癌经验发现,大多数医家将胃癌的辨证分型分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胃阴不足证、气血两虚证等证型,通过辨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9]。

现如今,胃癌的治疗已经进入到分期为导向的医学模式,在胃癌治疗的各个过程中,其中医的证候群及证型的分布可能发生变化。例如朱永康将胃癌的辨证分期分为术前、术后和放化疗辅助期,胃癌患者术前可见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气虚、气血两虚、痰瘀互结、脾胃虚寒等多种证候,术后辨证分型为肝脾不和、脾胃虚弱、胃热伤阴、瘀血阻滞,放化疗期运用益气健脾、养血扶正的方法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10]。周亚平将胃癌辨证分期分为术后早期、化疗期及康复期,术后早期分为脾胃虚弱、气阴两虚、脾虚痰湿、胃热伤阴四种类型;化疗期主要为气血亏虚型;康复期主要为肝气犯胃和气虚血瘀型[11]。也有学者通过统计分析近3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胃癌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卡方检验做出数据统计得出结论:胃癌常见的中医证型有复合证型和单证证型,其中复合证型有4个,分别是是脾胃虚寒型、血两亏型、气滞血瘀型、胃热伤阴型;常见的中医单证证型依次为脾气虚型、血瘀型、气滞型、胃阴虚型、血虚型、脾阳虚型[12]。

从诸多医家的临床经验和文献研究中发现,胃癌中医证候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也存在于心、肝、肺、肾及与之相表里的脏腑系统中,而大多数医家对胃癌的辨证仅从单一或两个系统论治,未能揭示患者本身存在于复杂的证候群中,辨证仍然较为片面。

3现代分子生物学对胃癌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胃癌中医证型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逐渐增多。张晶等人发现CDX2基因作为一个敏感和特异性指标,在胃癌癌前病变阴虚内热证和胃络瘀阻证组织中高表达[13]。通过将胃癌分为肝胃不和型、气血双亏型、痰瘀互结型、胃热伤阴型、脾胃虚寒型5种证型,王晓东等研究发现中医证候与CA724、CD4+、CD8+、CD4+/CD8+值有关[14]。也有的学者通过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中医证候的分析,如钱建华选取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同时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且行胃镜活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等方法,研究发现胃癌组病灶组织中P53、VEGF及HER-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胃癌中医辨证实证患者阳性表达率高于虚证患者,同时这位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注重胃癌不同分期下证型的研究,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TNM分期以Ⅰ期+Ⅱ期为主,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气血双亏型TNM分期以Ⅲ期+Ⅳ期为主[15]。王雨村等通过收集胃癌手术患者的胃癌切除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rbB-2和Rb基因的表达,发现二者在胃癌不同证型中也有不同表达,并与胃癌的分级、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7]。

由上研究可以看出,现代分子生物学中各种的指标复杂多样,目前大多数研究仍局限于小样本、单因素的研究,大规模开展经济成本较高,可重复性较差。因此,寻求与中医证候特征相统一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4“四态五阶段”辨证对中医证候及演化规律的研究

证候在疾病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是从无到有、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有一个从起始到终结的自然过程[18]。在证候的自然过程中,证候有其自身的发生规律,认识清楚证候的发生规律,对于揭示证候的动态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19]。胃癌中医证候特征的搜集和辨证分析,要能够反映出当时患者症状的变化,也要反映出患者整体状态的变化。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隐态和显态系统的四种病变状态和五个阶段[11],即“四态五阶段”辨证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与数学拓扑结构学相融合,并灵活地融入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中医辨证体系,系统而全面,能反映出患者复杂的中医证候群和不同系统间证候的内在关系,阐明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可由此推断出相关脏腑的病变情况及对临床处方用药进行科学指导。因而,复杂证候群的研究开展对研究胃癌中医证候特征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万青,张思维,曾红梅等.中国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J].中国肿瘤,2014,23(1):1-10

[2]施俊,孙大志,许玲.胃癌中医证型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03):199-201

[3]张晓林,孙喜灵,刘琳,赵岩,张本贞,刘孟安,王云慧,柳专红.试论证候有限空间模型中客观存在的复杂证候群[J].中医杂志,2008(07):581-583

[4]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診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GB/T 167512-1997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2

[6]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8-213

[7]郝然菊.王晞星教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临证经验[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1

[8]王焱,郑悦颖,孙宏新.邵梦扬治疗胃癌经验[J].中医学报,2018,33(01):18-21

[9]郑东京,许鑫,郑伟达.名老中医郑伟达治疗胃癌经验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2):5-8

[10]成汇,朱永康.朱永康教授运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胃癌手术患者经验介绍[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3):2145-2147

[11]黄风,周亚平.周亚平分期辨治胃癌术后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12):34-35

[12]陈涛,李丹.胃癌中医证型的文献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6(04):661-663

[13]张晶,付伟,汪龙德.CDX2基因在胃癌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7):18-20

[14]王晓东,殷东风.晚期胃癌中医证候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01):47-50

[15]钱建华,林海燕.胃癌中医证型与病灶组织中P53、VEGF及HER-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04):1005-1008

[16]王雨村,刘宏斌,何欣,杜小正.Rb表达水平与胃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甘肃医药,2016,35(08):580-583

[17]王雨村,刘宏斌.胃癌中医证型与C-erbB-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08):109-113

[18]孙喜灵,郑秋生,李靖,张启明,王振华,刘卓军.中医证候的发生规律与结构表征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06):1-5+21

[19]楼金杰,谢长生.胃癌中医证型的现代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02):107-110

[20]孙喜灵.论疾病发展过程中四种病变状态和五个阶段[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01):11-14

猜你喜欢
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胃癌前病变治疗重点是什么?
胃癌组织中PGRN和Ki-67免疫反应性增强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S100钙结合蛋白P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Her-2、VEGF-C的表达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