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庆榕 杜彦瑶 李静 童玲
【摘要】为了了解高校非医专业的大学生现场应急自救技能与知识的掌握水平、施救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培训现状,讨论大学生应急自救能力培训的途径。通过自制调查问卷,从807名山西医科大学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中,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急救知识、影响因素及施救意愿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5名(130%)大学生参加过应急自救的技能培训,而132名(164%)的大学生竟未听过心肺复苏术(CPR)等自救手段,717名(888%)大学生需要现场急救技能的培训,761名(943%)大学生有意愿参加免费的急救技能培训。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不愿进行施救的原因包括怕传染病、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觉得脏等。结论是大学生技能与急救知识薄弱,急救培训组织不到位,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应急自救等相关技能的培训课程,提高其应急自救急救技能。
【关键词】急救;大学生;教学;心肺复苏术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93-02
一、引言
现场急救,即在医院之外的環境中,对各危及生命的灾难事故、急症、中毒、创伤等伤病者实施现场救护,从患者受伤或发病到医院看医生之前的救护。大多突发的意外事故发生在医院外。然而,我国应急自救治的成功率比较低,心搏骤停复苏的成功率仅在12%-14%。
二、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
集我校除医学专业外的8个专业,然后,整群抽样每个专业抽取的3个班的在校生约80名,总样本量达850名,除去实习大学生,一共发放问卷约850份,收回有效的问卷807份,回收率达9494%。其中,男生359名(445%),女生448(555%);一年级学生131名(162%),二年级学生220名(273%),三年级学生453名(561% ),四年级学生3名(04%);年龄在19岁之23岁之间。一共调查8个专业。
调查发现807名学生,只有105名(130%)学生有急救技能相关培训经历,而132名(164%)均末曾听过心肺复苏术(CPR),其中有395名(489% )相信猝死或者将要猝死的人可被救治。然而,知道心肺复苏胸外心脏的按压位置仅有307名(380%);心脏按压次数与人工呼吸仅31名(38%)。但是,有相关培训经历的同学对上述问题回答准确率远高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同学,两者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就心搏骤停抢救的黄金时间(<4min)回答对的人数仅有362名(448%);虽然其中准确率也低于有培训经历的同学,但是分析发现是否有培训经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普及的对策
大学生应急救能力水平低,所以,在高校开设急救技能培训的课程已非常紧迫。所以建议大学高校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大学生急救的能力。
(一)综合性高校重视急救技能的普及
本次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了解急救知识比较少,现场急救的能力也有待提高,仅有130%的大学生是接受过相关培训,这个比例非常低了,令人担忧。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员,其学习的急救技能不仅能为施救人注入一批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在校大学生接受新的事物能力强,而且对在校大学生开设心肺复苏等急救培训具有效率高、投入少的特点。
(二)校医院、红十字会等组织应加大培训力度
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医学等相关学院师生资源,在全校开展相关急救技能培训或者是选修课程,从而让非医专业同学全面的了解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施救能力,让大学生具有对伤情病情的独自判断能力。常见的疾病包括脑出血、急性阑尾炎、心肌梗死等;常见的伤害包括溺水、触电、烧伤、骨折等。大学生也需要学会急救的技术,比如外伤出血止血,心肺复苏术等。校团委学生会可结合这些活动,组织急救技能的相关竞赛,为广大学生提供能锻炼急救能力的平台,同时增强他们时代责任的意识,提升同学的实践能力。
通过报刊、广播等宣传渠道开展急救知识的普及,播报、刊登一些比较重要的医学知识和急救知识,可有助于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让非医专业的同学到医学院参观,提升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认知。
(三)大学生自身要认识到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
现场急救,对患者生命的维持有利,为后续的治疗创下有利条件,进而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心脏停止几分钟内属于抢救心搏骤停的患者的黄金时间,若在患者猝死之后,前4min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则抢救猝死者成功率可达80%以上;但4min之后,每隔Imin,抢救成功率骤降10%多。所以,心肺复苏等急救能力社会普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特殊人群中应率先普及“四大技术”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在校可大学生作为这支特殊队伍,有义务学会急救技能。
四、结论
21世纪已经进入充满竞争、高科技的社会,发达的交通,高压力工作,自然灾害、社会老龄化以及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等,使得意外性伤害无时无刻的不在发生。所以,现场急救能力已不在局限于医院,它已波及到每个人、家庭以及社区。而作为一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更是应该掌握好急救技能,而且应该有义不容辞地担起宣传实施急救技能的责任。所以,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相关急救技能的培训,不仅仅可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为社会输入一股有力的后备军,也有助于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子通,提高我国心肺复苏水平的措施[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3):153-154
[2]李奇林,蔡学金,黄霞,现代危重病急症救治进展[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44-48
[3]李明霞.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和方法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 009(6):173-174
[4]张军根.大学生意救技能培训的现况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5]Axelsom AB, Heritz J,Halmberg.S.et al Amatiomnide sunvey ofCPR training in Sur-den;foreign bom and unemployed ure bolreached hy tmaining programmrs[J].Renscitutiom,200670(1):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