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2018-07-23 12:02王镇王晓蕾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家庭护理精神分裂症依从性

王镇 王晓蕾

【摘要】目的:探究家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有86例,时间段为2015610-2017110,均给予药物治疗,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将两组的治疗与护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BP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依从性分别为8837%与6977%,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便于将其服药依从性提高,优化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庭护理;依从性;抗精神病药物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63-01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预后较差,属于一类精神疾病,导致患者缺失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判断能力偏差,许多患者无法自觉接受疾病的治疗[1-2]。为此,如何对该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有86例,时间段为2015610-2017110,所有患者的疾病均获得确诊,处于病情恢复阶段,将严重躯体疾病患者、药物依赖患者排除。

分为两组(n=43,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常规组:20例为女性的患者,23例为男性的患者,21岁为最小的年龄,65岁为最大的年龄,(4456±322)岁为平均年龄,3个月为最短的病程,5年为最长的病程,(230±042)年为平均病程;实验组:18例为女性的患者,25例为男性的患者,22岁为最小的年龄,岁为最大的年龄,66岁为平均年龄,35个月为最短的病程,5年为最长的病程,(235±045)年为平均病程。将两组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选择奋乃静作为药物进行治疗,每日给药剂量为16-48mg。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护理干预措施,由精神科护师担任进行护理,并统一安排培训工作,便于指导护师如何规范技术操作方法,精神科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A:出院后2周左右的时间帮助患者将爱心联系卡片建立,并标注有联系电话,每周进行进行家庭随访,连续进行2次随访,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对其家庭护理的基本知识与精神卫生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患者家属发放精神疾病家庭护理手册等,对其用药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便于对症处理;对患者发生情绪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解,做好资料的护理评估工作。

B:康复期进入第二阶段(6周左右的时间),容易使得患者日常护理存在盲目乐观的现象,护理人员可每隔2周进行1次家庭随访工作,依据患者的家庭情况指导其如何进行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对于心理危机如何正确处理,如何将其自理能力进行培养,加强卫生宣教工作。

C:第8周做头的时间每隔1个月进行1次家庭随访,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想法进行耐心倾听,锻炼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告知其适当参与社会活动的优势,便于恢复其社会功能,可每隔2-3个月的时间举办1次家庭聚会,将自身的经验进行交流。

13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越高表示社會功能缺陷越显著;对比两组患者的给药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将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统计学资料记录至SPSS190的软件中进行处理,若组间数据差异显著,选择P<005表示。

2结果

21BPRS评分干预前实验组与常规组的评分分别为(2610±415)分与(2615±423)分,干预12个月后实验组与常规组评分分别为(1598±236)分与(1986±335)分,说明干预后实验组的评分明显改善,P<005。

22服药依从性下表1知晓,实验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更高,P<005。

3讨论

一旦出现精神疾病,则患者容易遭受到社会上的歧视,某些患者家属对于疾病健康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自行认为疾病获得痊愈后无需继续服药而停止药物的使用,某些患者家属对于给药的重要性较为了解,但是认为给予该类药物后将会使得患者存在较差的外表灵活性,导致擅自停止患者服药,某些家属给患者服药后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包括吞咽困难、四肢痉挛、静坐不能、心率加快等现象,导致拒绝给患者服药[3-4]。为此,加强患者家属健康知识的宣传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加强患者与其家属的健康宣传工作,给予家庭随访的模式对患者病情进行适当的了解,嘱咐患者家属严格依照医嘱为患者用药,结果得知,干预后实验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实验组的BPR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进一步说明了实验组干预方案的应用价值。

综上可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便于将其服药依从性提高,优化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何秀英,陈剑英,吴风云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49-52

[2]陈金钗,谢海燕,陈玉芳等.时间护理干预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6):2036-2039

[3]陈小寒,柯晓英,刘秀云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的特异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4):69-71

[4]张春辰,李玉玲,伊在馨等.护理干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8):1687-1689

猜你喜欢
家庭护理精神分裂症依从性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胫腓骨骨折患者体外固定装置术后家庭护理效果分析
浅析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的原因及家庭护理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社区家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