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脑梗死急诊患者的影响研究

2018-07-23 12:02蒋二丽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丁苯酞影响

蒋二丽

【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128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52例,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各项数据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后,实行基本的基础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脱水药物降颅压基础上,配合20毫升丹参注射液,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1次/d,一次200毫克,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丁苯酞胶囊,口服,3次/d,饭前口服。均设定14周为1个周期,并且分别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且记录。结果:14周后治疗组在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患者日常行为能力的评分中都要高于观察组,两组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的价值。结论:丁苯酞对于脑梗死急诊患者在临床实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效果较其他方式都要好,值得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丁苯酞;脑梗死患者;影响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55-01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MRI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促进脑微循环,阻断和终止脑梗死的病理进程。本文研究发现丁苯酞对于脑梗死急诊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推广。

1研究资料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128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52例,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各项数据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实行基本的基础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脱水药物降颅压基础上,配合20毫升丹参注射液,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1次/d,一次200毫克,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丁苯酞胶囊,口服,3次/d,饭前口服。均设定14周为1个周期,并且分别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且记录。

13评判标准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相关标准,本次研究将恢复程度分为五个标准: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恶化,最终的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依据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度判定的有效率为824%,而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5%,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3结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多发病、常见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脑梗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循环急性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临床表现为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在急性期能及时、有效的恢复缺血区血流,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减轻血管损伤。长期以来,保护脑神经功能及改善脑部微循环是促进脑梗死患者临床恢复的关键因素。所以,如何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就成为神经内科临床的重要内容。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

丁苯酞最早由南方水芹菜籽中提取,后经人工化学合成。该药有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改善缺血区微循环,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面积的作用,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而改善全脑缺血后的代谢功能,它可作用脑缺血时的多个病理环节,如有效抑制细胞内钙的释放、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抑制细胞凋亡和谷氨酸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等。在临床试验中,仅有3例发生轻微的胃肠道反应,未见有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故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安全,疗效肯定,应推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治疗。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應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国内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品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

经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急性期疗程中加入丁苯酞,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控制梗死区的神经细胞凋亡,缩小梗死的范围,促进神经代偿的发生并且临床使用较为方便,患者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应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英,李娟. 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医学工程,2016,(12):128-130

[2]刘敏,刘艳芳.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06):23+26

[3]徐军鹏,程超婵,潘君枝. 急诊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1):2635-2637

[4]汤瑜娟.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122-2123

[5]汪红艳. 观察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0):152-153

[6]彭为,张罡,周云霞,韩从华.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J]. 安徽医药,2014,(09):1790-1792

猜你喜欢
丁苯酞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分析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