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才
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境内11座城市举行,其中就包括伏尔加格勒这座曾经被鲜血染红的城市。
对伏尔加格勒的印象,很多人是从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保卫察里津》《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日日夜夜》等影片和书籍中获知一二的,真正去过的人并不多。
伏尔加格勒是俄罗斯联邦伏尔加格勒州首府,在莫斯科东南1000千米处,坐落于伏尔加河下游平原,是伏尔加河下游最古老的城市。
作为连接欧亚陆路和水路交通的枢纽,伏尔加格勒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注定了它必然会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对于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还是苏联和俄罗斯联邦。有趣的是,这座城市曾三易其名。
1589年,沙皇俄国在察里津河和伏尔加河交汇处的一个岛上修建了察里津要塞。把它建为堡垒式样,是为了保护沙俄东南边界和大伏尔加地区免受游牧民族的侵袭。
察里津要塞在17世纪初毁于大火;1615年,在伏尔加河右岸重建。在1670年和1774年,察里津分别被拉辛和普加乔夫所领导的哥萨克农民起义军攻陷。19世纪后期,城市修建铁路后迅速发展,成为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和商业中心。这里是全俄罗斯第三大铁路枢纽,木材、盐和石油的集散地,伏尔加河下游最大的城市。
苏联革命战争时期,斯大林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察里津战役,击溃了来势汹汹的哥萨克白军,对巩固十月革命成果、捍卫初建的苏维埃政权具有重大意义。为了纪念斯大林的功绩,察里津在1925年被命名为斯大林格勒。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这里成了苏联重要的重工业中心,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以及铁路、伏尔加河运集散中心。北高加索的粮食、巴库的石油、中亚的棉花等,都要通过这里才能提供给苏联的中心地区。
1961年,斯大林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将城市改名为伏尔加格勒;不过,每年仍有6个节庆日,这座城市可以恢复昔日的名称—斯大林格勒。
当然,最让这座城市自豪也让它名扬天下的,是70多年前的那场著名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伏尔加河,连绵3700千米,分割了欧洲和亚洲。76年前,这条河流目睹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且规模最大的一场著名战役。人们也因为这场战役记住了河流边的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
这是一场迄今在战争史上最为惨烈且曠日持久的战争。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到1943年2月2日为止,苏联军民与德国法西斯进行了6个半月的殊死搏斗,以牺牲85万红军将士与平民的巨大代价,最终赢得了胜利,完成了卫国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转折,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先后动用150多万兵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伏尔加河并控制高加索地区,然后北攻莫斯科。之所以选择斯大林格勒,除了战略地位的考量,还因为这座城市被冠之以当时苏联最高统帅的名字,因此它的得失对战局和人心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德军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攻进城内,到1942年11月,德军虽然已经占领了整座城市80%的地区,但始终不能全部占领。苏联红军仍在进行着顽强抵抗,他们与德军展开了残酷的巷战。一条街道、一幢房屋,甚至是室内一堵墙的争夺,都要经过数天的激烈战斗才能分出胜负。在一个粮食仓库里,苏联红军和德军短兵相接,甚至连对方的呼吸声都能听到,双方激战了一个多星期,德军才不得已而撤走。一个叫扬科夫·巴甫洛夫的红军军官带领士兵抢占了市中心的一幢大楼,在这里坚守了整整58天,倒在这幢建筑前的德军不计其数。战后,这幢大楼被命名为“巴甫洛夫大楼”,成为一个著名的纪念建筑。苏联红军的这种“贴身战术”有效阻止了德军炮火优势的发挥。
双方在废墟中互相射击,狙击手的作用因此凸显。有一位苏联红军狙击手从战争开始到当年11月24日共击毙了224名敌人。这位战士就是好莱坞大片《兵临城下》中的主人公瓦西里·扎伊采夫的原型。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只有24小时,军官的平均存活时间为3天,可见其惨烈程度。
当时的苏军元帅朱可夫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巧妙地利用德军突入城内的现状,将敌人困在城中,秘密地在外围集结部队,先行消灭城外的德军,然后将剩下的德军聚歼于城中。这次反攻计划被称为“天王星行动”。
在最后3个多月的战争中,苏联红军成功反击,清除了城外障碍,重创了困在城中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德军保卢斯元帅率2000多名校级军官投降。这被希特勒称为德国战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元帅投降”。
在斯大林格勒的伟大胜利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根本上扭转了二战的战局,奠定了苏联卫国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础。
由于这场战役规模太大,伤亡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但据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损失80多万人,其中75万人阵亡和受伤,还有9.1万人被俘。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总数超过112万人,其中死亡人数47万多,受伤和被俘人数则超过65万。在德军攻入城区短短一个星期内,超过4万市民被杀,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统计,但远远超出这个数字。
战后,苏联迅速重建整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的斯大林格勒。1945年,斯大林格勒和其他三座城市被斯大林命名为“英雄城市”。
静静的伏尔加河在下游变得像湖海般宽阔,河流如海水一样呈蔚蓝色,近观清澈见底,远望烟波浩淼。受伏尔加河的滋润,伏尔加格勒历来被称为俄罗斯的“南部粮仓”,城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战后重建的伏尔加格勒整洁而漂亮,全长100多千米的列宁运河流过该城南郊,城北有绿色防护林带。列宁大街两侧的高楼鳞次栉比,伏尔加沿河街和朱可夫元帅街之间是一块块碧绿的草坪,英雄林荫道两旁有白杨、松柏、桦树和丁香。每到春天,路边花坛里盛开着色彩艳丽的郁金香。
伏尔加格勒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旅游、科学与教育中心。城内集中了众多的工业企业和科研生产联合体。此外,还有许多博物馆、剧院、音乐厅和餐馆。全市有22所高等教育机构、数十家科研机构。每年有10多万外国游客前来游览。
尽管在苏联解体之后更名为伏尔加格勒,城市中仍保留着当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众多历史遗迹,这也是游客参观的重要项目。
卫国战争结束后,斯大林格勒修复了许多城市保卫战的历史遗迹,在市内修建了近百座纪念碑和雕像,还有几十处供人瞻仰的纪念地。最著名的有察里津保卫战纪念碑、烈士广场、无名烈士墓、巴甫洛夫楼房等。
只要来过这座城市的人,都会对这些二战遗址和纪念碑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伏尔加格勒也被称为“纪念碑之城”。
在这里,可以流连于勇士广场,徜徉在英雄林荫道,参观位于伏尔加河水电站旁边的坦克炮群和马马耶夫山岗上的大型群雕,看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图博物馆中所呈现的战场全景图。
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也始终没有忘记这段历史。每逢节假日,当地人都会去这些纪念地参观瞻仰,年轻人的婚礼往往都选择在这些纪念地举行。在一个地堡里,还有真人表演当时的战斗情景。夜晚,市中心的无名烈士墓前,摆满了人们自发敬献的鲜花。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博物馆,也称全景图博物馆,位于伏尔加河沿岸的苏维埃大街上,是一幢造型高大、式样新颖的白色建筑物。展厅内陈列着3500余件展品,其中包括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战争遗物。
博物馆中央大厅内悬挂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战况巨型全景图,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立体感。沿大厅中央的螺旋型楼梯拾级而上,登上顶层,当年震撼世界的激战场面跃然再现于眼前。画面以当年的主战场—城市制高点马马耶夫山岗为中心向四方铺陈展开。全景图巧妙地把画面同模型、实物、地形融为一体。全景图长5米、高3米,由8人花费两年时间才创作完成,是俄罗斯最大的全景图。
纪念馆地下大厅里,陈列着烈士的遗物。纪念馆外,陈列有苏联红军当年使用的武器,充当着这段光荣历史的证物。旁边是一幢5层楼房的残垣断壁,墙上布满弹孔。
从列宁大街出发,踏上两旁栽满白杨树的林荫石板路,不远处就会出现一座小型水池。池中建有手持钢枪和手榴弹的“宁死不屈士兵像”;再前方的两侧是士兵浮雕。穿过这里,便来到了阵亡将士纪念馆。馆内墙壁上密密麻麻地写满英雄们的名字,中央是永不熄灭的火焰。来这里献花的人络绎不绝。
马马耶夫山岗也是人们必看的景点。它是当时城市的制高点,因率领蒙古军队的马马耶夫汗西征欧洲途中曾在此地露营而得名。站在马马耶夫岗高地上,可以俯视整个城市。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马马耶夫山岗被称为102高地,长达4个月的激烈战斗就发生在这里。为争夺这个高地,苏联红军牺牲了上万名官兵。当时,马马耶夫山岗每平方米的土地上散布着千余块大大小小的弹片;战后五年,山岗上仍寸草不生……战斗之残酷可见一斑。
马马耶夫山岗入口处,左右各有一座巨大浮雕,名为“世代永记”。拾级而上,两侧大树参天,众多战况浮雕与英雄塑像交替出现。人们走近这些浮雕时,耳边会响起当年的实况录音:敌机的轰炸声,对空射击的机枪声,战士们冲锋杀敌的呼喊声,还有当年莫斯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列维坦洪亮的声音。他在宣读捷报,号召人们为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
走过雕像林立的英雄广场,便是哀悼广场,广场边有一幢碑石环绕的圆形建筑,是前面提到的阵亡将士纪念大厅。在圆形的墙壁上,刻着7000多位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牺牲的红军官兵名字以及参战部队的番号。圆厅正中央,一只巨大的手臂奋力伸出地面,手中高举着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寓意为国牺牲的将士们将光明与胜利带给人间。
在马马耶夫山岗最高处,耸立着一座气势雄伟的雕像。这座名为“祖国母亲在召唤”的雕像高85米,连底座重8000吨,好像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女神,她右手持剑直指蓝天,左手遥指前方的德国首都柏林。在雕像身上,人们看不到一丝柔和的线条,也没有女性温婉的表情,经历了战火洗礼的母亲更像一名勇敢的战士,仿佛在召唤着祖国儿女奋起英勇杀敌。这座雕像也被视为伏尔加格勒和整个俄罗斯的象征。
除了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伏尔加格勒还有“伏尔加河-顿河运河”的首道船闸。这条运河修建于1952年,经伏尔加河和顿河,将白海和黑海连接起来。整个伏尔加格勒沿着伏尔加河西岸(右岸)延展,呈现长条状。
因为列宁曾说的“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这句话,所以苏联境内对电气化交通的追求近乎狂热。快速有轨电车就是极具苏联特色的一种轻型轨道交通系统,1943年12月26日,有轨电车3路车恢复运行,载着人民的希望,引领整座城市从废墟中再次崛起。战后,随着城市的重建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有轨电车线网也在不断扩展。而地下化、在部分路段给予像地铁一样专用路线和站点的电车,就是伏尔加格勒的特色了,曾多次被国际媒体评为“最值得体验的特色电车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