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欧洲的艺术文化史,你会清晰地看到几个不可绕过的历史名词,比如“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每个名词之下都有着与之相应的一次社会文化思潮的变革与创新,它们所带来的文化艺术上的革新,成就了欧洲大陆的艺术辉煌。
美术是一定时期历史的映照。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18世纪末,因为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文艺上创新与变革也翻天覆地,如同瓦特的蒸汽机一样架在热烈的时代炉火之下滚滚沸腾。
《猎狮》激烈场面决定了构图的运动感,人兽之间这血腥的一幕,被画家表现得淋漓尽致,惊心动魄。
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的线与面,这些点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
如果你看见一幅画,色彩华丽、性情张扬、场面激情、历史题材、有异域风情、表达了人性的脆弱或主观感受、更重视色彩?好,浪漫主义。
“浪漫”(romance)一词在英文中就有“空想”“幻想”“爱情”等含义。作为一种美学思潮,浪漫主义强调主观、个性、感情和非理性。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竭力强调光和色彩强烈对比上的饱和色调,以动荡的构图,奔放而流畅的笔触来塑造形象。
19世纪初叶,浪漫主义在法国达到了全盛。文学上出现了雨果,美术上出现了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
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展现了人类求生意志的崇高悲壮之美。在暗郁的黑色海面上,透着一线人性求生的意志之光,也借灾难的绝望反衬着人类不朽的生命毅力。德拉克洛瓦则与籍里柯的深沉内敛相反,他常常使明亮的色彩如宝石一般放出光来。《自由领导人民》是为法国七月革命所作,画面中描绘的自由女神高举三色旗,领导着人民迎风前进。
在弥漫着浓浓硝烟的背景中,低纯度的人物刻画突出了画面中心的女神形象,红色的旗帜更是显得格外醒目,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热情奔放,给人十足的力量感。
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催生了浪漫主义思潮,而七月革命的胜利使得资产阶级夺取了胜利,法国开始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由于社会形态的剧变,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钱逐渐成为了衡量人的唯一标准。人们在挣脱封建的桎梏后,又在物质面前丧失了人格上的自由。
现实又一次地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所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于是艺术家们开始主张“为生活为民众的艺术”。用自己的作品揭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种种不公 ,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所以当时现实主义美术的两大特征就是时代性和真实性。
在19世纪的欧洲艺术浪潮中,现实主义画派出了很多大师,比如最有名的“巴比松七星”。即米勒、柯洛、卢梭等七位隐居在法国枫丹白露宫附近巴比松村的画家,他们热衷于描画自然风景和农村生活。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他的画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
《日出·印象》画中的旭日、烟波、船只都洋溢着生命感
《碎石工》就是他亲眼目睹了苦力劳工的劳动场面后,把他们请到画室,以他们为模特创作而成的。他用遒劲有力的画法,把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的苦难生活展示在观众面前。以最沉静的姿态画下了他们,树立了最早的劳动者的美学。
印象主义的出现是美术史上的一次革命。印象派始于19世纪60年代,创始人是马奈,但最能体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的则是莫奈。说起来“印象派”的得名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以马奈、莫奈为代表的早期印象派因为当时科学的进步,认识到色彩因为光而产生,对光的研究和表现特别注重。强调以瞬间的印象作画,努力去捕捉大自然色彩、光线及气氛和现场感。
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近看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是许多不同色彩的凌乱的点;远观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可以说,前期印象派画出了工业革命后城市生活的光明甜美和幸福美好。
1886年开始出现新印象派,再后是后期印象派。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修拉的《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用点彩画法,科学分析光,利用色彩互补,不用调色,只用点彩描绘,非常突出。
后期印象派代表画家是塞尚、梵高和高更。三人中,塞尚的绘画更是开启了未来,被尊为“现代艺术之父”。可以说,印象派是西方古典美术的终结者,是西方美术的白话文运动。绘画终于迫近了本体,最后走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