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萍,于伟,张学锋
摘要:2017年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二年,吉林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目标,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优化升级种植结构,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玉米市场经过两年调整之后,价格进入恢复性上涨通道。农民种植成本下降,收益好于2016年。2018年,受市场需求旺盛和产地加工能力增强等因素的影响,玉米市场价格整体趋势可能稳中偏强。
关键词:玉米;市场形势;回顾展望;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4.009
1 生产情况
从气象条件看,2017年吉林省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光照、水分等指标有利于作物生长。虽然出苗期间出现阶段性低温,但5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高,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多,玉米出苗情况较好,公顷保苗株数在5.3~6.0万株。西部地区局地干旱,农户多进行人工灌溉,总体影响不大。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中部地区受到暴雨影响,部分低洼地块出现洪涝灾害,局部地区出现粘虫灾害,政府统一喷洒农药,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总体来看,玉米生育期吉林省平均积温为2492.9℃/日,比常年同期多79.6℃/日,有利于农作物灌浆成熟,无早霜出现,角质粮品种增多,水分比去年同期低2%~4%,玉米容重较高(最高可达730g/l),三等以上玉米占比达90%以上,品质优势突出。
2 成本效益
2017年吉林省玉米种植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收益呈上涨趋势。其中,种子、化肥、地租、用工费用均不同幅度下降,而随着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机械费用小幅上涨,玉米市场价格整体好于去年。为深入研究不同经营模式下玉米种植成本收益的差异性,选取省内8个县(市)普通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进行抽样调查,成本收益核算过程中普通农户家庭用工和土地成本不计入总成本、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生产者补贴计入普通农户纯收益,规模经营纯收益只计生产者补贴。
2.1成本收益核算
普通农户总成本为7670.0元/hm2,其中,种子费用为843.0元/hm2,化肥费用为2680.5元/hm2,农药费用为318.0元/hm2,三项生产资料直接投入为3841.5元/hm2,机械费用为1798.5元/hm2,雇工费用为2030.0元/hm2。调研样本普通农户平均单产为9118.5公斤/hm2(14%水),干粮出售价格按1.42元/kg计算,主产品产值为12948.3元/hm2,在家庭用工不核算人工费用的情况下,纯收益为5278.3元/hm2。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玉米生产者补贴约4368.0元/hm2,加上两项补贴后普通农户纯收益为9646.3元/hm2。
规模经营总成本为10067.5元/hm2,其中,种子费用为744元/hm2,化肥费用为2602.5元/hm2,农药费用为298.5元/hm2,三项生产资料直接投入为3645.0元/hm2,机械费用为2092.5元/hm2,雇工费用为1480.0元/hm2,生产成本为7217.5元/hm2,租地费用为2850.0元/hm2,调查户平均单产为8970.8公斤/hm2(14%水),干粮出售价格按1.46元/kg计算,主产品产值为13097.4元/hm2,规模经营不扣除租地费用收益为5879.9元/hm2,扣除租地费用纯收益为3029.9元/hm2。加上生产者补贴2562.0元/hm2后,规模经营纯收益为5591.9元/hm2。
2.2结构对比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玉米成本结构中,普通农户化肥投入、雇工费用和机械费用占比较大,规模经营土地成本、化肥投入和机械费用占比较大。
从化肥投入来看,普通农户多采用传统的施肥方式,复合肥施肥量大多还是“公顷吨肥”,普通农户化肥投入占总成本的比重为34.9%。合作社等规模经营的化肥投入多采用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公顷施肥量多为0.8~0.9吨,每公顷比普通农户节省0.1~0.2吨,而且规模经营采购量大、价格有优惠,节省成本,化肥投入占总成本的比重为25.9%。对比而言,普通农户化肥投入有进一步减少的空间。在榆树调研中了解到,通过手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自制掺混肥施肥技术相结合进行施肥,在单产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每公顷化肥投入可减少300~400元。
从机械费用来看,普通农户和规模经营的机械费用分别占比为23.4%和20.8%,普通农户和规模经营的雇工成本分别占比为26.5%和14.7%。调研中发现,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公主岭、榆树等地玉米种植的人工费用大大降低,而机械化水平较低的蛟河和敦化的人工费用相对较高,通过比较,规模经营的机械费用虽然比普通农户高294元/hm2,但在家庭用工不计算成本的情况下规模经营雇工费用仍比普通农户低550元/hm2。也就是说,机械费用增加很少的一部分可以节约很多的人工成本。
从租地费用来看,规模经营土地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为28.3%,接近1/3,可见,土地成本是制约规模经营发展的主要瓶颈。如农安县哈拉海镇的景武农牧专业合作社2017年承包100公顷土地种植玉米,但由于2018年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很多农户收回土地自己耕种,合作社原来的承包地只剩下20多公顷,每公顷租地费用也由2017年的4000元增加到7500~8000元,土地流轉租金大幅增加,合作社经营风险加大。
从纯收益来看,规模经营每公顷生产资料投入比普通农户节省200元左右,雇工费用节省550元左右,玉米出售价格比普通农户高40元/t,在不考虑租地费用的情况下,规模经营纯收益比普通农户多600元左右,如果扣除土地成本,规模经营每公顷纯收益比普通农户低2200元左右。
3 供需分析
3.1市场回顾
2017年,玉米市场走势大体上经历了低位运行-恢复增长-企稳运行-波动上行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3月,农民集中出售2016/2017年度玉米,市场购销活跃,价格较低,为1.20~1.26元/kg(农民出售玉米价格,14%水,下同),同比下降0.52~0.64元/kg。
第二阶段:4月~5月,随着余粮数量的减少和临储拍卖的进行,玉米价格恢复性增长,农民出售价格为1.36~1.46元/ kg,同比下降0.14~0.40元/kg。
第三阶段:6月~9月,基层余粮见底,市场供需格局阶段性偏紧,玉米价格企稳运行,农民出售价格为1.58~1.60元/ kg,6~8月同比下降0.08~0.10元/kg,9月同比上涨0.04元/kg。
第四阶段:10月~12月,新玉米陆续上市,港口贸易商和南方销区贸易商收购积极,为促进玉米上量、加工企业提价收购,玉米价格在波动中上行,农民出售价格为1.40~1.48元/ kg,同比上涨0.04~0.20元/kg。11月中旬价格处于低位,如榆树市环城乡和公主岭市刘房子镇新粮上市初期,开秤价格略高于2017年同期,30%水潮粮价格为1.20元/kg;11月中旬,港口贸易商减少,价格向下波动,30%水潮粮价格降至1.12元/kg;11月下旬至12月末,农民存粮水分大多为22%,华北和南方贸易商认为吉林省玉米品質好,纷纷提前订购,加工企业上调收购价格,30%水潮粮价格涨至1.28元/kg。
3.2购销形势
3.2.1加工企业需求旺盛,玉米产地消化能力增强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加工企业成本下降,同时国家对加工企业实施奖补政策,经过近两年的恢复,行业开工率迅速提升,车用燃料乙醇的推广使用促进酒精行业产能的扩张,2017年加工企业对玉米的需求整体旺盛,产地消化能力增强,促使收购价格在波动中不断提升。2017年4季度加工企业玉米平均收购价为1511元/t,同比增加73元/t、提高了5.1%。
3.2.2品质优势突出,外地贸易商和饲料企业收购积极 2017年气候条件较好,吉林省玉米品质较好,港口、华北、南方销区的贸易商收购意愿强烈。据公主岭万欣合作社负责人介绍,11月上旬港口贸易商前来公主岭收购玉米的较多,价格上涨明显,港口贸易商走后,价格阶段性有所回落。饲料企业对吉林省的玉米也较为关注。如榆树市的增益专业合作社对玉米进行机械籽粒直收,玉米不落地,呕吐毒素较低,属于饲用高品质粮,多家饲料企业积极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烘干玉米的出库价格为1600元/t,比当时市场价高40~50元/t。外地贸易商和饲料企业收购积极性增加,对玉米市场形成有力支撑。
3.2.3 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增强,市场反应敏锐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农民利用多种途径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和资讯,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对市场情况掌握比较明晰,对市场动态跟踪比较及时,对市场反应比较敏锐。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某家庭农场负责人说:“今年玉米价格变动比较频繁,我们也天天上网看,经常关注‘农业苑、骏景农业、农管家等公众号的信息,卖粮前随时掌握本地和周边玉米价格的变动。”
4 展望及建议
2017年年底,吉林省各地区玉米售粮进度为30%~40%。由于今年玉米价格相比去年有所提高,基层农户对市场前景看好,急于还贷或过年用钱而扎堆卖粮现象弱化。加工企业收购量达不到预期,为吸引粮源补库,收购价格处于较高水平。春节后,加工企业利润收窄、继续提价动力不足,如果市场价格达到贸易商心理预期,走货即将加快,可能会促使玉米价格暂时性向下小幅波动,但随着基层农民余粮逐渐减少,吉林省玉米供需格局将局域性偏紧,预计后市玉米市场整体上可能稳中偏强。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玉米产业健康发展,建议积极鼓励农民合作社成立联合社等综合性规模经营主体,因为其不仅具有生产经营功能,还具有为农民提供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文娱养老等社会事业功能,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不仅要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内转外输,还要建立良好的信誉,才能降低经营风险;建议农民掌握精准的肥料掺混技术挖掘化肥减施潜力,通过手机测土配方施肥,按照“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精确掺混成“私人定制”的复合肥,既节约成本又符合个性需求;建议相关部门增加大型农机具的购置补贴并实施贷款贴息政策,促使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以节约人工成本;建议加大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市场研判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长梅.价补分离+市场化定价 玉米市场进入新的价格区间——2016年玉米市场回顾与2017年展望[J].饲料广角,2017(02):30-34,47.
[2] 习银生,杨丽,吴天龙.2016年中国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2017年展望[J].农业展望,2017(04): 4-9,14.
作者简介:孟祥萍,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信息统计分析;于伟,本科学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信息统计分析;张学锋,硕士,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