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燕
贡嘎曲德寺又称贡嘎多吉丹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岗堆镇,海拔3 598米,距拉萨约70千米,北邻雅鲁藏布江南岸,寺院东依后山,形似张开翅膀的大鹏金翅鸟。1464年,宗巴·贡嘎南杰创建的贡嘎曲德寺,是萨迦派教法在前藏地区重要的传承寺院。在贡嘎曲德寺的创建过程中,钦孜画派的创始人钦孜切莫·南杰居士在1464-1476年亲自率领创作团队,绘制了贡嘎曲德寺所有殿堂的壁画。
历经数百年的历史演变,目前贡嘎曲德寺壁画中还保存有几处绘于15世纪的壁画:第一处,位于主殿一楼赤增康殿门南、北壁各一铺。南壁为《道果传承图祖师图》,北壁《为喜金刚本续传承祖师图》。其中,《道果传承祖师图》中主要为贡嘎曲德寺道果传承祖师中的萨钦·贡嘎宁布、索南孜摩、吉尊·扎巴坚赞三位,三位皆着白衣,也被称为“白衣三尊”。这幅壁画构图主次有序,内含宗教地位及关系,呈现主尊面积最大、其余尊像皆小的逻辑关系。第二处,位于主殿一楼转经道内壁的《十二宏化图》,因人为涂抹,现毁损较严重,画面已模糊不清。第三处,位于主殿一楼大经堂东配殿东壁、西配殿西壁、转经道外壁,原本绘有一套完整的108品《如意藤》本生故事,因地震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目前仅剩下21品,甚为可惜。这套《如意藤》壁画中主尊被故事情节穿插,两主尊的间距为250厘米,皆高180厘米,宽100厘米。画面主要采用绿、红、土黄、白等色绘制而成。第四处,位于密宗喜金刚殿内的东、南、西、北四壁,主要绘密宗诸多本尊及随侍。
在贡嘎曲德寺贡桑孜僧院、哲蚌僧院两处建筑中,还保存有早期的壁画。贡桑孜僧院位于主殿北侧,殿门廊两侧绘四大天王,东西两侧绘有道果上师及尊者数位,背景多为绿色草地、各色山石、树木、云彩。有的着红衣,有的赤裸上身,皆面向主尊,神情专注、投入、生动。一楼北面绘有阿底峡师徒三尊、红衣三尊、宗喀巴大师师徒三尊、玛尔巴师徒三尊。一楼大殿东、西、南壁全部绘红底金色单线描千佛图。哲蚌僧院位于主殿南侧,走廊南北两侧绘有十六罗汉及两位主尊。二楼天窗阁北侧面共9位尊像,主尊有绿色背光、粉色头光,左手手持藏蓝色钵,着红底格纹袈裟,连坐两侧列比例较小的随侍两位,左侧随侍双手持法轮敬献与主尊。右侧随侍双手捧钵恭敬奉上。主尊莲花座呈红、绿、蓝三色莲瓣。此壁自东向西排列第五位罗汉头光绿色,着红底蓝色格纹袈裟,内穿橘色僧袍,左手食指指向天空,右手持扇,面朝主尊反方向,与其余7位罗汉均面朝主尊动态不同。大殿二楼天窗阁南侧为8位罗汉与主尊像,皆绘山石、树木、花草。主尊藏蓝色背光、绿色粉边头光,着红色袈裟,结跏趺坐与蓝、绿、粉三色仰莲瓣日轮之上,神态平静、祥和。二层天窗阁南壁自东向西第6位罗汉座下绘一拱形小桥,第9位罗汉也将面反向主尊,双手向前,张口状,像是在向后面的人说什么。此罗汉双手之上位置绘一白塔。其余7位罗汉皆绘三分之二侧面脸,面向主尊。哲蚌僧院一层主要壁画为红底单钩金线千佛图,壁画从距地面约67厘米处起画,由绿红蓝三色边饰为底线,将一层北、西、南壁分7横排绘满。东面为内嵌式佛殿,约4柱,内无壁画。
从上面几处15世纪钦孜切莫·南杰居士绘制的壁画,可以看出,贡嘎曲德寺的壁画巧妙地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化构图与造像模式,将汉地青绿山水融入背景,从而逐步替换旧有尼泊尔风格背景,逐渐建立起钦孜画派绘画语言体系。目前,根据《司徒古迹志》等文献记载,钦孜切莫·南杰居士参与绘制的壁画除了贡嘎曲德寺之外,还有3处,分别是扎顶布寺的三幅噶举金曼唐卡,1472年的扎·强巴林寺狮子座大塔内80个佛殿中的大量造型独特、绘制精美的雕塑、壁画,以及1506年羊八井寺的壁画。不过,这三处的早期壁画多已不存。
西藏壁画传统构图布局中主要采用三种构图形式。
一是中轴对称式构图,它是藏族传统绘画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构图范式。这种构图是根据表现内容把所要表现核心形象安排在画面中心位置,尽力安排主要题材放置在画面黄金分割线之内,以画面视觉吸引力最强的部分表现敦厚、沉重、深沉的平衡感。
二是“重复母形”式构图,其通常以一位尊像为母形,在画面核心位置并排横向铺陈两位或两位以上大小相同的本尊佛、祖师等尊像。还有一种“重复母形”式构图是将成百上千大小相等的主尊佛、祖师等尊像构制在一幅画面之中,形象规整排列,形成画面布局与结构形式。典型范式就是以一棵树的根、茎、叶为构图结构,整齐划一排列,组成画面基本结构。上下左右整齐、重复排列的母形是此种藏族绘画别具一格的特殊构图形式最突出的特征。上师供奉图便是此类构图范本中的经典之作。
三是不规则式构图,它是指除保留画面本尊形象的核心视觉位置以外,其余画面的背景和本尊周围随侍的动作、形态,以无规律、自由、不规则的构成形式组合成整个画面。世俗、现实生活多应用此法。核心位置主体形象基本保持不变,依旧体现一贯的严谨性、宗教性。主体形象之外的人和物根据画面需求自如排布,绘制者自由安排背景空间。此类构图不仅体现宗教绘画神秘性、严肃性,还增加了平衡画面气质的自由性、活泼性。
钦孜切莫·南杰居士在借鉴上述西藏壁画传统绘制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长期的艺术创作经验,大胆突破西藏壁画的传统构图方式。他创造性地在构图中频繁地使用圆形、梯形等相似或相同的几何母型,合理运用艺术语言及技法,因地制宜地巧妙安排壁画基本构图,创作的壁画产生了稳定、浑厚、充满自信的韵律美感。
贡嘎曲德寺喜金刚殿壁画不仅构图形式丰富,还熟练应用对比色、邻近色进行色彩搭配,形成了色彩绚烂的艺术效果。
贡嘎曲德寺壁画的色彩选择不可能全部采用现实中写实的色彩,而是与当地的矿石、植物、金属等材料制作的颜料品种进行搭配。经现场数据采集后仔细分析认为,在15世纪建寺初期的西藏贡嘎地区,壁画常用原色仅有几种——红色、黄色、橘色、藏青色、綠色、金色、黑色、白色等,后经绘制者调配,变化出丰富多彩的颜色。钦孜团队的画师用不同冷暖、纯度、明度巧妙组合搭配,精心组织不同面积的色彩进行布局,从而创作出丰富独特的壁画色彩关系。
色彩组合运用也极具特点。第一组色彩组合是邻近色的对比。将壁画画面的色调控制在一种或临近的两种色调之中,通过明度、冷暖、纯度的区分产生变化。壁画画面整体气氛和谐、局部变化丰富。例如,喜金刚殿北壁西铺时轮金刚明妃右腿黄色与背光红色形成邻近两色对比、和谐统一。第二组色彩组合是对比色的弱对比。画面采用一组或多组对比色,通过明暗、鲜灰的调节,画面整体气氛和谐统一。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橘色与蓝色为色相环上主要三组对比色。喜金刚殿西壁南铺大轮金刚手莲座粉红色与淡绿色两色相连莲瓣对比,红色纯度降低,明度提高,变为粉红色莲瓣,绿色纯度降低、明度提高变为淡绿色莲瓣。两个相邻莲瓣色彩生动呈现出淡雅、高贵、轻盈的物象特质,使整铺壁画极具吸引力。第三组色彩组合是对比色的强对比组合。采用对比色的强对比,画面效果突出、浓烈。喜金刚殿北壁主尊持嘎巴拉碗喜金刚绘制即采用对比色的强对比,黄色方框线中持嘎巴拉碗喜金刚右脚下所踩“大自在天”蓝色身体与橘色日轮产生强烈对比。北壁持嘎巴拉碗喜金刚左下脚绿色云与红色背光也采用对比色的强对比。多重对比色的强对比与大面积对比色的运用,充分体现喜金刚殿主尊最鲜艳、醒目的宗教地位。
贡嘎曲德寺的壁画在15世纪西藏美术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画面气质、笔韵皆属上品,展现当时钦孜画派高超、熟练、生动的艺术水平。贡嘎曲德寺壁画是钦孜画派早期杰出的代表作,更是15世纪后期西藏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象征着西藏本土绘画艺术的成熟,在西藏美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项目“浅析贡嘎曲德寺壁画及美术特征”(项目编号:2015-GSP-1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