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阁
摘 要: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初中教育教学中有着为青年成长、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奠基的深远意义,是新时期素质教育下的关键一环。多年来教育教学实践证实,语文学科教学是能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最为适宜和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语文教学 爱国主义 融入 整合 升华
初中阶段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时间,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健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爱国主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之一,有着凝聚民心、助推社会发展、丰富精神生活的巨大作用,是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品质。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初中教育教学中有着为青年成长、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奠基的深远意义,是新时期素质教育下的关键一环。而语文学科无疑是能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最为适宜和有效的手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融入”。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入传统教学内容中,或在传统教学内容中发掘出爱国主义思想;第二步是“整合”。关键是让学生充满兴趣地接受教育,进行思考,领会教育的精髓;第三步是“升华”。使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更走进学生生活,潜移默化地培养爱国主义思想。[1]
在“融入”阶段,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提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并与教科书等传统教学内容进行融合。这要求教师读透教材、深挖教材,是一個需要大量思考的过程。事实上,古诗词、现代诗、散文等均有提炼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甚至说明文也能与爱国、民族自豪感等情感相结合。古诗词中的边塞诗展现着戍边将士守关报国的英勇豪迈,饱含诗人忧国忧民的思虑。譬如王昌龄的《出塞》、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文人陈情明志的独白,大多讲述自己或先贤身处险境仍坚守风骨的高尚品格。譬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孟子》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内忧外患时不乏争取民族独立、激励国人自强的肺腑之言。譬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浩瀚历史中也有位卑不忘忧国、无私奉献个人的英雄故事。譬如《唐雎不辱使命》、杨振宁的《邓稼先》;祖国的壮美河川和古建筑的巧夺天工让人赞叹,更能激发民族的骄傲感和自豪感。譬如郦道元的《三峡》、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可见,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只能依靠董存瑞炸碉堡等学生们早已耳熟能详的故事,也不是只有抗日战争才能彰显爱国精神,很多教科书上的内容都可以从侧面反映爱国主义精神,是潜移默化教育的极佳方式。教师通过巧妙引入和引申讲解,可以为教学内容赋予有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素质教育意义。
学生接触到爱国主义内容后,教育就需要进入“整合”阶段,此时思考和领会是关键,兴趣则是前提。学生充满兴趣地接受教育,从而引发思考,形成自己的体会,是教育更为深入的目的。要注意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歌功颂德“立牌坊”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会使正值逆反期的青少年感到反感,很难起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绝不能突兀和生硬,要注重循循善诱和寓教于乐,教育的形式尤为重要。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和实践,最终由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深入、发散思考的能力。人物故事类的可以采用戏剧表演形式,如《木兰诗》,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让学生们体会女子从军的艰辛,想象征战沙场的英勇,从而引出木兰替父从军不仅是孝道的体现,也彰显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现代诗可以采用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如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通过朗诵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字里行间的爱国热情,也可以鼓励学生自我创作诗歌,描绘自己心中的祖国;古诗词可以采用背诵比赛、诗词接龙、飞花令等形式,通过小组竞争、发放奖品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斗志,调动学习兴趣,在大量的诗词背诵和赏析中学生将逐渐体会爱国诗人们或戍守边关、或凭吊怀古、或以物明志的高洁品格和忠君大义。此外,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生动的图片、视频来直观的展现祖国风光的秀美壮丽,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培养学生的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通过新颖的外国故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寓言、神话等,侧面教育学生明白,爱国主义不是中国的一句口号,而是千百年来世界人民都追求的崇高品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辅以恰当的引导,将使爱国主义教育鲜活地走近学生,真正地触动心灵,从而引发思考,带来成长。[2]
最后是“升华”阶段,任何教育都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走进生活,有所运用,爱国主义教育也不例外。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和学校活动中引入大量的课外读物,带领学生去看教科书以外的大千世界、悠久历史以及时代风云,拓展学生思维,扩大学生视野,那些课本外的体现爱国主义的优秀人物、感人故事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更深的影响,有着更强的榜样作用,譬如感动中国、苏武等人物传记。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他们明白不是只有载入史册的壮举才是爱国主义,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是合格的爱国者,从点滴小事做起,抚平一面国旗、不参与诋毁国家的网络攻击等都是值得赞扬的表现,从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爱国情怀的有志少年。
总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通过“融入-整合-升华”三步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符合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值得教育工作者不懈探索和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1]结合语文教学特点 提升德育教育实效[J]. 杨汉权. 文学教育(下). 2015(04).
[2]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J]. 高凤群.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