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芳胜
摘 要:对未成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要通过将具体目标抽象后再具体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人心。在班级内部构建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关注特殊孩子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同时,教师要加强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有效途径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年龄大约9—12岁,处于学龄初期,其思维发展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转化的质变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已经对道德准则有了初步本质的概念,并且也开始在道德判断上开始向内化推理过渡。但是,他们的行为普遍还是基于赞许和人际取向,且由此常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因此,要对该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当找出致使学生出现言行不一的内在心理原因,并进而激发学生内化道德准则的动机,为学生不断践行道德准则创造不断重复的环境和条件。[1]
一、抽象目标具体化,深化价值观
学龄初期的孩子,开始具有从具体事物抽象出概念并进而再具体化的能力,但多数时候,他们的逻辑思维还是具体形象的。此时,教师就应该把孩子心目中零散的道德具体行为整合成一种框架式的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入到孩子的心目中,并进而再具体到他们的行为中。[2]
在教学实践中,我先要求孩子们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这12个词。当然,此时的孩子们是不能够理解每个词真正的含义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每个孩子的心目中,已经基本构建了国家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观念,并且在他们的心目中,总有一些具体的行为是和这些词相对应的。
在让孩子们对这12个词形成条件反射的同时,我会赋予这12个词相对应的具体行为,并将行为对应深化、强化。
一方面,我就让孩子们明确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而每一种行为我都会赋予它们一定期望值,随时抓住孩子们做出的一些很好的或许是无意识的诚信、友善的行为,及时在全班面前做出表扬,进行一种正向的激励与强化。而对于许多孩子们习惯性出现的不好的行为,我会以监督示范的方式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符合价值观要求的。[3]
另一方面,我不断地给孩子们讲《品德与社会》九册教材中年轻人渡船时“七个背囊”、“曾子杀猪”等“人无信不立”的故事,讲郑成功收复台湾、屈原等民族英雄的故事,讲爱国人士杨振宁、邓稼先、华罗庚、钱学森、中国女排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让孩子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应的具体行为有了更深刻而清楚的认识。这种抽象目标再具体化的过程,以榜样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入孩子心目中,成为他们行为的一种指导原则和本能规范。
二、培养小助手,内化监督
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心目中,但处于中、高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普遍存在言行不一致,自制力不足的问题。他们明白应该做出的行为和道德判断,但也会无意识地犯错。因而,要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要在孩子心目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更要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自我监督机制。
此时,小助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一个好的班级环境和一群负责、优秀的小助手是密不可分的。他们身在班级中,相比教师,他们更是与整个班级同学朝夕共处,因而,他们更能实时能动地监督和改进班级环境和氛围。当一些孩子出现无意识地行为时,小助手能够迅速地进行监督和纠错,同时,小助手的行为又受到其他同学的监督,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内部监督机制,对于在班级中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良性循环的监督机制也会在适时的引导下转变为孩子们一种自觉性的自我监督的行为。
小助手是班级的榜样,也是班级内部监督最关键的执行者。通过强化他们的品格及在班级的地位,班级的内部自我监督就像按了启动开关,开始成功地运行。
三、关注特殊学生,由心引导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要培育和践行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在整个班级形成氛围,更应该关注个别在深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有障碍的特殊生,分析他们特殊的心理,发现他言行不一的症结,对症下药。
我班有一个小小个子的孩子,他没有约束力,极其贪玩却又性格倔强。平时,他总是不交作业,总是逃避责任,不守信用。开学后不久的一天,他再次出现不诚信的行为,我抓住机会开始对他进行教育。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之所以总是逃避责任,不守信用是因为还没有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无意识行为的后果,没有下定决心改正。于是我采用了激将法,先沉默地盯着他,并进而让他感受到我对他深深的失望,激起他的愧疚和自我反省。我沉默着给他时间,让他进行自我反思,让他深刻意识到逃避和不守信用是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并进而利用他的倔强的个性,让他下定决心改正错误。在后来的时间里,他也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进。我持续给他正向的激励,鼓励他不断改正行为,形成习惯。家长也告诉我,孩子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1.我认为,一切的关键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内化,而这里教师自身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意义更深远。朱光潜在《儿童心理学》中就有提到:“导致儿童言行不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模仿对象言行不一”。因而,要有效地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首要应注意自身修养的完善。教师要完善自我修养,关键就是学习。教师应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古人言“工夫在诗外”。实际上,教师应学习的远不止于此。
作为教师,我们应多读书。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可以使人沉淀,使人厚重。教师应涉猎各类书籍,关于孩子心理的、营养的,为人处世的,人生感悟的,名人故事的,科學管理的等等,这些积累都会在人们无意识时通过人们的言行举止透露出来并进而影响别人。这样的积累也最终帮助教师自身树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教师建立和践行社会道德行为,并最终辐射到广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形式探讨[J]. 靳玉军. 课程.教材.教法. 2014(12)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 王学俭,李东坡.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04)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民教育全过程探究[J]. 邓斌,杨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