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要:《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所著的史料笔记。书中记载了丰富的名物词,为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该书中大量的语料可补正《汉语大词典》在条目漏收、例证迟后等方面的缺失。
关键词:《容斋随笔》;名物词;《汉语大词典》;补正
《容斋随笔》(包括《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内容繁复,是关于历史、文学、天文星象、山川风物等诸多方面的笔记。该书有丰富的名物词,且部分名物词作为《汉语大词典》的首证或孤证,具有极大的语料价值。《容斋随笔》名物词的研究对《汉语大词典》的编撰及完善有重要价值。《汉语大词典》词目繁多且内容较全面,释义精确且书证丰富。《汉语大词典》虽为“古往今来汉语词汇的档案库”[1]2,但编撰时并不能做到完备。由于典籍繁多,《汉语大词典》在立项、释义及书证材料等方面难免存在一些疏漏。笔者将《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名物词的整理成果对《汉语大词典》进行些许补正。
一、《汉语大词典》漏收条目
汉语词汇本就浩瀚,每部词典不可能将词语收罗殆尽。《汉语大词典》作为词典,本有自身的收词原则,然不免存在本应收录的词而没收的疏漏。笔者将《容斋随笔》中出现的名物词一一考察,将《汉语大词典》中失收的条目进行增补,并提出建议收词。碍于篇幅,本文选取11个名物词(包括动植物类4个,服饰类2个,器物类5个)作分析,对《汉语大词典》进行补遗。《汉语大词典》中未出现的词语释义将根据上下文语境及参考其他辞书来略加注释。
【彭螖】生于海边的一种小蟹。体较蟛蜞小。或称为“彭越”。
四曰彭螖。螯微毛,足无毛,以盐藏而货于市。(《容斋四笔》卷第六,临海蟹图,p684)
按:“彭螖”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尔雅·释鱼》:“螖蠌,小者蟧,即彭蜞也。”郭璞注:“螺属,见《埤苍》。或曰,即彭螖也,似蟹而小。”这说明“彭螖”应与“螖蠌”为同类,即为生于海边的一种小蟹,形似蜘蛛,寄居在空螺壳内。《世说新语》:“今彭蜞小于蟹,而大于彭螖,即尔雅所谓螖蠌也。”可见“彭螖”体积较“彭蜞”小。但在《岭表录异·卷下》“彭螖,吴呼为彭越。盖语讹也。足上无毛,堪食。吴越间多以异盐,藏货于市。”“彭螖”与“彭越”同指一物,《汉语大词典》解释“彭越”与“彭蜞”同,为一种体小少肉的蟹,但体积较螖大。[2]1130这显然有失准确,“彭越”与“彭蜞”两者有体积大小有差异。因而“彭螖”应指生于海边的一种小蟹。体积较彭蜞小,或称为“彭越”。
【白脚莎】植物名。与“王刍”同,也称荩草。
若白脚莎、菉豆,安得云猗猗青青哉?(《容斋随笔》卷第六,绿竹青青,p77)
按:毛公解《卫诗·淇奥》分绿竹为二物,曰:“绿,王刍也。竹,萹竹也。”郭璞云:“王刍,今呼白脚莎,即绿蓐豆也。”部分文本也将“白脚莎”称为“鸱脚莎”,《尔雅注疏》:“菉,王刍。(菉,蓐也。今呼鸱脚莎。○菉,音绿。)”。又《本草纲目别名录》:“荩草(黄草 绿蓐草 鸱脚莎 绿竹草 王刍)”。这几组词为同实异名关系,因而可知“白脚莎”也称“荩草”,即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卵状披针形,秋季开紫褐色或灰绿色的花,茎和叶可作染料。
【苦?】植物名,苦菜的俗名。
予按荬菜即苦荬,今俗呼为苦?者是也。(《容斋续笔》卷第十,p335)
按:荬菜、苦荬与苦?同指一物。“?”为“笃”字的异体字。《中华字海》:“?同‘笃。字见魏《高庆碑》。”[3]279“?”与“笃”意义无区别,只是书写不同。洪迈将“苦?”作为“荬菜”的俗称,“?”与“荬”意义无丝毫关系,但为何称“苦?”呢?据考察,“笃”在吴方言中为语气词,相当于“哩”。《中国地方戏曲集成·江苏卷·昆曲<刺梁冀>》:“嗨!说起仔梁冀个奸贼!(掩口两边望)定头要俚上刀山下油鍋末称我的心笃!”因“?”同“笃”,在“苦?”一词中,“?”也为语气词。一方面,“荬菜”本为苦菜,其味很苦,所以当地人因感叹其味苦,所以取名为“苦?”;另外,洪迈本为饶州人,《容斋随笔》中吴方言涉及颇多,“苦?”的俗称也较合理。
【裩带】裤带。
脚有肉栨者,取莨菪根,系裩带上,永痊。(《容斋四笔》卷第三,雷公炮炙论,p648)
按:“裩”同“裈(?)”,指满裆裤。《急就篇》:“襜褕袷複褶袴裈。”颜师古注:“合裆谓之褌,最亲身者也。”可知“裈”乃是穿在里面,为最贴身的裤子。又《类篇·衣部》:“裈,或作裩。”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裩》“裩,三代不见所述,周文王所制裩长至膝,谓之弊衣,贱人不下服,曰良医,盖良人之服也。至魏文帝赐宫人绯交裆,即今之裩也。”可见“裩”指满裆裤始于魏晋后。“裩”既指裤子,“裩带”则指裤带。
【皂?襜】古代一种粗短的便衣。
闻太宗时,宫人惟系皂?襜,元德皇后尝以金线缘幨而怒其奢。(《容斋三笔》卷第十四,夫人宗女请受,p582)
按:“襜”同“襜褕”指古代一种较短的便衣。其有直裾和曲裾二式,为男女通用的非正朝之服。“皂绸”则为一种服饰织料,《水浒全传》:“上穿一领皂绸衫,腰系一条白搭膊,下面腿絣护膝,八搭麻鞋。”这种织料较粗简,通常为平民和低等民众所穿着。因而“皂?襜”指一种粗短的便衣。
【戏龙罗】宋代名贵的丝织品,仅供皇家使用。
崇宁间,中使持御劄至成都,令转运司织戏龙罗二千,绣旗五百。(《容斋五笔》卷第二,谏缭绫戏龙罗,p829)
按:“戏龙罗”为宋代特有且较名贵的丝织品。《宋史》中有提及,且所述与《容斋随笔》同。朱启钤在《丝绣笔记》目录中有提及戏龙罗:“宋戏龙罗、宋轻容方空纱”。[4]目录我们可知“戏龙罗”是宋时的特色织物。另《宋史》卷三五四:“常奏:‘旗者,军器之饰,敢不奉诏。戏龙罗唯供御服,日衣一匹,岁不过三百有奇;今乃数倍,无益也。”从上述可确定,“戏龙罗”只作为皇帝服饰衣料,产出较少,非常稀有且较名贵。
【水茄】茄子的一种品种,常为白色。
浙西常茄皆皮紫,其皮白者为水茄。吾乡常茄皮白,而水茄则紫。(《容斋四笔》卷第五,p666)
按:《容斋随笔》中指出在浙西一带将白皮的茄类成为水茄。结合地方志,《咸淳临安志》卷五十八:“茄有圆白莹嫩者名水茄。”《会稽志》卷十七:“今会稽有水茄,亦名银茄,云是新罗种,形如鸡卵。
【库路真】漆器名,唐宋时期襄阳地区进贡的珍品。
库路真者,漆器名也,然其义不可晓。(《容斋四笔》卷第八,库路真,p701)
按:“库路真”是唐宋时期襄阳郡进贡的珍品。“库路真”为漆器名,最早见于《唐六典》。《新唐书·地理志》也作“库露真”。“库路真”和“库露真”指一物。显然,“库路真”应为外来音译词,“路”与“露”并无实意。唐刚卯先生认为“库路真”极大可能来自鲜卑语,与回语中的“库穆什”谐音,涵义是银。唐·皮日休《诮虚器》:“襄阳作髹器,中有库露真。持以遗北敌,绐云生有神。”可见,“库路真”为襄阳地区特别名贵的漆器,用来馈赠给北方少数民族政权。[5]107《文献通考·土贡考一》:“襄阳郡贡五盛碎古文库路真二具、十盛花库路真二具。今襄州。”唐宋时“库路真”的计量不同。唐时襄州“库路真”漆器以“具”计,宋时则以“品”计。“品”指“库路真”漆器品种。而具体每件“库路真”漆器,唐时以“盛”计,宋时以“乘”或“事”计。唐宋时“库路真”为光面斑纹漆,以“乌漆”为主,其纹理有“碎石文”与“花文”两种。
【金汁礮】粪清做的砲。
四年正月,益生兵传垒,昼夜进攻,鹅车、天桥、火车、冲车丛进,仙随机拒敌,又为金汁礮,火药所及,糜烂无遗,而围不解。(《容斋五笔》卷第六,李彦仙守陕,p874)
按:“金汁”即为粪清。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火药料》:“毒火以砒,碙沙为君,金汁、银锈、人粪和制。”钟广言注:“金汁:即‘粪清,用棉纸过滤后贮藏一年以上的粪汁。”《水浒传》第六三回:“准备檑木炮石,踏弩硬弓,灰瓶金汁,晓夜隄备。”“礮”同“砲”。金汁为砲的制作原料,“金汁礮”即为用粪清做的砲。
【赤侧钱】汉钱币名,以赤铜为外边,故名。
郸侯周伯居,坐不收赤侧钱。(《容斋随笔》卷第七,汉晋太常,p96)
按:“赤侧钱”为汉武帝时期的铸币,一枚官铸的赤侧五铢钱就相当于郡国五枚五铢钱。《史记》卷三十:“郡国多柬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锺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后因引起民间疯狂盗铸而废除。
【渖墨】墨汁。
予向来守郡日所得者,刓缺两角,犹重十斤,渖墨如发硎,其光沛然,色正黄。(《容斋续笔》卷第十二,铜雀灌砚,p363)
按:“渖”同“瀋”,本为“汁”义。《说文解字·水部》:“瀋,汁也。”“墨”与“渖”在文献中常以“墨渖”形式出现,如:宋·陆游《杂兴》诗之五:“净洗砚池潴墨渖,乘凉要答故人书。”等。“墨渖”为墨汁,那么“渖墨”亦为墨汁。
【篖笪】竹编的粗席,用以盖屋或船。
竹工谓屋椽上织箔曰篖笪。(《容斋五笔》卷第一,俗语有出,p814)
按:“篖”“笪”均为竹编的粗席。《太平御览》卷七百六十六:“《方言》曰:‘筕,户当切。篖,音当自关而东,周洛楚魏之间谓之倚佯,自关而西谓之筕篖,南楚之外谓之篖。郭璞曰:‘筕篖,似蘧蒢,直丈而粗,江东呼为笪。”“篖笪”指竹编的粗席,只见于《容斋随笔》中,其他文本均单字使用。“篖”常以“筕篖”形式指竹编的粗席;“笪”指粗竹席。“篖笪”为方言俗语,指竹编的粗席。
二、《汉语大词典》书证晚出
《汉语大词典》在编撰时极力做到源流并重,却碍于词汇研究成果有限和汉语专书语料的丰富性等原因,《汉语大词典》在援用书证时并未完全做到溯源,仍存在用例滞后的例子。现将收集《容斋随笔》中已出现的名物词而《汉语大词典》书证晚出的词语提出,从而为《汉语大词典》提供更早的书证。
【蕨萁】蕨苗。俗名蕨菜。
吾州外邑……皆绵亘百余里,山出蕨萁。(《容斋三笔》卷第六,蕨萁养人,p479)
《汉语大词典》首条例证引用元·王祯《农书》卷十:“栖于山者有葛粉、蕨萁……皆可以济饥救俭。”《容斋随笔》中早已出现“蕨萁”的说明。“蕨萁养人”中谈到饥荒年时,百姓靠挖蕨萁根来存活。“蕨萁”最早出现于宋代,显然,据《容斋随笔》可作为宋例。
【鹿砦】军营的防御物。
鹤庄、鹿砦、孔翠诸栅,蹄尾以数千计。(《容斋三笔》卷第十三,政和宫室,p569)
《汉语大词典》此义项引用现代作家茹志鹃《百合花》:“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破第一道鹿砦,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進街了。”《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容斋随笔》中早已出现“鹿砦”的用例。
【火药】受热或撞击后立即引起爆炸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四年正月,益生兵传垒,昼夜进攻,鹅车、天桥、火车、冲车丛进,仙随机拒敌,又为金汁礮,火药所及,糜烂无遗,而围不解。(《容斋五笔》卷第六,李彦仙守陕,p874)
《汉语大词典》首条例证采用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火药》,显然引证滞后。唐朝末年,火药就已经运用于军事,宋代战争不断,促使了火药的发展。北宋时,政府还建立了专门的火药作坊,后来火药武器也在不断发展。明《天工开物》虽对“火药”进行专述,但不应作为首条例证。《容斋随笔》中已出现了“火药”一词,据此可补充宋例。
【秤权】秤锤。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容斋随笔》卷第七,洛中盱江八贤,p90)
《汉语大词典》中此义项仅见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孤例,据《容斋随笔》可补充宋例。其首证可推至唐代,如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曰:“权,谓秤权。”宋·董正功《续家训》卷七:“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秤权,旁有铜涂镌铭二所。”
【伏龙肝】中药名,即灶心土。土灶底部中心黄褐色的焦土。
本草伏龙肝,陶隐居云:“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呼为伏龙肝。并以透隐为名尔。”(《容斋四笔》卷第五,伏龙肝,p666)
《汉语大词典》中“伏龙肝”仅引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土·伏龙肝》孤证,据《容斋随笔》可补充宋例。其首证可推至汉代,如《华佗神医秘方真传·妇科门》:“交接出血疼痛并非初次交接,而阴中出血,疼痛难忍者,可用:桂心 伏龙肝各二分。”
《容斋随笔》中的名物词是极丰富,涵盖内容也是多样的,具有重要的语料学价值。书中提及的名物词为《汉语大词典》的编撰提供重要的书证材料。此外,《容斋随笔》中的名物词还能补正《汉语大词典》的不足,如提供更早的书证,增补失收的词目等,对完善《汉语大词典》的编撰是具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吕林湘.《汉语大词典》的性质和重要性[J].辞书研究,1982(03).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1986—1993.
[3]冷玉龙,韦一心.中华字海[M].上海:中华书局,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
[4](清)朱启钤.丝绣笔记[M].台北:广文书局,1970.
[5]潘天波,胡玉康.“库露真”名实新释[J].文化遗产,2013(06).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