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格拉底双向选择中的“圈套”

2018-07-21 20:02戚涨港金
青年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圈套苏格拉底

戚涨港金

摘 要:《普罗塔戈拉》以演剧式的开场记叙了一段苏格拉底对友伴的复述,通过这段转述向我们展示了其与普罗塔戈拉就“公民的德性是否可教”而展开的一场辩论。这场辩论由普罗塔戈拉洋洋洒洒的论证开始,却以其词穷延期谈论而尴尬收场。不难发现,苏格拉底在对话中所设下的多个“圈套”对辩论的走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佯装客气与恭敬给了对方双向选择,实则将对方一步步诱入自己的思维逻辑,这是苏格拉底惯用的技巧。

关键词:苏格拉底;普罗塔戈拉;双向选择;圈套

一、开场白的接招

年轻的雅典青年希珀克拉底迫切地请求苏格拉底将自己引荐给著名的智术师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不慌不忙地对这位青年进行了引导,带着“认真看清楚事情”的统一意见,两人找到了普罗塔戈拉,一场精彩的辩论就此拉开了序幕。

文中是这样引入的:

我说,“普罗塔戈拉,我们来拜访你呵,你瞧,我和这个希珀克拉底。”

“你们希望单独[同我]谈谈,”他说,“还是跟其他人一起[谈]?”

“我们嘛,”我说,“一点儿也没所谓。不过,你听听我们为何而来,你自己考虑吧。”

当有人前来拜访时,普通人往往会选择开门见山了解对方所为何事,而普罗塔戈拉似乎根本不关心他们前来造访的目的。谈话开始前,他便给了苏格拉底两个选择——私下谈或多人共同谈论。这或许是出于普罗塔戈拉对自己的智慧充满信心,或许是出于其虚荣的炫耀之心。而苏格拉底顺利地接下了这一招,他的回答一来默认了希珀克拉底同他的相同立场,二来表达了自己为对方的考虑,三来改变了自己的被动位置——以发问者的身份交还给普罗塔戈拉双向选择的权利。还有一点,苏格拉底可能意识到普罗塔戈拉希望自己给出“愿意和其他人一起谈”的回答,可却偏偏不说,他非要绕上一大圈之后待普罗塔戈拉清楚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后再顺势做出选择。这样做的目的很可能为了自己身旁的雅典青年,他希望希珀克拉底以旁观者的身份能看清所谓的智术师的面目,真正看明白一些事情。苏格拉底此举看似无意为之实则也为后文的辩论营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

二、提问方式的有意设定

当两人就“德性的各个部分各不相同,如同一张脸上各个部分一样”这一意见达成一致之后,苏格拉底开始了较为少见的提问方式:

“那好吧,”我说,“我们就不妨一起来考察,它们每一个究竟是什么性质的东西。首先[考察]这种:正义是做某件事情,抑或不是做某件事情?对我来说,毕竟它显得是[做某件事情],你[觉得]是吗?”

施特劳斯为这段做注解时指出,苏格拉底先行给出自己的回答,是为了不让希珀克拉底的灵魂受到不合适的影响。笔者以为,苏格拉底一改提问的方式可能有着别的考量。在谈话中,率先给出自己的答案在影响对方的思维之时往往还会限制对方的回答——假使对方立即给出与之不同的答案,两人便会立刻就这一差异进行讨论。而苏格拉底的问题,答案往往只有是与否两个,普罗塔戈拉的一再认同使得谈话顺利进行。顺利的背后,苏格拉底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他“求教者”的身份形成了有趣的对比。结合后文,普罗塔戈拉的回答由最初简单的同意变为“被迫得同意这一点”。苏格拉底往往会做出大量类比与假设,当要到理想答案后,他却将之前所有的论断全都推翻,旋即他开始自己的二轮猛攻,以不同的观点对此前的推论产生种种质疑。这样的方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颠覆对方原先的思考逻辑,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在这场对话中,苏格拉底选择这样的方式应该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三、僵局中的步步紧逼

当谈话陷入尴尬无法继续下去时,“始作俑者”苏格拉底却在这个时刻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一方面,他佯装恭敬与谦卑:“毕竟,你有智慧啊——可我没能力[跟上]这些长篇大论,尽管我愿意有这能力” ,另一方面,他也暗示了自己的选择——要不谈话就此结束,要不就普罗塔戈拉将就自己。其实苏格拉底心里清楚得很,在众人面前,对普罗塔戈拉的句句赞美无异于步步紧逼,看似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才华不够无法继续谈话,实则他想借助众人的力量,让普罗塔戈拉不得不选择第二个选项——收起他的那套修辞术,直截了当给出精准的回答。

趁着众人劝阻的当儿,苏格拉底又以识大体的姿态表明,若普罗塔戈拉不愿意回答,那就由他提问,自己回答,然后再请普罗塔戈拉给出自己简短的看法。在这里,苏格拉底在提问者与回答者之间来回切换,这既是为了辩论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希珀克拉底的照顾,如果苏格拉底不及时制止普罗塔戈拉长篇大论的发言,那么在场的多数青年由于缺乏判断的知识,囿于逻辑上的含混,很容易被迷惑乃至说服。尽管苏格拉底会对这些说法予以纠正,然灵魂受到的伤害却无法弥补。因此,苏格拉底在辩论中力求简短与简洁,其目的便是给青年们营造一个较好的环境。

这是一次非常典型的关于“节制的正义”的实施。苏格拉底简要表明自己纯粹想要解开疑惑,没有别的用意之后再度将话题引向了谈话的最初——关于德性中的智慧、节制、勇敢、正义和虔敬。随即针对普罗塔戈拉提出的勇敢与其他的差异,两人又展开了深入的辩论。

此时,苏格拉底已经为这场最后的辩论设置好了一切理想的条件。在这些预设好的环境之下,普罗塔戈拉无法抽身,无法使用自己厉害的修辞术,没有过多的思考时间且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他亮出“勇敢与其他德性完全不同的”观点时,苏格拉底立即以最简单的“权衡术是一种技艺和知识,而勇敢者求取可怕的事情正是出于自己的学识”的论证出色地给予回击。至此,普罗塔戈拉“不再愿意点头,也不吭声”,他最后说出口的“你自己完成它吧”暗示了自己的心力交瘁,力不从心,已经没有办法继续讨论了。而其随后所说的“如果你会成为凭智慧而受到敬重的人,我不会感到诧异。只要你愿意,我们以后再详细来考察这些事情。不过,这会儿该是办别的事情的时候了”只是表面的客套。在充分領教了苏格拉底的厉害之后,我想应该是不会有这种以后了。

纵览整场对话,众人的加入,谈论的方向以及回答方式的限定,无一不是苏格拉底的 “圈套”中事先埋伏好的。从表面上看,苏格拉底无比温和大度地给了对方双向选择,然而只要稍经考量,抉择的背后都包藏心机,他巧妙地利用了普罗塔戈拉好炫耀的心理弱点,从一开始就步步紧逼。“无知”的苏格拉底在辩论中一如既往地注重对真理的探寻,但此次,他还肩负着保护希珀克拉底的使命——尽力使其在灵魂不受损害的前提下看清楚某些事情。苏格拉底完成得很漂亮,他牢牢控制住了话语权,并使对方一步步陷入泥沼,无法脱身。苏格拉底的完胜不仅离不开自身强大的逻辑思考能力,其在辩论过程中所采用的提问方式以及暗含在选择的“圈套”也同样值得我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柏拉图.柏拉图四书[M]刘小枫编/译.三联书店出版社,2015.

[2]刘小枫编,蒋鹏译,李向利校.谁来教育老师——《普罗塔戈拉》发微[M].华夏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圈套苏格拉底
双倍的学费
狼的圈套
苏格拉底的信仰
小小数迷泽西之时间圈套
苏格拉底
篮球
套圈就是圈套
像苏格拉底一样拒绝
苏格拉底教学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