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自然观产生的思想渊源

2018-07-21 17:55徐萌萌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自然观爱默生

徐萌萌

摘要:二十世纪,人们意识到自然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对于自然的关注度提升。梭罗的《瓦尔登湖》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梭罗实践并吸收了爱默生的自然思想。笔者认为爱默生自然观产生的思想背景主要是清教主义的束缚、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新柏拉图主义、儒家思想的影响三个方面。

关键词:爱默生;自然观;《论自然》

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拉尔夫·爱默生,是美国超验主义的运动的先驱人物,他所带领的超验主义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化的解放运动,这场运动被后世誉为美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爱默生通过自己的作品和演讲,将他的超验主义自然思想传达给众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在工业社会下生存的人类,让人们从他的作品中找到自然的宁静和精神的支持力量。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爱默生的自然观,就需要我们从他的理论背景着手进行研究

一、清教主义的束缚

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在积极的投身于工业化和西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创造主体就是信奉加尔文教的清教徒,他们于1630年乘坐着五月花号来到北美这片从来没有出现过宗教信仰的国家,成为当时人民的精神信仰,带领人们投身入经济建设当中。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产阶级对于金钱的崇拜,对于物质的渴求已经起到了一个反作用,理想與现实的矛盾渴望一个新的社会变革,把美国从清教主义的旧思想中解放出来,追求新的精神价值。于是,爱默生《论自然》的出版就如一股清新的改革之风,吹动美国的思想界。

在爱默生所处的年代,清教的统治已经持续了二百多年,它的影响根深蒂固,但是清教主义的思想明显不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其地位岌岌可危。1836年爱默生在《论自然》的导言中指出:“我们的时代是怀旧的。它建造父辈的坟墓,它撰写传记、历史与评论。先人同上帝和自然面对面地交往,而我们则通过他们的眼睛与之沟通。”(1)爱默生提出一个全新的与上帝交流的方式——保持一种与宇宙的原始联系。

在爱默生的眼中,自然不仅是有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还有精神价值。爱默生认为大自然满足了人类爱美的需求,让人类通过自然美拥有简单的愉悦感。自然让在社会中苦苦挣扎的身心残破之人恢复了健康,恢复了人的身份,在大自然的宁静中,找寻自我。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爱默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爱默生与柯勒律治和卡莱尔的交往、书信往来和阅读其著作的形式,对自己感兴趣的德国古典哲学进行深入的挖掘,形成自己超验主义的自然观。

1831年,爱默生在一次欧洲之行中结识了柯勒律治,并为爱默生解释了康德的先验论,对爱默生自然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借鉴意义。柯勒律治在《宗教沉思录》中提到:臣服于理性的个人意志变成理性的意志,理性也就成了新生者的精神,从而新生者能够与上帝进行沟通,从而获得救赎。柯勒律治对爱默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将理性与精神统一起来,在两者统一的状态下,人类与上帝直接进行交谈,寻求宇宙的意义。通过阅读爱默生的作品,我们发现他笔下的自然是一种抽象的自然,一种理性的自然,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强调直接与上帝建立一种全新的联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爱默生在与卡莱尔的交往过程中,卡莱尔翻译的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的作品,引起了爱默生对于德国哲学的浓厚兴趣,最终两人因为共同的志趣成为了终生好友。受以歌德思想为主的德国超验主义文学的影响,卡莱尔认为宇宙是精神的外衣,而人是精神的外在形式。卡莱尔对爱默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衣匠的改制》中,卡莱尔在《成衣匠的改制》中他写道:“每一颗星星里,每一片草叶上,每一个生灵中,都有上帝的精神在闪耀。”(2)受此影响,在爱默生笔下的自然是上帝的外衣或者说是上帝的化身。借此爱默生明确的通过自然将超灵和人结合起来,。

三、新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关注的是理念,而新柏拉图主义关注的对象是自然。普罗斯诺的“太一说”和“流溢说”认为:“太一”创造万物,但是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流溢”的过程。“太一”溢出“理智”,“理智”溢出灵魂,灵魂最终溢出世间万物。人生的目的就是回归“太一”,人的灵魂凭借“智性直觉”的能力,摆脱肉体的束缚,撇除世间杂念,最终回归到“太一”。在《论自然》中有一段经典的用“透明的眼球”来比喻“理性直觉”的描述:“站在空地上,我的头颅沐浴在清爽宜人的空气中,飘飘若仙,升向无根的天空——而所有卑微的私心杂念都荡然无存了。此刻的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不复存在,却又洞悉一切。世上的生命潮流围绕着我穿越而过,我成了上帝的一部分或一小块儿内容。”(3)在文中,透明的眼球意味着一种直观、静观的认知方式,透明是超验主义精神性的本质,眼球指的是上帝,只有在这种透明的眼球的状态下,人才能够感受到上帝的存在,才能有上帝洞察世界的能力。

四、儒家思想的影响

1836年爱默生第一次接触孔子是乔舒亚·马十曼翻译的《孔子》,其中附有原文和作者对于中国语言文学的评述。1843年,他有幸得到一本戴维·科利译《中国古典:通称四书》,这个译本被爱默生亲切的成为“我的中国书”,它不仅提供了更好的孔子版本,而且第一次介绍了孟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孔子是爱默生唯一熟悉的哲学家,也了解到了孟子的思想,但是作为道家的老子和庄子,他们对于中国思想的影响同样深远,爱默生却从未提起过。“实际上道家比儒家更接近超验主义,但是爱默生从未提起过,原因在于:他毫无所闻。这一疏漏在于担任翻译的早期传教士,这些忠诚的教会人士选择儒家而非道家的大概出于两种考虑:一是实际的,一是观念的。”(4)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5)“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6)根据以上论述可知,在孟子看来,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孟子著名的“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人作为一个社会存在者,受命于天。爱默生认为宇宙间存在一种无所不容、无所不在、扬善抑恶的力量,他称之为上帝或超灵,这个上帝与孟子的“天”是相似的。在《论美国学者》中,他写道:“人与自然是同根所生的,一个是叶子,一个是花朵,两联系与同情在每根血管中呼应着。这条共有的根是什么?它不正是他灵魂的灵魂么?”(7)这句话与孟子所说的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相似的,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五、结语

爱默生是一个对神学、文学、东西方古典哲学和西方近代哲学有过深入研究的哲学家、诗人、散文家、文学家,他的自然思想影响着西方后世诸多的文学作家,之所以影响如此深远,范围如此广阔,得益于他自身丰厚的学识基础。

注释:

(1) [美]爱默生著:《论自然·美国学者》,赵一凡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第1页。

(2)转引自成晓莉:《爱默生<论自然>中超验主义哲学思想变奏探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3) [美]爱默生著:《论自然·美国学者》,赵一凡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第8页。

(4)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第61页。

(5)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78页。

(6)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79页。

(7) [美]爱默生著:《论自然·美国学者》,赵一凡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第77页。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自然观爱默生
由《美国学者》看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爱默生的“尊严 ”
360岁
爱默生的“尊严”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浅谈园林艺术
国内期刊对爱默生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