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丈夫虞棘、儿子虞石束组成的革命家庭
70岁,她仍然在执导电视剧
王少岩孙女虞爽,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学术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在读),曾发表《应对网络空间的国家安全挑战:一场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博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四个关键词》、《网络家园安全亟待全球治理》、《关于我国智库专业化管理的战略思考》等学术文章。
不知从何时开始,满脑子都是逃离。逃离学业的繁重、生活的焦虑、工作的压力,逃离“女儿”、“妻子”、“母亲”种种身份带来的责任。偏又时时被强行推送各种“鸡汤”文章,更令人沮丧:青春已逝,似无一天为自己而活。
炎热闷郁的夏日(2018年7月3日),我和父母在医院陪着95岁的奶奶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那一刻,我的天空里回响起熟悉的曲调:“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珊瑚树红春常在,风波浪里把花开……”那是奶奶导演的电影《红珊瑚》主题曲,被几代人喜爱、传唱。奶奶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很少说起年轻时的故事,而我眼里看到的她乐观积极,每天读书看报,喜欢和我讨论时事,当然,也像所有人的奶奶一样,对我这个唯一的孙女充满关爱与期许。整理奶奶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纸袋老照片以及一叠日记本。猛然问,奶奶的青春岁月向我扑面而来——
照片上,16岁的奶奶高扬着眉,如星的眸,满脸胶原蛋白。太爷爷在洋行工作,思想颇为开明,家里几个孩子都上了学,其中包括奶奶。汉奸伪军占领了家乡附近的蓬莱城,奶奶认定只有参加八路军才能抗日救国。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一所军校,在门口问人家:“收不收我?”一个一米五几的小姑娘,穿着大褂、自力士鞋还戴着眼镜,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人家当然回答“你不行”。可是奶奶很倔强,跟人家说:“我能行,你们先收下我,要是不行,走到哪里就把我丢到哪里!”自此,奶奶有了新的称呼:小八路。而她的一生都紧紧跟随革命队伍,从来没有掉过队。
在军校里学习了半年,奶奶被分到平度五区进行宣传工作,她一边给村民传播进步思想,一边教授妇女读书写字,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小老王”。后来奶奶进入了国防剧团,先是演戏,后是导戏,送走了抗日战争,又迎来了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
我的爸爸出生不久,奶奶和爷爷一起调到了北京,在解放军总政治部文艺处工作。当时文艺界发生了件轰动一时的事儿——评剧名角新凤霞参军。组织上让奶奶协助新凤霞组建剧团,很多评剧演员都慕名而来,其中也包括已故的老艺术家赵丽蓉。
第一出戏《刘巧儿》选在有名的大众剧场演出。没想到的是,当“刘媒婆”第一个出场亮相,台下一小撮人就不断喝倒彩、发怪声。后台有好事之徒添油加醋四处散播,一时间演员们人心浮动,连新凤霞都有些慌张。这时奶奶来到后台说:这事我来负责!她告诉大家,“你们只管放心大胆的演出,其他的事交给我!”
很快她就查明了缘由,原来是团里个别演员因为没能演上重要角色心生嫉恨,勾结了当地的一些混混来捣乱。奶奶果断出招,带人“请”走了闹事流氓,又严厉批评了后台散播小道消息的人。安抚了演员,场下观众的气氛也很快平稳下来,新凤霞出场一亮相便博了个满堂彩……演出圆满成功!
30岁的时候奶奶被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纪录片的编导工作。这和以往的工作又不一样,可是组织上布置的拍摄任务,无论多么艰难、多么困难,她从没说过一个不字。
工作一段时间后,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届导演进修班。进修班的老师都从苏联来,对导演班考生也要求表演舞蹈,奶奶那时已经是“孩儿妈”,从来没学过跳舞,但凭着一腔热情和对表演的理解,她大胆表现,“把梳着的小辫儿都给跳散了”。发榜时候,奶奶惊讶地看到自己竟然榜上有名。当她步入教室,才发现班上只有她和董克娜两个女生。
苏联专家一丝不苟、严格至极,形体、表演、美术……还要到各处去体验生活。经过两年多正规、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奶奶顺利毕业,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片《三个战友》。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女导演,奶奶最广为人知的影视作品是《红珊瑚》。当年,海政歌剧团创作并演出的歌剧《红珊瑚》博得了各界好评,荣获全军第二届文艺汇演的优秀剧目。组织上决定要把这部作品搬上银幕。然而把歌剧拍成故事片谈何容易?既要保留歌剧的形式和其中的精华,又要运用电影的语言表现故事情节。更何况《红珊瑚》歌剧已经深入人心,对其进行再创作,稍有差池就会引发“粉丝”们的不满。
“会不会吃力不讨好?”这样的问题奶奶似乎从来都没有想过。据说,她曾请电影界某位前辈观看歌剧,然后征求他的意见。老前辈说:“这个拍成电影,不太好搞,你看着办吧。”这是个让人泄气回答,反倒坚定了奶奶创作的决心。她一字一句写下分镜头剧本,同时,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电影增加一首主题曲。虽然原来的歌剧中已经有大量优秀曲目,但作为一部电影作品,必须要有一首朗朗上口、辨识度高的主题曲,于是就有了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珊瑚颂》。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的年龄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她从来不会悲悲切切地哀悼芳华已逝,永远都保持着“正青春”的心態,全力以赴地对待今天,充满希望地迈向明天。直到70岁她还在执导电视剧的拍摄,80岁还笔耕不辍出版了两本诗集。在奶奶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王晓棠、田华、陶玉玲等老战友都前来送行,还有许多和奶奶合作过的电影工作者以及喜爱她作品的影迷。
我和奶奶身处的时代不同,成长的道路不同,但她的积极进取,她的敢于担当,让我的那种想逃离压力和责任的情绪瞬间显得渺小……拭去送别奶奶的泪水,把对她的思念化做人生的劲道,书写属于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