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两个孩子的生活,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既陌生又未知的!未来的一切都不在我们的知识体系、经验体系之中,我们惶惶然地面对着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对于新晋二孩妈妈来说,各种未知挑战扑面而来,真的有可能把我们打倒哦!
在杭杭3岁前,我觉得杭杭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他爱笑爱说、反应快、记性好、爱听故事会背诗、运动能力还极强。甚至在怀睿睿的时候,我都觉得二宝不可能比杭杭更聪明了。
可是,睿睿2岁多时,比杭杭会说的话还多、会背的诗还多。甚至现在,幼儿园大班的睿睿差不多已经能看懂三年级杭杭的語文书、数学书,能口算两位数进位加减法,能和杭杭一起上场打篮球,甚至能和杭杭的同学一起联机打王者了。天哪!难道我生了一个赛一个的天才吗?
并且,睿睿的情商似乎也更高一些,他更少发脾气,更擅于冷静思考,更会讨好人,还更会博取同情。相较之下,杭杭就显得直接很多,他会乱发脾气、会哇哇大叫,难道真的应了那句“老大憨老二精”的老话吗?
对于大多数普通父母而言,我们对于预言式的“真理”是相当欢迎的,它们似乎能洞查天机,让我们预先获悉一切。
也许“老大憨老二精”的描述并不精确,并且也很绝对。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不同排行的孩子的确会呈现出一些普遍存在的差异性特质: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个体由于出生先后不同,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的向上意志很强烈,与兄弟姐妹相处,都想争得优越地位,特别是想独占父母的爱。年龄较大的哥哥、姐姐会向弟弟、妹妹发号施令,甚至仗势欺人;弟弟、妹妹自知年幼体弱,却能以柔取胜,因为他们对父母恭敬、听话,能博得父母亲的欢心。总之,儿童都以争取优势为目的,但达到目的的方式和方法是不同的。
美国心理学家凯文·莱曼教授是当代排行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在《排行的秘密》一书中,他向我们揭示了家庭中排行位置对个人产生的影响:老大爱完美、责任感强、有掌控欲,老小多叛逆、幽默、有创造力,而中间孩子则平和、善于交际。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大多数美国总统都是家中的老大或者“代”老大;许多成功企业家都是中间孩子;而大多数喜剧演员都是老小。这几乎是相当典型的不同排行孩子的写照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不同排行孩子的不同特质呢?在这里,我尝试着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一二——
大宝在独享父母之爱的阶段,必然是家庭的中心。而后来的孩子无法享受到这些。所以当二宝出生之后,大宝必然会有落差感,他所体验到的嫉妒是相当直接又有冲击力的。
相对而言,二宝的嫉妒体验会小一些。在他小时候,他也有独享妈妈的需求,但妈妈做不到百分百全心全意对待他。虽然那时的二宝还不会表达,但他也会有行为表现。我在《二孩时代》一书中有一篇文章《挽回睿睿心》,就记录了这样一段体验。当二宝长大一些,看到哥哥姐姐享有特权、表现出能力优势的时候,他必然会向往,所以会表现出争强好胜。
除此之外,在大宝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模仿对象只有成年人,因此大宝会表现得相对成熟。与此同时,父母往往会对大宝寄予较高期望、要求更严格,因此大宝普遍也会更有责任感、有领袖气质。而对小宝而言,大家都把他当小孩子看,他也乐于享受这样的待遇,所以小宝通常会更幽默、更活泼,也相对更散漫一些。
在养育大宝时,我们初为人父母,当时的我们是紧张的、焦虑的、不自信的。所以大宝多多少少也没那么放松。那时的我们会在犹豫不决中不断改变我们的态度,在学习中不断调整我们的方式方法,所以大宝往往会吃亏一些,他常常会成为我们育儿的试验品,他会经历反复无常、喜怒不定的妈妈。所以,他有可能是严肃的、紧张的。
而在我们面对第二个宝宝时,我们放松了很多,小宝也就随之轻松了很多。当我们面对小宝的问题、小宝的挑战时,我们内心是笃定的、是坦然的,因为我们之前经历过,我们有把握陪伴小宝解决那些问题。同时我们更加成熟自信了,在育儿过程中,我们的情绪没那么反复无常了,我们的心态也没那么慌张了。所以小宝往往更放松、更平和、更自信,情商也更高。
大宝想继续独享妈妈、保持他体力、能力上的优势,因此他有可能是骄傲的。长大后他也很有可能有占有欲、权力欲、控制欲。
而小宝则从小需要在竞争中争取自己的权益,但他在体力、能力上会长期处于劣势,因此他会更圆滑,更有策略,更会迂回行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更“精”!
我们之前学习过“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它是促成小宝在学识、能力方面较之于同龄孩子更有优势的重要原因。
在多子女家庭中,小宝在大宝的自然带领下,掌握生活技能与知识技能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小宝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信息、积累的知识、经历的事件与大宝是几乎同质的,因此小宝当然会显得比同龄孩子更加聪明、更加灵活,眼界更开阔、经验更丰富!
当然,以上我们所讨论的是排行顺序对孩子们的普遍影响。但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每对父母的性格、经历也不同,因此不可能用同一个模式来套用所有的家庭,也不能给所有的大宝小宝画画像、贴标签。
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是我们所有经历的总合。孩子之所以成为他们,也是他们所有成长的总合。我们每个人都有天生的气质和特点。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因环境影响而形成我们独有的性格和人格。
乐于见到每个孩子的优势,也悉心接纳孩子们所谓的劣势,他们才能成为更好的、更真实的自己!
作者简介:冯颖,两个男孩的妈妈,浙江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著有畅销书《二孩时代》,贵州卫视、辽宁卫视特邀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