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考点阐释】①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点被称为均衡点。②供求对均衡价格的影响表现为: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③均衡价格是在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影响均衡价格的直接因素就是供给、需求,而不是价值。
【原理运用分析】①均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对价格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分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有重要实用价值。②均衡价格是消费者为购买一定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生产者为提供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接受的供给价格一致的价格,这启示企业要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③在政府调控中,只有高于均衡价格的保护价格才具有激励生产的作用。④考生要关注由于供需变化而引起的均衡价格变化的图像题。
【考点阐释】①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表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②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③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方向的调整,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原理运用分析】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财政就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②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是多样化的,除财政之外,还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入社会民间资本。
【考点阐释】①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②税收还具有促进公平、调节国际收支、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等作用。
【原理运用分析】①国家要加强税收征管,使国家实现其职能具有切实的物质保证。②国家要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促进生产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国家要通过税收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的态势,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维护财经纪律,打击违法犯罪。
【考点阐释】①负税人,就是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的税款的单位和个人。②在实际生活中,如果纳税人所纳的税款无法转嫁,自己承担时,纳税人同时又是负税人。例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如果纳税人能够把所纳税款转给他人负担,纳税人和负税人就属于不同主体。例如,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每个公民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6)研发基于BIM的 PC构件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基于BIM信息,通过 CAM完成边模、钢筋、预埋件等工艺布局,通过摆模机器人在模台上自动安装定位,实现摆模机器人、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和云制造平台的互联互通,基于MES或云制造平台实现从CAM工艺方案到布模实施完成的全自动化作业流程[7]。
【考点运用分析】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应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②国家要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③国家要运用税收手段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减轻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税收负担。
【解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①在生产环节,企业经营者要守法经营、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绿色生产和达标排放。②在分配环节,国家要通过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③在交换环节,国家要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绿色生产要素积极合理流动。④在消费环节,消费者要遵循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坚持合理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做理智的消费者。
【增删内容】将“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改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解读】“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这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即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特别是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于是,中央决定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读】(1)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生活》依据:①生产决定消费。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居民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进而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协调供求关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发挥市场的作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⑤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深化改革,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解读】(1)倡议目标:“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倡议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重要意义:①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提高了国际分工水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寻求参与国际合作,促使企业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③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构建国际合作网络,与国际有需求的市场接轨,创造更多需求。④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教材表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十九大报告观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读】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②为了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必须贯彻和落实新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③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要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增加产品供给。④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生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举措。
【教材表述】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十九大报告观点】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胜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解读】党的十九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教材表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十九大报告观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解读】从必要性上看,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重要性上看,①我国供给与需求存在着矛盾。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供给质量,提高供给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②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③推动高质量的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在世界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④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有利于打造质量标杆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
【哲学教材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十九大报告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解读】①新时代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说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说明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