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区域创新能力在新常态下的发展,需从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全方位的分析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的发展途径、因此,本文将从创新文化、科学技术、科研人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企业自主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这六个维度来展开研究,其中,创新文化是内在灵魂,科学技术是技术支撑,科研人才是动力支撑,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既是基本保障又是向导作用,企业自主创新是利刃,可持续发展是终极目标。
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全球经济的区域化、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能力尤为重要,直观表现就是增加财政收入、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由此可见,寻求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发展的新途径成为重心所在。整体上看,经济新常态包含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转换,由过去的超高速增长或是高速增长转化为一种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这五个特征也预示着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要加大创新力度。(刘洋.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观[J].宏观经济管理,2016(04):102-103.)
在这里,我们提到的区域经济能力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是集合区域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一体的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对该区域的企业、农业生产者甚至区域产业结构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于我国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有重大意义。由于各区域在进入经济新常态时的步伐节奏不同,因此要针对各区域不同的经济特点,因地制宜的高效的做以改变。(郝听.新常态下蓝色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6(02):85-86.)
1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的新发展、新途径。
1.1创新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时俱进。
文化底蕴是一个国家厚重感的体现,也是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的指示牌,正确的创新文化观念可以指引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传统的创新文化缺乏活力、缺乏新意,创新精神的匮乏以及原创理念的缺乏,导致创新能力的发展不明显。(陶长琪,周璇.要素集聚下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非线性和溢出效应研究[J].当代财经,2016(01):123-124.)树立自主创新的价值观,在独立性的基础上保证区域经济创新的活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形成区域经济创新价值观的统一体,创造出一个包容、进取的创新环境,以同心圆式的影响力扩及各个行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杨子荣,代军勋,葛伟,陶铸.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研究——基于区域差异视角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5(06):96-97.)
1.2新常态下的技术支撑,有效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新常态下的经济状态,更注重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所说的“质”的飞跃,只有当量变达到一程度时,才可能有质的飞跃,而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追求的更多是高质量的经济中高速增长。这是大数据的时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利用其平台实现了资源互补和效益最大化,通过大数据平台将各个创新机构如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连接起来,达到创新的互惠合作,信息资源共享。(杨朝峰,赵志耘,许治.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收敛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01):98-99.)
打破各个主体间的独立状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信息共享,可以将各个手中的内部资源整合再创新出新的资源,同时,不可避免的风险可以有效分散,风险共担,合作共赢,在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创新力同步进行。
1.3新常态下的动力支撑,深人贯彻落实“人才强同”的战略。
近几年高考教育制度的改革不断偏向专业化人才,高职院校的招生比重大大上升。由此可见,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人才培养已经不单单是传统的高校培养模式,而是要学习国外企业将科研与高校对接,实现校企合作的模式;再者,对于一些高职院校,管理者及社会人士要转变对高职教育的观念,坦白来说,高职院校的教育更符合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可以直接的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在各个领域上发挥作用,处理好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协调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官方数据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家也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致力于培养专业型人才,最大限度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为以后经济发展乃至成为国家竞争力重要因素之一做出贡献。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是经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更要注重人才。
2新常态下政府和市场的新型关系。
新常态下的经济模式以市场为主导,政府起辅助作用,深刻贯彻落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对于区域经济向新常态方向发展的聚集领域应给予侧重,充分发挥其协调能力。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导向作用,让“看不见的手”逐渐转向需求决定型,而不再是供给模型,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要放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这说明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更在于创新能力,在市场的作用下,资本必然会更倾向于创新型产业,而中国产业结构未来将去向何方也将取决于市场的选择。
3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利刃一企业创新。
企业的创新能力关乎一个地区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的发展,随着市场准入规则的放宽,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在宏观上,通过实施专业化的产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对科研技术的投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当地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实施校企合作的战略,将人才资源留用在合适的岗位。
就微观层面来说,最重要的便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品牌效应、质量标准方面。知识产权可谓是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充分体现,积极开发新产品,申请专利保护,激发创新人员的热情,也给予他们知识成果以肯定,更好的推动企业科研技术成果的进步。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发展灵魂,当你的品牌效应做起来时,人们口口相传,自媒体的传播速度一点不亚于付费媒体。品牌靠质量,而要保持品牌的持久力则要依靠产品创新,不断赋予产品以新的生命力,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激励企业的产品创新。标准是衡量一个产品好坏及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产品标准的好坏是企业产业化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道坎,归根结底来说,还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技术标准,准确把握科研创新的进展方向。(金浩,张贵,李媛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与创新驱动的新趋势——2014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研讨会综述[J].经济研究,2014(12):78-79.)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下倡导“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处理经济、資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将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变,打造新型的区域经济循环体系。如东北重工业基地,山西的煤矿开采等,过度的破坏生态环境必将导致大自然的“报复”,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妥善考量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做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洪银兴.论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及其支撑常态[Jl.经济学动态,2014(11):147-148.)
综上所述,本文从新常态下经济的灵魂性、技术支撑、动力支撑等六个方面来研究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的途径。在精神层面,树立创新意识,加大对科研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创新文化为内在支撑,增强区域内各企业的合作竞争意识,良好有序推进创新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统筹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王燕,滕福星.论区域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文化需求[J].经济纵横,2006(14):96-97.)在基础层面,政府首先应做好带头作用,积极发挥其保障作用,不断完善经济相关法规法责的制定,促进经济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市场应发挥决定性作用,使得有限的资源在各行业间达到最高效的配置,起到导向作用;大数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各个企业的资源共享提供良好平台。在主体方面,企业、科研机构和各大高校是中坚力量,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输送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而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和科研方向,三者有机统一,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的来说,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区域经济的创新推动,因此,要在创新的源头节点上做好建设性工作,不仅是科研人才的培养,更要使科研成果物尽其用,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