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君
几乎在所有外人的眼里,我都是个八面玲珑的小姑娘,谦虚热心,从来不抱怨、不发火。可是,在熟悉我的亲人朋友那里,我却是一颗时刻都有可能会爆炸的炸弹。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喜欢跟我妈说话,原因是我俩实在没法好好说话,讲不了三句话就充满了火药味,以致无法再心平气和地对话。但等平静下来后,我们又都后悔莫及。我一度将过错归咎于我妈。
举个例子:我大包小包地拎着行李,坐了28个小时的火车后到家,进门累得瘫在床上,她会进来问一句:“你怎么累成这样?”
这个时候,我往往会没好气地回一句:“你说呢?这不是废话吗?”我妈只好一脸落寞地出去,或者干脆一屁股坐在床边开始念叨:“你对妈妈的态度怎么这么差?”然后我就更加烦,让她赶紧出去。
有时候,若是我妈心情也不太好,大声回我一句,我们的对话往往就会演变成一场不小的口舌之争。我觉得我妈简直是太过分了,一点儿都不设身处地地心疼我也就罢了,还明知故问。明知故问也就罢了,她还比我更委屈了。真是不可理喻的更年期女人!这还算好的,还有更激烈的以暴制暴。两人一个比另一个更大声地说话,好像谁的声音大,谁就更有理。
“战火纷飞”的家庭对话局面的扭转,是在一个寒假。那一次,我身体不舒服,睡了一下午,忘了去阳台把我妈交代要收的被子收进来。我妈一进门就开始习惯性地大声念叨:“哎呀!你咋回事啊,怎么不把被子收进来啊?都冷掉了,白晒了!”
按照以往,我会用比她更大的声音毫不客气地回过去:“我忘记了嘛!我又不是故意的!”接下来,我妈一定会更加大声地说:“你总是这样,一点儿也不上心。什么事情都忘记,你这样能成什么大事?”然后,“战事”愈演愈烈……
可那天我实在是没力气大声说话,于是用特别淡定而低沉的声音跟我妈说:“啊,我下午不太舒服,睡了一觉,给忘了……”
出乎我的意料,我妈居然没有大声抱怨,反而用温柔的声音说:“啊?不舒服啊?那你快接着睡。”然后,我妈就轻手轻脚地离开了房间。这是我第一次尝到两人都轻声说话的甜头,世界怎么可以如此安静,如此美好,如此温柔?我妈的感受应该也是如此。因为第二天我俩居然都不约而同轻声细语地说话,温柔地回答对方的问题。
一直觉得谁说话声音大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的我们,似乎都开始意识到,好好说话,“战争”根本就不会开始。跟家人的唇枪舌剑,是不是真的都是因为他们的不理解、不关心、不体谅?答案是:“不!”似乎是由于我不好好说话,没给他们理解我的机会。
我总是不耐烦地说:“不知道。”“我不是说过了吗?”或者阴阳怪气地说:“那你觉得我应该怎么样呢?”或者冷冰冰地说:“你别来看我,我正忙着呢。”
总之,就是不能好好地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者不能温柔地回应对方的关怀。于是,误会与矛盾在如此这般不好好说话下累积得越来越多。
其实,那些我们以为的别人对自己不够重视,不过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太重视了。自以為我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别人都必须牢记在心,如果别人没做到,就委屈矫情得不行。
忙碌疲惫的学习与生活,谁都难免会有疏漏。哪怕是再爱你、再珍惜你的人,你也不能强求对方把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听进耳里,记在心里。寸步不让的我们,都是只希望整个世界温柔地对待我们,而我们却不曾温柔地对待整个世界。
那个曾经得理不饶人、寸步不让的我,现在才明白,有那些去苛责对方的时间,不如耐心地再说一遍,好好地再回答一次。后来,我每次遇到两个熟悉的人不好好说话时,都会走过去笑着说:“你俩好好说话行吗?好好说话。”
我们常常对不亲近的人彬彬有礼、尊敬有加,却对自己熟悉和亲近的人口无遗拦、肆意伤害。越长大,我越意识到这样做的可怕。我渐渐明白,对每一个人,哪怕是熟悉和亲近的人,仍然需要保持尊重和耐心,这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