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李凌 马雪英 张蓉 秦志宏
摘要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比两组术后裸眼视力、并发症及角膜散光度数。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oo%)、角膜散光度数(1.05°±0.28°),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为硬核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可靠。
关键词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硬核白内障
在眼科疾病当中,白内障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尤其是硬核白内障,以视物模糊为主要症状,致盲风险高,药物治疗基本无效[1]。本文为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疗效,收治硬核白内障患者共100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在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当中选出100例,将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采取数字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患者分两组。观察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61~80岁,平均(70.12±5.25)岁,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60~81岁,平均(70.34±5.51)岁。两组各项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体如下:打开眼睑,切口取于透明角膜缘,刺入前房之后,在其中注入黏弹剂,环形撕囊,水分离后乳化晶状体,进行超声碎核,将残留的皮质清除干净,再在囊袋中将人工晶状体置入,将黏弹剂清除,使用卡巴胆碱缩瞳,在囊袋和前房中注入格林液,将地塞米松软膏涂抹在局部。②观察组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体如下:取切口于角膜缘,分离巩膜隧道,直至透明角膜处,刺入前房后,在其中注入黏弹剂,撕囊之后对内切口进行扩大处理,对晶状体核进行拨动,使其转移至前房,再次注入黏弹剂,将晶状体核娩出,将残留皮质清除之后,在囊袋中植入人工晶体,将黏弹剂清除,对切口闭合状况进行检查,涂抹地塞米松软膏于局部。
观察指标:术后测量每例患者的裸眼视力并进行对比。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发生率。持续随访3个月,测量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数。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0.0软件统计数据,用(-±s)的形式表示角膜散光度數(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的形式表示裸眼视力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并用X2检验。P< 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裸眼视力:两组手术后各裸眼视力度数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2。
角膜散光度数:术前组间角膜散光度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角膜散光度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讨论
中毒、免疫、退变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引发白内障,患者的年龄偏大,晶状体混浊程度较重,导致核硬度增加(硬核白内障[2],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与各项行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应用较多[3],疗效较好,但操作难度大,容易引发并发症,治疗费用高。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操作更加简单,创伤更小,可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保证前房稳定性[4]。手术中取外切口可进一步防止损伤角膜内皮,在环形撕囊时,控制6mm的直径[5],注入黏弹剂之后再劈核,可对其他组织起保护作用。该术式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晶状体的摘除方式,对前房操作次数大大减少,保护眼角膜。
综上所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应用在硬核白内障的治疗中效果可靠,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保护眼角膜,安全系数高。
参考文献
[1]宋德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8):4.
[2]曹殿霞.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4):327-328.
[3]隋林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8):7-8.
[4]朱安仑.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患者手术性散光的预防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8):99-102.
[5]汪秀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6):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