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
一轮前所未有的P2P“爆雷”潮正在引起整个行业的恐慌。自今年6月以来,越来越多的P2P平台因为资金链断裂,出现了停业、老板跑路的事件。
曾几何时,P2P一度红得发紫。在P2P模式中,贷方可以自行规定利息以及约定还款时间和方式,相比传统商业银行的柜面借贷,P2P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但是,P2P平台要提供借贷服务,首先需要得到融资。由于股市IPO、再融资等都已市场化,上市公司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超过其实际用途的资金,在全社会因信贷收缩而资金紧张的同时,不少上市公司却在四处寻找资金出路,P2P平台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一条“钱生钱”的大道,有的甚至自己建起P2P。除此以外,更多的P2P就是向社会融资,投资人开出高额回报的承诺,产生很大吸引力。但P2P在吸收到资金后必须寻找到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才能实现给投资人的承诺并维持生存,然而,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当下,这种“宝大强”的投资几乎已不存在,轻易许出的高回报承诺成为泡影,P2P走到这一天,其实是可以预料的。虽然它运用了互联网这个全新平台,但所营运的基本内容仍是传统借贷生意,以赚取其中的息差为目的。然而,以高息融资,又以高息放贷,这与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的用低利率来减轻企业负担推动经济活跃的大趋势是相悖的,也是违反市场规律的。正由于此,用P2P给中小微企业纾解资金紧张问题的希望,基本上成了一张画饼。各路资本热衷于建立P2P,更多是看上它在集资方面的快捷,一些机构为吸引投资人,甚至铤而走险虚拟很有诱惑性的假标。很多P2P平台即使在建立初期给了投资人以高回报,也是从后期投资人中挪用的资金,这种“前吃后空”的资金链自然缺乏可持续性。很显然,今天出现的集中爆雷,其种子在前几年就已经种下,并不让人感到太意外。
目前,很多P2P投资人为规避风险,正在加紧抽回资金,这将导致P2P平台处境进一步恶化。对P2P,目前各地金管部门实行的是备案制,备案制的另一面应是强监管,近几年各地对P2P的监管没有及时跟上,造成今日尾大不掉的局面。由于P2P的投资人分布广泛,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将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转。因此,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消弭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仍在运行的P2P要强化监管,切实保护好投资人的利益。▲
(作者是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