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新,彭红艳,李二红,王 振,文 进,秦文齐,张 楠
实兵对抗演习有助于增强参演官兵对现代战争高强度及战场环境复杂性的熟悉和了解,但不可避免地使机体产生肌疲劳[1,2]。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作为治疗软组织劳损性损伤的新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疗效肯定[3,4]。笔者以 2014 年—2016 年参加某训练基地实兵对抗演习中的坦克乘员为对象,观察PNF对肌疲劳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研究对象某装甲部队坦克乘员,均为男性,年龄(24.74±5.61)岁。在实兵对抗演习前后,由经统一培训的主治医师现场指导,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入伍时间、职务、从事专业时间、肌疲劳的程度、部位、诱因、持续时间、疼痛、缓解因素、睡眠等。共发放调查表1200份,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5],军事训练伤 131 人(10.92%),有不符合要求的调查表8份。在实兵对抗演习结束后当天收回有效调查表1061份(回收率88.42%)。
1.3肌疲劳判定按照DOMS疲劳程度6级评分法[1,6]制作疲劳量表,并规定 0~1 级为轻度、2~3 级为中度、4~5级为重度肌疲劳。评定标准:(1)0级为无痛感和任何不适感;(2)1级为肌肉酸痛较轻,只在用手捏压时才明显,动作毫不受限;(3)2级为出现肌肉酸痛,特别是动作幅度大时,但无或只有轻微动作受限,夜里睡眠不受影响;(4)3级为肌肉酸痛明显,动作受限,肘屈、伸幅度变小,但可忍受活动,夜里睡眠尚可;(5)4级为肌肉酸痛严重,晚上睡眠受一定的影响;(6)5级为肌肉酸痛严重,已干扰正常活动及动作,夜里持续疼痛,妨碍睡眠。1061份调查表中肌疲劳415人(发生率39.11%),并将肌疲劳415人随机分为PNF组211人(其中有3人是对照组的乘员要求加入PNF组,而治疗师又没有按规定严格把关造成的),对照组204人。分别在演习结束当天、第7天判定肌疲劳人数及程度。
1.4取材及检测对抗演习结束当天及第7天,415人有肌疲劳的坦克乘员晨起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5 ml,全血于室温下静置30 min,3000 r/min离心15 min后分离细胞和血清,-20℃冰箱保存。采用美国贝克曼AU5800化学分析仪检测肌红蛋白(M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试剂均由贝克曼提供。
1.5疼痛程度判定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程度的判定并在白纸上画一条10 cm长的粗直线,在线的一端写上“无痛”,另一端“最剧烈的疼痛”[7]。患者根据自己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做一记号,以患者疼痛的强度及心理上的冲击,测量“无痛”端到记号的长度,记1 cm为1分。由同一医师对两组肌疲者演习结束后当天及第7天疼痛部位VAS评分。
1.6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法(PNF)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克服疼痛或减轻疼痛情况下主动活动疼痛部位。依据实兵对抗演习中坦克乘员肌疲劳主要以腰骶部、上肢及背部[8]肌肉受累为主,PNF组康复模式设计针对腰、上肢及背部肌群,首先确定痛点和受累的肌群,嘱PNF组坦克乘员分别依次向各个方向活动颈部、双侧肩部及腰部(包括前屈后伸、左偏右偏、左旋右旋及对面旋转),活动只需达到痛点即可,详细记录每个方向的活动度,痛点范围和具体肌肉。然后针对性地运用PNF中的收缩-放松、保持-放松的治疗方法缓解肌群的痉挛、疼痛和肌疲劳,收缩、放松及保持的每一个动作维持5 s后再序贯进行下一个动作,治疗时的阻力以乘员肌力情况而决定。具体方法:(1)以乘员右侧肩部疼痛为例,取左侧卧位,治疗师站在乘员背侧,治疗师双手掌叠放,掌根放在右侧肩胛下方,双手伸直,嘱右侧肩胛骨朝着对侧髂嵴做向上、向前运动,治疗师予以阻力保持不发生位移。反之,治疗师站在乘员头部右上方,用同样的方法,掌根部放在肩峰上,嘱右侧肩胛骨朝着对侧髂嵴的相反方向做向上、向后运动,并予以阻力保持关节不发生运动,如此交替反复进行。(2)以乘员右侧腰部疼痛为例,取左侧卧位,让乘员躯干和双下肢屈曲,治疗师站在乘员腹侧前面,嘱乘员做肩胛带-骨盆朝躯干中间内收的抗阻运动。反之,用同样的方法,嘱乘员做肩胛带-骨盆向头足方向的抗阻分离运动。每次治疗操作10~15 节,时间控制在 10~15 min,总时间不超过60 min。 2~3次/d,中间间隔 6 h左右,持续 7 d。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肌疲劳程度差别采用秩和检验。演习结束后当天与结束后第7天两组间坦克乘员生化指标及VAS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坦克乘员基本情况比较两组年龄、体质量、身高、从事坦克专业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 1。
2.2演习结束后不同时间两组坦克乘员肌疲劳程度情况演习结束后当天PNF组轻度肌疲劳发生率为 51.66%(109/211), 中度肌疲劳 37.44%(79/211),重度肌疲劳 10.90%(23/211),对照组轻度肌疲劳发生率为 51.96%(106/204), 中度肌疲劳37.25%(76/204)、重度肌疲劳 10.78%(22/204)。 演习结束后当天PNF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及重度肌疲劳人数无差异(P>0.05)。演习结束后第7天PNF组轻度肌疲劳 86.73%(183/211)、 中度 11.85%(25/211)、 重度 1.90%(4/211), 对照组轻度肌疲劳79.41% (162/204)、 中 度 18.14% (37/204)、 重 度2.45%(5/204)。演习结束后第7天PNF组中度肌疲劳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
表 1 两组坦克乘员一般情况(x±s)
2.3演习结束后当天及第7天坦克乘员生化指标比较演习结束后当天 Mb、ALT、AST、LDH、CK,PNF 组与对照无差异(P>0.05),演习结束后第 7 天Mb、ALT、AST、LDH、CK PNF 组低于对照组 (P<0.05)。 结果见表 2。
表 2 演习结束后当天及第7天坦克乘员生化指标比较(x±s)
2.4演习结束后当天及第7天坦克乘员VAS评分比较演习结束后当天坦克乘员VAS评分,PNF组(7.82±1.25)与对照组(7.90±1.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演习结束后第7天VAS评分,PNF 组(3.75±1.42)明显低于对照组(4.83±1.91)(P<0.05)。
实兵对抗演习尤其是大型跨区实兵对抗演习,受路途遥远、环境不熟悉、对抗强度大等因素影响,以及坦克空间狭窄[6]、舱内气温、粉尘、震动和噪声等影响,易造成坦克乘员产生肌疲劳,轻者肌肉发僵、重者疼痛、肌酶升高、活动受限,很容易发生军事训练伤,对部队演习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显示,某训练基地士兵对抗演习中坦克乘员肌疲劳发生率为 39.11%,以轻度为主(51.81%),重度占 10.84%。
如何选择合理、简单、快速适宜的方法干预实兵对抗演习后肌疲劳是演习中不可忽视的问题。PNF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9],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反应,以增强相应肌肉的收缩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异常兴奋性,改变肌肉的张力,以最大阻力和牵张技术通过远端较强肌肉力量的扩散作用,促进近端较弱的肌肉力量,使之以正常的运动方式进行活动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基本手法包括皮肤刺激、肌张力和牵张反射等。
该研究结果表明,出现VAS评分和血生化指标Mb、ALT、AST、LDH、CK 不同程度增高,反映了肌肉组织细胞膜的损伤[10]。实兵对抗演习结束第7天坦克乘员血液中这些生化指标的上升明显低于对照组,VAS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度肌疲劳人数少于对照组,这些说明PNF法可以有效地减轻演习后 Mb、ALT、AST、LDH、CK 的产生和释放, 可以减轻演习后肌肉的损伤,降低运动后肌疲劳感,PNF法也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减少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改变睡眠质量。
PNF法对肌疲劳恢复和本体感觉的影响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11]:(1)PNF 法的生理学依据,肌肉等长收缩会对肌肉产生强烈的刺激,肌肉中的腱梭会将信号传入中枢神经,反射性地使肌肉放松,另外,拮抗肌的收缩也可放松主动肌,有效缓解肌肉的痉挛状态,使肌纤维充分拉长,降低了肌梭的兴奋性,有利于感受器恢复正常状态。(2)进行PNF法拉伸时,肌肉主动收缩使储备能量释放、ATP水解,肌肉内的毛细血管扩张、开放,局部血流增加,使得肌肉内温度升高,循环加快,改善肌肉的营养,加速疲劳肌肉中乳酸等代谢产物的排除,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温度上升可提高肌肉工作能力和本体感受器的信息传导,加快肌肉疲劳的恢复。
总之,PNF法能够有效减轻实兵对抗演习后坦克乘员 Mb、ALT、AST、LDH、CK 的产生和释放,缓解肌肉酸痛,改善睡眠质量,降低演习后坦克乘员肌肉疲劳感。PNF法简单、方便、有效、快速,对促进实兵对抗演习后肌疲劳的恢复起到重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