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王街火烧铺

2018-07-19 05:53郭旭峰
农家书屋 2018年2期
关键词:火烧烧饼大娘

郭旭峰

车进薛店镇冢王村,从定王街往左一拐,冢王街上乔雨大娘的火烧铺就到了。这天恰是乔雨大娘84岁生日,一脚迈进屋,看见她正轻松搬起大半袋子面粉往盆里倒,喜悦如桃红贴在脸上,皱纹泰然,举手抬足干脆利落,不像耄耋之人。

乔大娘的火烧有圆形烧饼和长方形肉盒两种。烧饼刚出炉时中间鼓起,团着一股热气,食客龇牙咧嘴捧在手里,上下腾翻两下,手撕嘴咬,食来“咔咔”有声;另一种是肉盒,将肥瘦不一的肉丁调拌好各种佐料,腌上一个时辰,均匀摊铺在长方形面坯上,折过来盖一层,四周压严实,炕熟后外焦里软,黄灿灿的。此刻众人笑逐颜开,肉盒在手,呼呼嗤嗤吹着,也顾不得斯文。我从屉布上双手平平地拿捏起一个,急急出去找个凳子坐下,一口下去,满嘴油亮,吧嗒有声,瞬间风卷残云。

村里人说,冢王街火烧起码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方圆几十里内很是有名。这极有可能。中原大地自古种植小麦,最初的先民揉和面团,按压成形,置于燎火之上,烧烤成馍。后来摊放在石板或陶器、铁鏊子之上,底部添柴点火,滋滋有声,就有了烧饼。冢王街曾是宛洛、汴洛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集镇,铺店林立,商贾云集,酒肆饭店不会寡少,做为主食之外的烧饼,自然不会缺席。直到现在,最多的时候,村里曾有过几十家炕火烧,一到中午,满街香气。

乔大娘的烧饼一个四两半,一把秤用了六十多年,光亮如巨针,也衡量着天地良心。她的烧饼让村里几代人咂舌难忘,村人皆是吃着她的烧饼长大、变老的。乔大娘年龄大了,家人不让她再去辛劳,她却闲不下来,依旧打着她的烧饼,日子之上烙印清晰。

进入腊月是乔大娘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每天赶明儿起来,和面、腌拌肉馅,早早做着准备。烧饼就像同心圆,一圈圈荡漾出去,波及了在外奔波的游子,触动着他们的心。游子们回来了,不管职位高低、钱多钱少,通常都会到乔大娘的火烧铺来,啃着烧饼跟她拉家常,旧时光一下子晃在了眼前。火烧铺窄小的灶火里是乡愁的发酵地,家乡的味道自此处攀沿着烟囱爬出去,紧紧拉扯住游子,哪怕黑夜远途也不会迷路不归。

回来的人又陆续离去,几个、十几个的烧饼塞进包里,热乎乎、香喷喷的,转过身去,就是他乡了。我看见,一个远嫁新疆的本村闺女背了三十多个烧饼、肉盒,拂了拂老娘的衣裳,道别。不知下次归来,会是何时。

猜你喜欢
火烧烧饼大娘
100分烧饼
烧饼崔
小猪吃烧饼
火烧毒品
王大娘钉缸
驴肉火烧
起源
不怕火烧的手帕
推销
烧饼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