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206-02
我国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何“运用新理念,活教老教材”,让学生喜欢上体育,喜欢上体育课呢?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用新标准、新理念来理解体育这一门课程: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为基本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实施课程改革后,体育教师如何更好地教学?
一、贯彻“健康第一”思想
要把“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即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要注意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交流的快乐,培养健康意识,最终形成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尊敬服从教师,过分强调统一日标、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学生只能在“统一”的框框内被动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已不是主客对立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彼此平等,相沟通,共同发展的关系,这种民主、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宽松的教学环境。
三、倡导新学法
过去上一节体育课,体育教师都是采用集合─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模式作为教学手段,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要跟老师学什么就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如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培养了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导演”,让学生成为主要角色,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2.教师的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参与热情。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诚融洽,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加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更易接受。若教师面无表情,过分严肃,会使学生觉得紧张,甚至产生焦虑情绪,给学生造成精神上的压抑感,你再要求他专心、用力也是无济于事的。
体育教学实践课大多在操场上,学生容易受干扰,教师更应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和蔼可亲。这样学生才能感到轻松、愉快、亲切,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思想集中,反应敏捷,容易学会动作,即使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也会开动脑筋,攻克难点,掌握它,学会它。
3.教师不能偏执于师道尊严。由于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生成性,学生有时会先知于教师,教师有时会失去“先知先觉”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课堂就成了师生之间平等交往,运动的场所。课堂教学的时间更多的还给学生后,学生的奇思妙想就会被解放出来,就会有新见解,新建议,甚至可能对教师的指导性建议提出疑问,这时教师就应该放下知识的权威,勇于承认知识的不足或技术的短缺,尽力保护“学生主动参与教改的热情,并要大力鼓励学生提问题,生疑、质疑,从而使主体性体育教学顺利实施。”
四、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伙伴。我认为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适时、高效、全面的指导上。“适时”就是不能老放马后炮,要有洞察本领,如能洞察一切则更好,最起码应做到适时指导:学生对动作要领或是动作要求不理解时,或是练习没劲感到厌倦时,或是学生之间有纠纷时等,都要非常及时的给予指导。“高效”就是指导要得法、得当,只要一点拨,就能驱散迷雾,豁然开朗。“全面”就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指导。
课的任何一个部分都要关注,都要指导。指导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行为习惯、情感心理。为使自己达到“适时、高效、全面”的指导,就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研究吃透教材,要了解和研究自己所教的学生,既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信息,才能接得上嘴,插得上手,点拨学生思想的火花,提高指导效果。
总之,体育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改革新理念為指导,在教学中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