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2018-07-18 11:18李日祥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2期
关键词:赵王想象创新能力

李日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48-01

陶行知曾說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量与日俱增、科技民发展日新月异的世纪,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中,时代之要求。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中,蕴涵丰富,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精心创设情境,启迪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形成,它与教师的启发教学有密切关系。“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从而完成了由“好奇——兴趣——探索”的求知过程。教师提出问题要具有科学的策略性,而不应是心血来潮。教师的提问要问得巧,问得“美”,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教师提出: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来呢?学生感受惊奇,自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为什么呢?这立即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就开始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认真思考,展开讨论,通过读、评、议,最终获取新知识。又如教《飞夺泸定桥》时设计两个问题:从题目看,重点讲什么?课文是怎样围绕着“飞”和“夺”这两部分来写?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地阅读、思考、讨论。通过这样精心设计问题,即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鼓励质疑,开拓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提出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问题更有价值。在学习过程中,若学生能发现和提总问题,说明他们的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并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良好的时机和条件,要多鼓励学生发问,诚恳地欢迎学生提出问题。要随时把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纳入教学之中,发动学生讨论、思维、探索,直到解答为止。学生通过设疑、求疑、释疑一系列过程,开拓了思维,发展了智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当然,质疑贵在于学生参与,对于质疑有深度的,要给予表扬;质疑程度较浅的也不加批评;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教学《西门豹》一文时,有学生问:“西门豹是当地的最高长官,他下一个命令,贴一个告示,或是干脆把巫婆和官绅抓起来治罪,杀掉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去参加新娘的仪式?”又如教学《趵突泉》一文时,有学生问“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而第二自然段却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美。这不是前后矛盾吗?”这些问题唤醒了学生猎取新知识的欲望,学生开始研读课文,积极思考,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三、设计求异性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广开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思考,探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多端、变异、独创是它的主要特征。带有求异性的思维是阅读教学中创新活动的最重要品质。《课程标准》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文化语境和不同心理状态下,对于同一作品的阅读,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力求做到:鼓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如一位老师在讲完《将相和》一文时问学生: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表示喜欢蔺相如,可有一位学生却举手回答:“我喜欢赵王。”老师一听惊讶了,问为什么。这个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不是大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挺身而出,战胜了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中,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因此,我喜欢赵王敢于大胆用人这一点。”老师听后,对这位学生会动脑筋给予肯定。这样,不仅满足了发言同学“自我肯定的需要”而且势必激发全班同学的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教《圆明园毁灭》一文时提出:现在要不要重建圆明园?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以为要重建,再现当年的辉煌景观;有的认为不要重建,让国人看到那一片残垣断壁,牢记国耻;还有的认为……气氛十分热烈,收到了良好效果,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四、丰富想象,激发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借助想象,人们可以把要领和形象、具体和抽象、过去现实和未来科学与幻想以及不同的宇宙空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种种新事物。语文课文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想象成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便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抽象要领形象化,笼统描述具体化,省略的情节明朗化,让学生根据课文大胆合理甚至创造性地展开想象。这样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例如教《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后,教师提问:根据科学的设计治理方案去治理黄河,那么十年后黄河该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这样不仅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环境意识,而且使在学生想象过程中发展了创新能力。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最后两个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1)董存瑞找不到可以放炸药包的地方,而这时冲锋号又吹响了,他会怎样想?怎样做?(2)当董存瑞拉着了导火索时,他又会怎样想?(3)假如你是董存瑞,你会怎样做?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学生体会到了英雄人物勇于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五、逆向思维,激发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的核心是标新立异。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但事实上人们往往习惯地认识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其彼一面,在语文学习中若能用逆向思维破除“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从彼一面去探索,就会有新颖独创的见解和发现。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获得新的认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逆向思维使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讲述乌鸦口渴,开始任凭它把嘴巴使劲地往瓶里伸,但是还够不着瓶里的水,后来静下心来想,灵机一动,它衔来一些小石子塞进瓶子,让瓶里的水漫上来,最后轻易地喝到了水,解了渴。不难看出,是乌鸦的逆向思维帮助它解决了棘手的难题。

语文阅读教学最能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除了上述四种之外,还有立体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必将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各种技能的形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独具匠心的设计意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赵王想象创新能力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当下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的想象
一生
赵王骨折
赵王骨折
《将相和》缩写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