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璐 程超鸾 罗成 陈蓉 汪旺 聂可怡
【摘 要】大学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旅游消费群体。他们往往将旅游和学习结合在一起,称为“游学”。“游学”古已有之。本文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游学需求和市场,分析吸引大学生游学的因素和认知渠道,为大学生游学市场提供决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游学;市场调查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行已经成为了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大多数国人假期休闲的第一选择。对于旅游业这个新兴市场来说,大学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一般不会满足于初级的、原始的观光旅游体验,而是追求具有更高文化附加价值、具有更多知识教育内涵的旅游体验。游学将旅行与教育融合在一起,目的在寓“教”于“游”。这既是一种结合“游”和“学”的教育模式,也是文化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代大学生游学的内涵和外延
游学最早发轫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曾周游列国,入周问礼于老子。到晋唐时期,更有法显、玄奘西行万里求法。古人对此也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明训。在国外,前有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后有18世纪英国所谓“大陆游学现象”。可见,游学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常见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
进入20世纪,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现代教育形成了一种以跨文化教育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游学”模式。其中有:滥觞于明治年间的日本“修学旅行”模式,形成于19世纪末期的美国夏令营模式,上世纪下半叶起源于北欧的“研学旅游”模式等等。但以上三种模式所代表的游学模式并不适用于国内大学生的实际。[1]
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游学是指专门为当代大学生设计的以语言、历史、文化、风俗、地理等为学习内容的旅游教育模式。它介于游与学之间,又融合了游与学的内容,是一种以游相伴的见学和以学为主的旅行。
国内旅游业近几年也取得了爆发性的增长。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其中指出: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与日俱增,学习型社会观念的深入和知识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高质量、高价值内涵、高参与度的旅游活动,也更愿意接触形式更丰富、价值更多样化的旅游体验,而不仅仅满足于初始的、粗放型的风景观光游。游学将旅游与教育有机融合为一体,是文化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短游学的市场调查——以北京、天津、武汉、南昌高校为例
《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普通高校达到2596所,普通本科高校达到1237所,本科院校成为高校增长最重要的主力军。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规模405万,在校生规模突破1613万,普通本科毕业生规模突破374万,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1千余万在校生中,武汉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达118.33万人,是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北京在校大学生总数达78.6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三。此外,天津近年来人均GDP领先全国其他城市。南昌与武汉一样地处中部,但经济远不如后者。为能准确反映经济发达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情况,我们选定了北京、天津、武汉、南昌4地的大学生游学需求和市场做了名为《高校学生游学需求与市场调查问卷》的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是来自15所高校的150名学生(男69,女81),以本科低年级学生(90)为主,另有本科高年级(37)、研究生(硕士13、博士10)。在问卷调查中,以大学生对游学的态度和偏好为重点,探讨大学生游学教育认知的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在2018年3月—5月进行,共分发纸质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38份,问卷的有效率达84%。在对外出游学的态度上,76.64%的同学表示喜欢,不喜欢的仅有4.82%,可见大学生对游学的意愿是很积极的。48%的大学生认为参加游学非常有意义,认为通过游学,可以深刻感受和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比普通的旅游更有价值和意义,仅有7.7%的大学生认为没有意义。可见,游学是当前旅游市场中的一片蓝海。
大学生基本没有固定收入,消费水平不高,而文化素养高,属于特殊的消费人群,问卷就大学生关于游学的消费预算、时间安排、消费来源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表明:42%的大学生的游学时间安排在国庆黄金周等假期,47%的学生游学时间安排在寒暑假,11%的大学生游学时间在上课期间。大学生关于游学消费预算较低,60%的大学生游学消费预算在2000元以内,22%的消费范围是1000元以内,18%的游学预算范围是3000元以上。36%的大学生游学消费来源于奖学金,47%来源于家庭,17%来源于兼职或勤工俭学等其他收入。
吸引大学生游学的因素中,问卷列举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城市特色、名校情节等4项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吸引大学生的因素具有多重性,4项因素全选的情况都超过56%,这说明了大学生的游学动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其中,历史文化是吸引大学生最为主要的因素。
大学生接触到游学目的地的歷史文化信息渠道调查中:通过网络新媒体、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学校教育(含老师推荐)、亲朋推荐等渠道了解游学目的地的历史文化信息的占比分别为51%、37%、7%和5%。这说明网络是目前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更是当前文化传播最为有效的方式。
三、大学生游学市场开拓的对策思考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大学生游学市场潜力较大,关键在于旅游与学习如何协调发展。中国文化历史悠久,通过文化的支撑,游学才会拥有精神与灵魂,才会获得产业和经济的持久发展。同时,游学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切身体验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身临祖国大好的山河,开阔眼界,丰富阅历。[2]因此,必须针对大学生游学市场的发展现状找准路径,切实加强游学市场的开发。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要开拓大学生游学市场,就要必须要搭乘信息化告诉列车,搭建“互联网”+“游学”的网络平台,深入挖掘和利用优质游学文化资源,实行网络动态营销模式通过平台,让大学生可以在线组团,交结朋友,互相学习,节省游学费用,增强大学生对游学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增进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建设,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同时,在网络化平台搭建的基础上,还有必要建立国内校游学联盟,这对于规范发展游学市场、提升大序诶僧游学产品和接待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联盟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如服务体系、联盟推广、项目研发、信息共享等。从线上到线下,建立起闭合的环状布局和体系,才能促进大学生游学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涟涟.中国高校游学项目设计及市场推广[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21):16-17
[2]刘素兰.游学教育的认知与市场开发——基于江西252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0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