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军
【摘 要】對职业学校的工业分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建立模拟工厂生产下的教学模式下的具体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工厂生产的模式,与工厂实际生产接轨。
【关键词】工业分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定培养目标和规格整教育过程;实现过程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科学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本文紧紧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国家战略,着眼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满足辽宁经济转型所需要的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经过与企业、兄弟院校及毕业生反馈,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反复论证,确定了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提出工学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1.就业方向
制药、石油化工、环境监测、冶金和地质行业。
2.就业岗位
各企事业单位化学实验室的分析检测、实验室组织与管理、分析仪器维护等岗位;各质检部门与化验有关的质量检测、化验室组织与管理、分析仪器的维护等岗位;化学试剂及分析仪器设备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岗位。
3.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专业素质,面向地质、环保、化工和食品等行业的分析检测部门,从事分析检测、仪器维护、化验室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具有分析检验工作的试剂配制,数据处理和基本操作能力;具有分析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及管理能力;具有分析实验室的组织、安全与管理能力。
2.职业岗位知识要求
具有分析与检验专业必须的化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分析仪器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管理常识。
3.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化学分析中级、高级检验工。
4.素质要求:具有全面的职业基础素质、职业能力和拓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建立“模拟工厂生产”下的教学模式
1.课程体系模式。在课程体系中模拟工厂的实际生产模式,以实际动手操作为基础,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将工厂的培训模式引入教学和课程体系中,使课程与工厂实际生产相关联。从安全教育进入开学第一课开始→基本操作的练习→理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辅助基本操作练习→专业实习周(两周以上)的集训式练习→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模式。课程开发紧紧围绕教学的基本模式,在模拟生产的基础上,纠正学生的操作上的微小的错误,规范化学的基本操作。以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纠正、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检测报告的书写为练习主要目的,同时养成两人同组实验,一个操作,一个核对,组长最后签字,老师进行批改的工厂化教学模式。例如天平的基本练习比较枯燥,在教学中以工厂化教学模式为基础,教会学生从托盘天平的基础练习开始,教会学生什么时候用托盘天平,什么时候用分析天平,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快速完成样品的配制。在分析天平使用中不光练习直接称量法和差量法还要在天平称量中引入药品中片剂、胶囊的称重,尤其是胶囊药品中药品实际重量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核心课程体系,以无机基本操作、分析化学检验技术、仪器分析检验技术、药品检验技术、石油及矿物检验技术为核心课程,其他课程围绕核心课程进行相应的补充。在核心课程中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学习方向,重操作轻理论。
2.教材体系的开发。现有的教材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完全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所以在与企业沟通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调整,根据实际教学进行局部的改编。在教研会上多次探讨并在专家委员会的帮助下,及时修改教材的内容,删除不必要的知识,增加安全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的知识。并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始自编教材,在自编教材中体现工厂化教学模式的理念。
3.教学评价。教学的实际效果要通过学习成绩体现出来,并通过毕业生的就业效果反馈。在教学的改革中,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增加实验操作的考核比重,使实验操作比重超过理论考试的比重。通过学生的毕业后的调查,学生能很快的适应工厂的大强度生产模式,与工厂生产完全适应。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很满意。
4.教学团队的建设。一个好的教学团队对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学校多次派符合条件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参与项目合作,强化了科技同企业的对接,教学与生产的对接,创新成果与实际生产的对接。在每个聘期内必须进行最少半年的下厂学习,在企业中进一步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研发活动中,在企业的锻炼可以让教师更能很好的与实际接轨。同时在新教师的招聘中,尽量从企业中寻找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从事到教学工作中,使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四、创新点
采用模拟工厂模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模拟生产,在生产中强化。使课程与企业的生产模式基本一致,保证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好的工厂生产模式。学校似企业,企业是学校的教学模式。在考核方式和团队建设中加强实际生产的学习,在实际生产中锻炼年轻教师。
【参考文献】
[1 龚江南. 高职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3)
[2] 王晓华. 基于3校企共同体7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
[3 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3/4)
[4] 史枫.技能型人才需求规格调查及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建议[J].职教论坛,2010,(25)
[5]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